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而美”的专业化团队,靠什么起步和成长?| 卓越团队建设

 律新社 2021-10-20


作者丨张莹琳



单兵作战越来越难做大做强,这已经是无需细讲的共识了。对于年轻的独立律师队伍来讲,如何起步?如何成长?如何壮大?
很有幸,我们通过不断摸索走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围绕着客户服务、案件经办、团队管理、市场开拓等几个维度,寻到了适合自身的解决方案,就这样慢慢搭出了团队,也慢慢得到客户的认可。
目前,我们团队还处在“小而美”的阶段,起步时间不长,但发展较快。麻雀虽小,却五脏俱全。为何团队的品、质和量都超过了预期?这其中有机缘,更有因果。
复盘来看,团队的“美”,核心在于专业化,产生“美”的根源又在于优秀的人才和团队协作,以及我们一直在追求如何更好地“成就客户,创造价值”。做到上述这些不容易,但我们的“美”相信能给到准备起步、刚起步或者正在路上的年轻同行一些启发。

01


聚合四维度的靠谱人才

作为合伙人要认识到,自身的特质、格局等影响着团队的方方面面,比如能够吸引到怎样气质的人。


人是团队发展的根本。但在初期,往往很难吸引到有丰富经验的人才,这时吸引靠谱的人才就非常关键。什么是“靠谱的人才”?借用高瓴资本张磊的总结,我们希望能需具备以下四个维度:

自驱型:在热爱工作的同时持有正确的目标,不需要点火就能够自动燃烧。

时间敏感型:时间观念强,知道自己有限的时间最该用在什么地方。

有同理心:能够站在管理者、工作对象或者合作伙伴的角度去思考事情。

终身学习:拥有成长型思维,更加重视学习和挑战,把学习作为终身的乐趣和成就,而不是短暂的、功利性的斩获。


事实上,“靠谱的人才”是最可遇不可求的,但无论如何都不可以将就。就像雷军在小米十周年演讲上谈到,小米创办的第一年,他花了80%的时间在招人,遇到优秀的人才,三十次顾茅庐都不为过。律师行业有其特殊性,但道理其实是一样的。我们团队时刻欢迎上述“靠谱的人才”的加入!我们相信缘份,相信人以群分,也坚信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当然,我们也很明确,如果责任心、执行力、敬业程度达不到的话,就不必耽误大家的时间。



很荣幸,现在我们团队的伙伴都是这种最靠谱的人才!他们自驱自动,有较好的法律素养,品行端正且绝对尽责。我非常感恩他们选择了我,但在欣喜的同时也开始忐忑——我能超预期地给到他们所需么?我有足够优秀到值得他们一直跟随么?……


确实,在律师行业里,律师团队领导者的专业能力很强,管理能力却稍显不足,这往往是因为领导者既要做业务又要做管理,精力有限。但我本能地认为,道理都是相通的,很多原则性的理念适用于几乎所有的关系。比如对合伙人来讲,应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团队关系来讲,“win-win”是确保稳定及发展的最优解,那么合伙人就应当先了解他人的需求,在成就他人的同时成就自己。此外,我也从杰克·韦尔奇、稻盛和夫等大师以及各种管理类、领导力的书籍中得到给养,比如《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的“时间管理”、《商业的本质》中的“使命与行动”等;我还会向优秀的同行取经,加上不断的自省、思考和实践,总结出了适合自己的四大原则:

保持正直、善良,规律地生活,做好健康管理。

最勤奋,最自律,不断提升自己,更快速度地成长。

把帮助团队伙伴成长、成功作为核心重要的事情。

坦诚地沟通。实践证明,真诚、简单、直接的沟通才是最有效的沟通。


在此,我要感谢我们金茂律师事务所以及各位同事。事务所对于律师的成长道路是清晰的,也非常支持和鼓励年轻律师的成长,给到了我们团队及个人充分的发展空间,前辈们也乐于传道授业解惑。这使我在团队招聘、团队成长的过程中,可以很清晰地帮助伙伴做好职业规划,让大家都能在工作中更好、更稳健地发展。



02


三大要求助力专业精进

作为一个团队,我们的使命就是八个字:成就客户,创造价值。


可以看到,团队的立身之本还是为客户提供最专业、高效的法律服务,但专业又是需要大量的时间积累且没有尽头的,如何有效精进?需要抓手!为了让律师们做好专业的事,我们总结了以下适合自身的三大要求。事实上,团队成员也是在坚持下述方法的情况下快速成长的。


 1、专业方向明确。


我的执业经历基本都在基础建设与房地产领域,在该方向积累了越来越多的经验之后,开始服务更多的施工单位、地产及相关企业,那么团队的专业方向也就自然而然地清晰起来。时间花在哪里,经验就积累在哪里,基础建设与房地产领域类的案件、项目做多了,当然就更加专业了。


