分享

你的思维力正在影响你的决策,而你却称之为命运

 扫地僧一一 2018-12-01





写在前面的话:

 

对很多人来说,最需要提升的能力,大约就是决策力了。

 

你发现没有,在很多重大的时刻,我们似乎总是无法做出合适的决策?

 

于是我们会出现各种匪夷所思的决策,最终我们不得不为曾经的错误买单,就这样浑浑噩噩一辈子之后,我们只能安慰自己说:“这都是命啊!”

 

果真?

 

  • 从我经手的职业咨询案例来看,很多人在选择面前纠结无力,甚至做出荒诞的决定,和其决策力不无关联,而决策力的背后,更是一个人的思维能力。

 

那么,在重大的选择面前,我们该如何思维呢?


01


假设摆在你面前的有两张钞票,一张面额100元,一张面额20元,你只有一次选择的机会,请问你会选哪个?

 

你会说,这不是废话嘛,当然选100元咯。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面对这个问题,为啥你就不纠结了呢?

 

答案是:这个问题的选项具备统一的选择标准。

 

选择的标准是:货币金额的大小。

 

然而我们在日常遇到的生涯选择,比这个复杂多了。

 


就好像你要找终生伴侣,A比B有钱、B比A有颜;A比B性格好,B比A有才能......

 

你怎么选?

 

正是因为选项之间没有统一的标准,我们拿局部比局部,比来比去更有优势,所以才纠结啊。

 

记住,任何选择,首先要做的就是,一定要有个统一的标准,我们不能仅从一个维度上考虑,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让其具有可比性。


 

怎么办?

 

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寻找:过去、现在和未来。


02


1、过去:从过往经历中寻找自己的特质和可能擅长的地方。

  

比如说,你的成长经历、学习经历、持之以恒的爱好、获奖经历、成就感体验等等,可以很大程度上帮助你做出相关的评估。

 

就像有的孩子从小在文字方面就展现出了特长,在校期间还是校宣传部特约撰稿人,平时喜欢写东西,还曾经获得过作文大赛名次,作为这种孩子的家长,如果能敏锐地发现这些特质,则可以引导孩子往记者、编辑等文字类工作或职业上进行引导,如果非要孩子报考金融、计算机等热门专业,对孩子而言未必适合。


 

2、现在:寻找当下的参考点

 

就像你在森林里迷了路,你可以靠指南针辨认方向一样,因为指南针的方向永远不变,所以才可以用这个作为参考点。

 

参考点有什么特征?

 

一般情况下,这个参考点不太怎么变化。

 

例如,有人擅长表达,TA的职业都可以基于这个能力进行拓展,销售、培训、演讲、辩手等工作,都是TA可以进行尝试的。


 

3、未来:可能性预测

 

就是基于你的认知,和对行业岗位的了解,以及对环境甚至趋势的判断,你认为未来有哪些可能性?也就是提升空间有多大?

 

这三点梳理完之后,基本上可以解决50%左右的纠结难题。


03


以下的内容,源于公益问答一位读者的提问。

 

问题如下:

 

“目前在一家培训机构工作,我个人很喜欢与人交流的工作所以选择了咨询岗位,但是这个岗位本职还是销售,对于跟单成交我总是难以开口,我不知道这是我性格原因还是我能力不够逃避问题的原因,很矛盾痛苦。老咨询师说我的服务意识太强了,老为学生着想销售意识不强,但我真的很讨厌不断去问他们考虑怎么样了,要不要报班这类的问题。我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怕被拒绝而不想做,还是就是这样的性格?要不要继续这份工作呢?”

 



回答一:


1、过去:从成长经历、学习经历及职业经历中分析,找出你的性格不适合这份工作的事实证据。

 

如果找不到这样的证据,很可能是当前挫败的情绪所致,不妨先平复下自己的情绪,找个安静的时间和地点仔细梳理过往。

 

比如,你在成单前很难开口,你到底感受到了什么?

 

  • 这种感受你是否似曾相识?

 

  • 在从小到大的经历中,有没有类似的感受?

 

  • 当时发生了怎样的事情?


  • 你又是如何处理的呢?

 

  • 后来的结果如何?

 

  • 你当时得出了怎样的结论?


