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台湾流传的杨家太极拳散手对练套路,看看这样练可以吗?

 国术传承摘录馆 2018-12-01

【名师简介】熊养和(1888年-1981年),原名体元,字宇涵,江苏省阜宁县人,其父熊渭珍为后清武举人; 自小从其父练拳,幼年拜唐殿卿为师,成年时并与刘和及弟子刘仲仿(杨露禅民间外姓徒弟)、殷天禧(江南八大侠甘凤池徒弟) 请教南、北少林拳术和江南派太极拳,熊公幼时就随父保卫乡园,时称“保乡团”,十九岁擂台冠军,并有“阜宁一腿”的称号;1930年,又向太极拳高手胡虎(后改名胡朴安)请益杨氏太极拳的练习与实战,并与其挚友戴汉文先生一起接受胡的教导,并切磋大履、推手、散手及剑杆等技,这即是熊公能够将杨氏之整套对练教学法传诸后世的重要学习阶段。后因杨健侯先生押镖经过阜宁县,又得一机缘向杨健侯先生(杨露禅次子)求教太极拳散手等,至此深得太极拳奥妙,一心专研太极拳术,努力不懈;熊氏太极拳即拥有南北古太极拳之精髓,更暗藏有各家传统武术、少林拳之精华。对日抗战时期担任阜宁县警察局长、县长,后来官至少将。于民国38年四月辞职来台,为早期国民政府播迁来台推广武术的重要人物;民国42年定居于宜兰,民国70年(1981年)10月29日殁于宜兰员山荣民医院,享寿94岁。熊公终其一生精研武学、宣扬武术,并着有太极拳、刀、剑等专书,为早期在台教授太极拳并具有较大影响力人物之一。

    其所传之太极拳系列,现通称为熊氏太极拳;熊氏太极拳以杨式太极拳老架为基本架构,融合了江南大侠甘凤池以及神手唐殿卿江南派太极拳的精随,暗藏数门武术之精华。熊氏太极拳保存了杨氏太极完整的教育系统和几近失传的散手教学。熊公在世时对外皆称其所传授之太极拳为杨家老架,因此亦归类为杨式太极拳的支派之一,或称「杨家老架-熊氏太极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