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律师独立执业之后要找的两件事:专业化定位、团队伙伴 | 青年律师汇

 骆训雄律师 2018-12-01




冬至将至。约稿时常说的句子变为,年末,不如给自己留下一些文字。


在回顾与记录的时候,慌乱紧张的心得以安宁舒缓下来,去看过去的时光,去看这一年你走过的路。


得到了什么,经历了什么。你的人生,有没有更平静一些。


一定会记下的,可能是春天和初夏的几篇专栏文章吧,经历了美妙的心流,满意的文字得以留存。


可是创作前后经历的痛苦,也那么清晰。


大概我们的人生就是在一次又一次这样的痛苦—突破中,渐渐向上和清晰起来。


就像今天的分享嘉宾,王以菲律师的故事。


原本在国企工作,结婚生子之后,辞职做律师,开启另一种人生。


每一步选择都伴随着艰难,但是改变与成长,也已悄然发生。



青青若

-


早先,因参加智善和股+举办的股+私塾的活动而荣幸的与智善结缘。


在我眼里,智善是非常踏实、真诚的法律新媒体,并且不遗余力的推动年轻律师的成长。


所以,当青青若向我邀稿的时候,十分开心,刚好借此机会,回顾近些年来让我自己难忘的点滴。




先从我的大学讲起,我的本专业并不是学法律,而是当时最热门的国际贸易,不过毕业之后再也没有接触过本专业相关的工作,而是进入了一家国企,根据公司的安排做起了风控和法务的工作。


因为工作的需要,我只能从书店里买书、从网上下载资料学习民商法、民诉法、劳动合同法等相关的法律知识,在实践中遇到问题再向公司的顾问律师请教。


当我的孩子出生之后,公司的业务不算太忙,闲不住的我萌生了想要挑战一下所谓“天下第一考”的司法考试的想法。


但当我准备齐所有的备考书籍后,我发现是自己把事情想简单了,光教材就是厚厚的八大本,加上历年真题、模拟题,所有书堆在一起超过一米之高,其中像刑法、刑诉、行政法、法治理论等等都是我几乎没有接触过的领域。


但是,目标一旦定下了,便没有退路,我提前六个月开始了我的备考生涯。


于是,上班空隙的时候、午休的时候、下班以后、周末的时间全都成了我备考的时间,连开车上班的路上也听的是老师上课的音频,越到后面发现时间越不够用。


整整半年,我几乎没有看到过下班路上的落日,每天关上办公室的灯、锁了门,走到停车场再回望整个办公楼,已是一片漆黑。


周末的时间也至少有一天是图书馆里第一批进去、最后一批出来的。


日复一日的学习已经成为了习惯,这一切倒也不觉得苦,只是那段时间给孩子的陪伴太少、太少,错过的再也无法弥补回来。


当考完试,成绩公布的那天早上,我躲在卫生间,用手机一遍一遍的刷着查分系统,当分数终于跳在我眼前的时候,我紧张的用手捂住了屏幕,手指一点、一点的往右移露出一串一串的数字。

 

82、80、90,当我看到前三个分数的时候,心顿时凉了一大截。因为卷四是我最薄弱的科目,我预期能考到90分就不错了,这样总分是达不到360的。


索性,抱着豁出去的心态,我把手从屏幕上全挪开了,当最终370的数字跃然出现在我眼前的时候我简直不敢相信,再回头看了一下卷四的分数居然是118。回想备考最后的阶段把主要精力放在卷四主观题上的时间总算得到了回报。


到现在,我还清楚的记得,我冲出卫生间想把这个消息告诉我先生的时候,竟然一句话都说不出来,眼泪忍不住地往下掉,所有的努力终究没有白费。




考完了司考,内心自然有了更多的想法。多年国企的工作虽然安稳,但总觉得并不甘心这样度过一生。


终于,我还是决定换个工作环境,并将目标锁定了现在这个看上去美好但充满挑战和艰辛的职业中,它意味着我可能清零从头开始,意味着我从甲方变成了乙方,我的身份、姿态都必须完全反转。


我先生开始是反对的,反对的理由其实也在理,无非是我并没有专业优势、这行也许要熬的时间比想象的还要久,不但辛苦,还会导致我没有时间照顾家里等等。


但最终,在一次“草坪会谈”之后,他终于默认了,并且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成了我最坚实的后盾。


