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云南出土汉代灯具研究

 芸斋窗下 2018-12-01
【摘 要】考古资料表明,云南出土陶灯大约出现在商代,春秋战国时期出现金属灯,发展到汉代,灯的形制已相当复杂,技艺已相当高超。   【关键词】云南;汉代灯具
  中国古代的灯具肇始于何时尚无定论,孙机认为“灯是从食器中的豆转化来的,并认为灯“大约出现于春秋。”[1]熊传新认为:从战国的文献记载和出土实物表明我国至迟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和使用了灯。[2]云南的历史在唐代以前于史料记载的内容很少,特别是西汉前,更是寥寥无几。在西汉大规模移民和中央政权在西南夷设置郡县前,云南少数民族分布区,汉人及汉文化未能深入和影响这一区域。[3]西汉武帝时期,汉王朝开始加大对边疆地区的开发力度。随着开通南夷道、置郡县等政策,大批汉代移民进入西南夷地区。大量灯具等日用品也逐渐在贵州、云南等汉移民聚居区使用并流传。
  云南地区经过科学发掘出土的汉代灯具共计21件。晋宁石寨山[4]2件;呈贡七步场[5]1件;昭通象鼻岭[6]2件;昭通桂家院子[7]2件,①;昭通白泥井[8]1件;会泽水城[9]1件;广南牡宜[10]1件;个旧黑玛井[11]9件;大理市一号汉墓[12]1件;大理市下关城北东汉纪年墓[13]1件。
  这21件灯具,按其质地可分为铜灯具、陶灯具。按其形制特征可分为豆形灯、行灯、动物形灯和人物形灯等四大类。现根据灯具的质地和形制的不同分别介绍如下:
  铜灯具18件,分为豆形灯、行灯、动物形灯、人物型灯四型。
  Ⅰ型,豆形灯,6件
  晋宁石寨山M23出土2件,盘浅平,柱形柄、高圈足。大的高19.3、小的高12.5厘米。年代为西汉晚期。
  会泽水城M7出土1件,钵形口,细圆柱形高柄,覆盘形底座。口径10、足径8.8、高13.2厘米。年代为东汉初期。
  个旧黑玛井出土3件。
  95GHM8:15,浅盘、矮圈足、盘中有一尖突、豆把上有凸棱。通高13.2、口径9.4、底径8厘米。年代为西汉晚。
  M28:19,上有圆盘,中有柱,下为喇叭状圈足。圆形灯盘正中有一支钉形柱,通高23.6、口径11.8、底径14.5厘米。年代为西汉晚至东汉初。M39:7,由圆盘。柱和喇叭状圈足组成。灯盘正中有一钉形烛钎。通高21厘米、口径9.6、底径10.8厘米。年代为西汉晚至东汉。
  Ⅱ型,拈灯,8件
  昭通桂家院子出土1件。M1:44,平底,三足,有柄,盘心内中央有一钉。高3.7、口径8.3、柄长9.6厘米。年代为东汉。
  广南牡宜出土1件。M1:1,圆盘形,三扁足,长条形柄。口径10.2、高5.3厘米。年代为东汉。
  个旧黑玛井出土4件。
  95GHM3:5,浅盘、带把、三足、盘中有一尖突。通高6.2、口径10.9厘米。年代为西汉晚。
  M24、M26出土3件。M24:23,斜腹浅圆盘,盘内中央有一锥状灯柱,三足,曲柄。年代为西汉晚至东汉初。
  大理市一号汉墓出土1件,圆形,三足,灯盘正中有一突起的灯芯,龙首柄。通高3.8、柄长6.5厘米。年代为东汉晚期。
  呈贡七步场出土1件,灯盘为圆形,中立一锥形灯芯、三足。因简报没有太多详细的介绍,图片显示部分残破,笔者推测,可能是拈灯,柄可能残缺。
  Ⅲ型动物形灯 1件
  个旧黑玛井M16:16,孔雀灯,状似孔雀,通体錾刻羽纹,口含一灯罩,背部有一灯盏,灯盏边有烟炱痕迹。颈部与腹部榫卯相接,内腹中空,可盛水。通长43、通高30.8厘米。年代为东汉中晚期。
  Ⅳ型人物形灯3件
  铜俑灯,1件
  个旧黑玛井古墓群95GHM4:35,该佣作蹲踞跪立状,坦胸露乳,赤身裸体。该俑浓眉大眼,高鼻、大耳、络腮胡子,嘴角留长胡须,须发上翘,胸毛发达,外露男性生殖器。双手平伸略上举,头顶及双手分别执一灯台。佣高34.8、通高41.4厘米。年代为西汉晚。
  昭通桂家院子 1灯座,座底和博山炉的盖子相似,柱顶端有一孔。高39、底径9.8厘米。出土时另有三件灯盏,装置形式不明。简报根据灯柱和灯盘的形制推测,这三件灯盏当是这件灯座上脱落下来的。年代为东汉。