  • 这种结论是如何影响到你今天的工作及生活的?

 

等等。


 

2、现在:寻找当下的参考点。

 

例如,对你而言,目前最需要迫切满足的职业诉求是什么?

 

  • 希望赚钱?

 

  • 还是希望获得成就感?

 

  • 或者是助人为乐?

 

等等。

 

如果是为了赚钱,你的预期是多少?这份工作做好了是否能满足你的预期?

 

如果是想获得成就感,你不妨考虑下,是什么阻碍了你在这份工作中获得成就感,是不是表达方面不够准确,还是对课程本身的知识掌握的不够全面?

 

还是说你从内心里压根就抵触这些课程,并质疑课程效果?

 

如果是前者,你可以通过提升能力获得改善;

 

如果是后者,你可能需要和你的主管好好谈一谈。


 

3、未来:可能性预测

 

假设未来的某天,你在这份工作中做到游刃有余的状态,那个时候的你大约是怎样的职位?你每天是怎样的工作状态?你的收入大约多少?你在做着什么?

 

......

 

  • 想象下这样的画面,是否符合你内心对自我的期待和愿景?

 

  • 或者你不妨观察下身边领导的工作及生活状态,是否是你羡慕的?

 

如果不是,那么你心中对未来的具体愿景又是怎样的?

 

按照上述思路整理,看看会有怎样的发现吧。

 

——赵晓璃




回答二:


第一,回归初心。

 

首先问问自己,当初选择这份的工作的初心是什么?因为喜欢与人交流,所以选择了这份工作?你说,当你真正的入职后,才发现其实这份工作的本职其实就是销售。

 

我们首要弄清楚你的岗位名称为什么叫咨询顾问呢?


  • 本质是咨询 销售的工作。


咨询在前,如果把重点放在销售方面,那么就是功利性的,当你与人沟通的时候,可能就少了些自在感,多多少少代入了“利益”色彩。


但是,如果把重点放在咨询方面,给客户提供专业的见解和服务,他们选择你们的课程,对他们来说是有好处的,有价值的,你是为他们提供了更好的选择机会。

 二、明确工作内容。

 

平时的交流和工作的咨询是不一样的。交流的是人与人直接的互动,比较随心的。但是咨询是为客户服务的。需要对课程体系和理念了解较为清楚,才能更好的服务于客户,用你的专业来帮助客户做出较为明确的判断。 

 

  • 不仅要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对培训课程充分理解。而且也要对教育理念有正确的认知,能够为客户提供专业的咨询服务。用你的专业度来赢得客户的认可和信任。

 

虽然现在的工作内容虽然是以咨询为主,但是实际上工作指标评估的依据是销售业绩。那么于此同时,也需要调整自己的思维模式。咨询是为销售而服务,如果仅仅把咨询作为工作的主要内容,也是不够的,当得到客户的信任和认可后,适当销售技巧就需要的了。


 三、行为验证。

 

您在留言中说“但我真的很讨厌不断去问他们考虑怎么样了,要不要报班这类的问题。”需要弄清楚为什么讨厌去问?


如果从行为层面去做分析,假如你去问的话,两种结果,如果是对方报班,这是皆大欢喜。假如对方拒绝你,你会如何处理?假如,你可以接受被拒绝的结果,那么这件事情,为什么不能去做呢?如果不能接受被拒绝,那么可能就需要更综合更深入的分析了,例如:能力分析或者心理分析。

 

  • 请证明您的能力不足。

 

如果是因能力不足而产生的逃避性行为,需要有具体案例,证明您是真的能力不足产生的逃避性行为。


如果没有具体案例,也有可能您过于担忧被拒绝,而产生的自我防御回避性行为,并不能真的证明您的能力不足哦,也可能是过于忧虑了。


例如,有些人做一些事情的时候,担心被拒绝,在各种纠结之下,往往最后觉得算了,就不去做这件事了。因为,这样子就不会被拒绝了。但往往会忽略,不去做,虽然不会被拒绝,但是可能还会有其他更麻烦的事情……

 

最后,人性是复杂的,性格也是。

 

通过您简短的叙述,暂时无法给出关于是否性格不适合的定论哦,这部分需要更加详细的探讨和分析。希望以上分析,对您现在的现状给于到帮助。


——王胜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