在这里又不得不提到我们金茂律师事务所,正是事务所的综合性及人合性,能让团队安心做好专业的事,如客户有房建以外的法律服务需求的,可以立即匹配到相关领域的合伙人团队,为其提供同样优质的法律服务。


2、会写。


团队每个成员都必须扎实掌握各项知识点,形成知识体系,这在日常工作已经非常饱和的情况下如何做到?公众号“房地产建筑法律评论”起到了帮助我们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每天进步一点点的作用。不得不说,自2019年10月1日创号以来,我们真的做到了每周输出一篇原创文章,至今已发表近百篇,近60万字,并将出版专著。伴随着这份坚持,我们收获了团队的成长与壮大,也有幸得到越来越多客户、同行的认可。在万分欣喜的同时,我们也更加坚定这是一条正确的、有益的道路。


 3、能说。


我们希望团队的伙伴都能有很好的上升通道和发展前景,能与客户和各单位进行有效的、专业的沟通。对此,我们的抓手是每周的内训以及内部、公开的讲座,在会写的基础上锻炼大家的表达、演讲,从量变到质变。做好这一点其实也是有方法论的。比如内训,团队成员会以路演的形式,将各自近期经办结案或有阶段性成果的案件、项目和大家分享,通过简单的思维导图将框架、体系、知识点等以简明、清晰的方式讲到点、讲到位。又比如内部讲座,会以近期需要研究的问题如招投标、工程索赔、工程款结算等为题,由负责成员进行研究,并以正式讲座的形式和大家分享研究成果。这样既能展开全面的研究,又能锻炼演讲与口才,一举多得。


03


建立高效的团队协作机制

做好人才招揽、专业精进两大工作之后,在团队协作方面,只要确定好工作规程、做好时间管理即可。我们团队是这样要求的:

每周日晚上或周一早上,负责律师会将《案件/项目进展表》及《每周重要工作表》整理出来。团队在每周一早会上沟通各案件、项目情况,完善《每周重要工作表》。案件确定到主庭律师、辅庭律师,项目确认到主要负责人。

每日上班前,每位律师会将昨日工作记录、今日工作安排发出,团队会据此及时调整当日的工作顺序,内部协调工作量。

每周一、周四都要过一遍《案件/项目进展表》,做到跟进及时、没有疏漏。


对于上述及日常的各项工作,我们团队的要求都是“今日事今日毕”,虽然不易,但这正是践行我们团队使命的保证。


04


胜诉背后都是脚踏实地的努力


鉴于基础建设与房地产领域的案件相对比较疑难复杂,可以说我们经办的案件没有简单的,这对团队来说是个挑战。而我们的应对方法是尽全力搜集完整事实信息、梳理好法律关系、确定请求权基础、检索确凿的判例等,在不可控的变动性中去追求相对的确定性。


接案前,除非十分笃定,否则都会就任何不确定的争议焦点部分去检索审判法官、管辖法院或该省市的判例。这样做虽然耗费时间,但首先,能给到客户思维导图似的案件走向分析,以及更加确定的诉讼思路和方案,做到在启动前心中有数;其次,可以通过梳理主审法官全部的相关判例,研究他的思路和风格,知己知彼;第三,团队在检索判例的过程中,对法律问题的理解会更加深入;最后,我们还会以原创文章的形式将研究成果和大家分享,这就是大家看到的“房地产建筑法律评论”公众号定期发布专业文章的源头。


在案件过程中,如有需要,我们也会随时做上述工作。比如近期办理的房屋买卖合同纠纷一案,标的较大,争议较大,影响定性的细节点较多,原告的诉请在解除合同以外还提出了赔偿房屋的增值差价损失、租金损失、契税损失、物业费损失等,金额高达几千万元。我们在案件分析阶段就将案件可能的全部走向和客户分析清楚,并梳理可以争取的最好结果以及存在的风险。基于以上,第一阶段我们要先争取驳回解除合同的诉请,但在全力抗辩该点的过程中发现,在全面举证、以调查令方式取证、提交有理有据的代理词等情况下,法院还是对于是否解除合同有“纠结”,于是我们决定提交详尽的案例报告进行梳理——团队在花了三周时间梳理了近一千个案例后,给到法院一份条理清晰、内容详尽、重点突出的多达两百页的案例报告。最终,案件取得了驳回原告全部诉讼请求的完美结果!


类似的事例还很多,正是因为有这种精益求精的拼劲儿,我们在做案件和项目时可以说是所向披靡。团队在享受成功喜悦的同时,也越来越感受到专业和责任带来的幸福。





以上都是团队一步一步走来,我内心最真切的感悟,写到这里也是无比感慨:感谢团队,让我成为了更好的自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