我开始向心仪的律师事务所投递我的简历,我心想,多年的工作经历,理论和实践都不缺,先谋求一份助理的工作总不难吧。


而现实,再一次狠狠地打脸。一个多月过去了,我收到的反馈寥寥。


后来我才知道,相比于我这样有多年工作经验的人,合伙人更喜欢仍是白纸一张、可塑性强的应届毕业生,我大概就属于他们眼中的“难管型”选手。


那段时间,我内心的焦灼可想而知,原本信心满怀的我意识到自己竟沦落成了“滞销品”。


终于有一天,我接到一个电话,电话那头的人用浑厚的声音和我的对话我到今天还记得。


他告诉我他是盈科所的合伙人张律师,他看了我的简历,认为我的经历跟他很相似,问我愿不愿意去律所和他聊聊看。


他仿佛是在我绝境之中看到的一丝曙光,我第二天就去律所见了张律师。


聊完之后才知道,张律师甚至是在34岁才考的司法考试,在此之前做过电视台主持人、并在人民银行工作了多年,因为年纪大,他当年没有师傅带过,每一步都是靠自己摸索来的。


因为相似的经历使我最终获得了这个工作机会。




人的所有第一次总会记得那么清晰,而我的第一位客户在我实习的第3个月出现了。


它便是我服务过多年的前东家。


当我的前同事打电话给我问我是不是清楚长春某汽车零部件客户(下称“A公司”)具体情况的时候,我心想这家客户我再熟悉不过了。


当时销售部门为A公司申请了将近1200万的信用额度,作为负责额度审核的部门,我特意去过A公司现场不下三次,考察客户的生产、运营情况以判断是否有还款能力。


当我发现A公司因为和集团之间关联交易过密,负债杠杆率过高,下游客户的回款也经常不正常时,我拒绝了对A公司无担保的授信。


当A公司提供了由其全资控股的专为一汽大众做一级配套的B公司做担保后,我才给了400万的授信额度。


而当我的同事在电话里说A公司的欠款已经到1000万并且有将近3个月没有回款了之后,我也大吃一惊。前同事说领导已经下决心诉讼解决了,并且想找我们过去谈谈。


于是,我和合伙人一起去了趟公司。我们跟公司领导建议应当立即诉讼并且采取保全,保全的时候优先保全B公司的银行账户。


因为我很清楚,保全A公司本身很可能打草惊蛇却保全不到任何财产,而B公司的现金流充裕,一旦保全也很可能影响其对一汽大众的供货,这种损失A公司无法承担,这就很可能逼迫其跟公司调解。


当我把策略分析给公司领导之后,没有想到公司领导竟然爽快的说,那行,这个案子就交给你们做。


因为保全得当,案件的确如之前预料的节奏开展。


同时,因为我在公司任职时拟定的所有销售合同的模板都约定“所有的因追讨债权产生的律师费、诉讼费等由债务人承担”,涉及A公司的这份也不例外。


最终,A公司在调解时承担了所有的律师费用。而我,因为分得了部分的律师费奖励,竟然不算赖的度过了实习头一年最艰难的日子。


现在想来,也许以前走过的每一步都不是白走的,有些看似的偶然也都包含着其内在逻辑。




专业化定位


在领到执业证之后,考虑到年龄和家庭方面的因素,我很快决定独立执业。


刚独立时候的心情跟大多数年轻律师一样,无比的孤独、彷徨,有案子来就接了。


刚开始的时候接过一个争取抚养费的案件,案件虽然小,前后跑法院、医院花费不少时间。


从那时候开始有深刻的体会,所有人都讲的专业化定位的确非常重要,定位的事情做好了,从长远来看是事半功倍的,最直接的体现就是会提升效率,降低时间成本。


同时,它还关乎着我们如何定义产品,采取何种形式的营销策略,在专业方面我们该把更多的时间往哪里投注、也关乎到我们如何更好地提供法律服务。


于我而言,既然有着长期的企业工作经历,对企业的运营流程、公司治理痛点都很清楚,很自然的先把定位放在了服务企业端客户上,担任企业的顾问和处理商事诉讼。


所以,后来但凡有刑事案件、行政案件、婚姻类的案件我基本也是交给其他专业化团队操作的。


但我也清楚的知道,光定位到这里还不够,我的目标是希望做一名行业律师,成为某个行业、业务领域内的专家。


这个过程需要摸索、试错,需要我们在日常承办案件时、在参与各类社交活动时、在和各类专业部门打交道时多去体会、寻找、锁定,并且善于复盘,从中总结自己的优势,逐步定位到目标上去。


在这一点上,希望和广大的律师同行们共勉。


创业路上的团队伙伴


独立执业之后我感到自己做的另一件最正确的事情是,找到自己创业路上的伙伴。


大家一定都听说一句话“一个人可以走的很快,但一群人可以走的很远”。


我相信专业化、一体化、法律服务升级是未来法律行业必然的趋势,而作为一个个体想要完成上述的转型几乎不可能。


我自己在刚独立之后的大半年时间里也是一人“孤军奋战”,非常缺乏归属感,在闲的时候内心慌张、在忙的时候疲于奔命,很少有时间、动力去想定位、做内容。


到年底复盘的时候,发现虽然业绩是达到了年初定下的目标,但是从长远来看并没有给自己沉淀下来太多专业化的内容,没有太多时间沉到自己的客户或者潜在客户中,在品牌建设这件事上依然没有进展。