  昭通白泥井 1灯座,座底和博山炉的盖子相似,顶端有一灯柱。高23、底径10厘米。
  陶灯 3件都是豆形灯
  昭通象鼻岭崖墓出土2件。M3:6灯盘作喇叭形,盘底部中央有一圆形穿孔,柄细长中空,假圈足。通高18.5厘米;M1:15灯盘较浅,底部中央有一圆形穿孔,柄粗中空,圈足。通高16、盘径12厘米。年代为东汉。
  大理市下关城北东汉墓出土1件。DX:73两台盏,座为高圈足。高17.9厘米。年代为东汉中后期。
  从灯具分布及数量看,主要集中滇中及滇东南地区和滇东及滇东北,滇西相对少,滇西北没有发现。铜灯具18件,陶灯具仅有3件。豆形灯和行灯分布广。东汉灯具较多。
  个旧黑玛井出土9件,占了云南灯具的近一半。出土孔雀灯与广西合浦[14]所出的凤灯,极为相似。铜俑灯的人物面部特征与贵州兴义[15]出土一件铜灯具很相似。这与原报告提到的墓主的多民族来源是可以相互印证的。
  个旧黑玛井出土的铜俑灯、孔雀灯,制作精美,形制较复杂,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当时精湛的青铜冶炼技术。灯具不同点燃方式,可以分为烛灯、油灯和烛插[16]。烛灯一般在灯盘中立有硬质灯芯,呈贡七步场、个旧黑玛井等地出土铜灯的灯盘中都有一尖突,推测可能是烧动物脂的烛灯。李侃认为兴义出土铜俑灯是使用蜡烛的灯插[17],昭通白泥井的灯的灯柱,形制与兴义出土的铜俑灯的灯柱类似。
  云南出土的汉代灯具主要分布在云南的中部和东部,西部较少,可能与汉代在云南置郡和移民的先后关系和汉文化影响辐射范围有很大的联系。云南出土汉代灯具不仅形制多样,从形制隐射出来的燃料的使用也是很多样的,比如使用动物脂的烛灯,使用蜡烛的灯插。铜俑灯、孔雀灯特殊的形制、复杂的纹饰不仅表现了汉代青铜冶炼技术的高超也体现了鲜明的地域的特色。
  注释:
  ①为分型和叙述的方便,本文将这件灯座和三件灯盏划为一件灯具来介绍。
  【参考文献】
  [1]孙机.汉代物质文化资料图说[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2]熊传新,雷从云.我国古代灯具概说[J].中原文物,1985,02
  [3]杨帆、万扬、胡长城编.云南考古(1979-2009)[M].云南人民出版社,2010
  [4]云南省博物馆等.晋宁石寨山第三次发掘简报[J].考古,1959,09
  [5]云南省博物馆文物工作队.云南呈贡七步场东汉墓[J],考古,1982,01
  [6]云南省博物馆文物工作队.云南昭通象鼻岭崖墓发掘简报[J],考古,1981,03
  [7]云南省工作队.云南昭通桂家院子东汉墓发掘[J].考古,1962,08
  [8]曹吟葵.云南昭通县白泥井发现东汉墓[J].考古,1965,02
  [9]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会泽水城古墓群发掘报告[M],科学出版社,2015
  [10]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广南牡宜东汉墓清理报告,云南边境地区考古调查报告(红河州和文山州),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8
  [11]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个旧黑玛井古墓群[J].云南文物,第50期.
  [12]大理州文物管理所等.大理市一号汉墓清理简报[J].云南文物,第15期
  [13]大理州文物管理所.云南大理市下关城北东汉纪年墓[J].考古,1997,04
  [14]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考古写作小组.广西合浦西汉木�∧�[J].考古,1972,05
  [15]贵州省博物馆考古组.贵州兴义、兴仁汉墓[J].文物,1979,05
  [16]李侃. 战国秦汉出土灯具研究[D].西南大学,201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