有幸的是,当我还是助理的时候,结识了另几位在专业方向上比较接近、都服务于企业客户、个人价值观趋同的伙伴,他们在律师行业的资历比我都要深,当他们相继从团队独立出来的时候我们很自然的走到一起组建了我们自己的团队。


我们每个人有自己的专长,团队的张律师执业年限比较长、诉讼经验丰富、她适合在诉讼案件方面给专业性意见;


夏律师有良好的资源优势、负责跟各个园区的接洽工作;


我就属于对团队战略定位、品牌运营相对有想法,比较喜欢讲课,我在团队品牌运营上会花更多时间。


自从团队组建之后,我们在各个园区、孵化器、加速器的亮相逐渐增多,每个月至少都有两次的对外授课。


每次授课基本上团队成员全员参加,我们根据各自擅长的领域讲授不同的内容,包括了初创企业股权搭建、股权激励、合同风险管理、劳动用工风险管理、互联网行业、文创行业的法律风险管理等等,不断树立专业化团队的形象。


在业务方面,我们的每个相对复杂疑难的案件都会经过团队的讨论之后制定诉讼策略,庭前模拟法庭,庭后复盘,所谓的案件九步法等等,也只有建立在分工合作的基础上才能实现。


虽然团队成立的时间还不长,但我们每一个人都已经极大的感受到了在一起的温暖,孤独和彷徨的时间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相互督促、鼓励带来的团队整体提升和自我提升,专业化、品牌建设的成果自然逐渐展现,我相信我们会越走越远。    




虽然我在拿到律师执业证之后很快就独立执业了,但我至今仍然很感恩当时带教我的合伙人。


不仅因为他把我领进这个行业、手把手教我做案件,还在于他告诉我一件无比重要的事“不会玩的律师,不是好律师”。


他说的玩,其实是把生活过的有趣,而不是做一个只知道办案、赚钱的机器。


他把我带上了玩狼人杀的道路、带我进入户外的世界、让我迷上演讲这件事情。


而我,因为这些兴趣爱好结识了很多的同行以及各行各业的朋友,甚至有些成为我重要的事业上的伙伴、客户。


狼人杀


当我还在新律师执业集中培训的时候认识了一群爱好“狼人杀”的小伙伴,每天午饭后在华政的咖啡厅里集合开两局成为这段“枯燥”日子里最快乐的回忆。       


一个月的集中培训过后,大家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我们中的一些后来成为同所的同事、甚至进入一个团队,我和其中的一位在我们各自独立执业之后还陆续合作过几个复杂的诉讼案件。


当时深深地感慨,认真的玩一个游戏,也能玩出合作伙伴。




徒步


2017年、2018年我和事务所“盈天下户外运动俱乐部”的同事们一起,分别用了6个小时、8个小时环太湖、滴水湖徒步了30公里和40公里。


很多同事在参加之前几乎没有主动锻炼过。


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们用脚步丈量着勇气和毅力。


每一程的最后10公里都已经超出体能的极限,完全靠意志力支撑。


我作为今年俱乐部参加40公里挑战赛唯一的女选手,也深刻的体会到同伴之间的相互鼓励、协助对完成这样一场徒步挑战的重要性。


完成挑战之后脚底的水泡、全身酸痛也完全被挑战成功的满足感所取代。




今年我还去了新疆的腾格里沙漠徒步了三天、100里,去体会沙漠的空洞和寂寥。


“每一个人脑中都有过这样的梦想,背着包和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在一片一望无际泛着金黄色的沙漠中并肩穿行”。


因为这句话,我踏上了腾格里沙漠的远征。


在广袤无垠的沙漠中,坚持就像信仰一般,想过放弃,却只能坚持,前方不见终点,回头亦不知起点在哪。


当我们完成了3天的征程,所有的脚印已在风中淡然无痕,只留下恬淡的领悟。



2019年,我希望能去攀登一次5000米以上海拔的雪山,在此也诚邀山友一同前往。


除此之外,我在参加一些律师行业的学习、交流活动中发现不少律师的演讲能力仍然有待提升。


演讲


对我这样一名需要经常出庭的诉讼律师,我依然感觉到演讲是一项需要长期培养的能力。


因此,我加入TEDx的策展和志愿者活动、并参加了两家Toastmaster Club(国际演讲俱乐部),在其中的一家担任教育部副主席。


在这个过程中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交流演讲经验、在不断的犯错、锻炼、评价、被评价中提升自己的公众表达能力。



因为演讲俱乐部的关系,我还认识了一家教育培训公司的创始人。


公司当时刚承接了《超级演说家》上海地区的培训代理项目,在一次和我聊完关于加盟代理合同的风险等内容后不但请我做他们的法律顾问,还还邀请我成为他们的教育合伙人。


我不得不感叹,踏实的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好事真的会发生。 




最后,我想跟很多年轻律师共勉的是,每个人的潜能都是无限的,不要局限自己的想象能力,不用过多考虑每件事情背后短期的收益。


当我们在每个阶段尽力去做该做的事情并把它做得漂亮,未来将自然的向我们展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