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刻套色图册

 思明居士 2018-12-02

《明刻套色<西厢记>图册》

朵云轩

《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它的曲词华艳优美,富于诗的意境,每支曲子都是一首美妙的抒情诗,是中国古代戏曲史上公认的名著。明清两代有数以百计的刻本,也有许多本子配有插图。其中德藏明刻套色《西厢记》插图在木版水印史上,具有突出的地位和特殊的价值。

收藏于德国科隆东方艺术博物馆的明刻套色《西厢记》图册是明崇祯十三年由吴兴闵寓五氏主持刊印的,因此又称为“寓五本”,购自柏林收藏者A·Breuer。1977年,科隆东方艺术博物馆曾将这套明刻套色版画影印发行。使更多人有机会一睹这明版孤本的神韵风采。

1990年,朵云轩以木版水印传统技艺重新付梓,原汁原味的重现了明刻套色《西厢记》图册的神采,并由辽宁省博物馆馆长徐秉琨先生为图册写序。锦面镶红木边册页装,配锦盒,装潢华美典雅,限量编号发行三百册。谢稚柳先生为图册封面题签,令图册增色生辉。

明刻套色图册

卷首,“莺莺绣像”。图绘一纨扇女子,篆书“嘉禾盛懋写”五字,钤印两方,一为白文“盛懋之印”,一为朱文“子昭”。此图四周刻有边框,以杂花纹样为装饰。画面基本以墨色线条为主,比较素雅。除了红色的两方印,就只有纨扇上套了花青颜色平版。

明刻套色图册

图一为“佛殿奇逢”。描绘张生初往普救寺投宿之情景。此图用中国传统绘画手卷形式呈现。右手“手卷签条”上篆“如幻第一图”五字;左手空白处有“寓五笔授”款,并“寓”“五”两方朱文印。

明刻套色图册

图二为“僧房假寓”。描绘张生寺中偶遇莺莺后,向红娘打听情由。故事以白描手法绘于瓷器壁上,后置一朱红托架,“第二”两字藏于托架腿上。

明刻套色图册

图三为“墙角联吟”。描绘张生和莺莺隔墙酬韵。此图以饾版技艺套印彩蝶两只,并将二人诗句以不同字体设计在于两片树叶上,令人不禁联想起“红叶题诗”的美丽传说。张生诗 “月色溶溶夜,花阴寂寂春。如何临皓魄,不见月中人?”作石青色隶书,下钤朱文印“张珙”、白文印“字君瑞”;莺莺诗“兰闺久寂寞,无事度芳春。料得行吟者,应怜长叹人。”用朱砂色小楷,下钤白文印“莺莺”、朱文印“双文”。

明刻套色图册

图四为“斋坛闹会”。描绘张生以“随喜”之名于禅堂再见莺莺的情景。图作圆光,边缘有二十八星宿分界图,并衬以祥云。

明刻套色图册

图五为“白马解围”。描绘白马将军杜确及普救寺僧人惠明追杀叛将孙飞虎的情景。作品以精美的工艺走马灯加以展现,以线刻为主,部分套以淡墨平版,画面设计极具匠心,将求奇求巧的游戏态度与描摹故事的忠实画笔相结合,臻于完美。

明刻套色图册

图六为“红娘请宴”。描绘红娘奉崔夫人之命去请张生赴宴。人物用饾版,设计于青铜器物腹壁之上。青铜器以线刻单色表现,盖、颈、足三处细密的夔龙纹、饕餮纹等,充分展现了木版水印的线刻之美。青铜器内壁以浓墨套印金文“其眉寿万年,子子孙孙永宝用”十一字。

明刻套色图册

图七为“夫人停婚”。描绘崔夫人于宴席之上毁约赖婚。彩色套版套印,四人、三椅、二桌、一地毯,地毯、桌面均采前小后大之透视法。地毯用“凤穿牡丹”图画来装饰。

明刻套色图册

图八为“莺莺听琴”。描绘莺莺夜听张生抚琴,心有所感。图画边框饰以花草,与卷首莺莺绣像相似。作品以白色的明月和张生琴桌边燃烧的红烛,点出夜景。“第八”两字设计成浮萍的叶筋,藏于边框花草纹饰中,亦煞费苦心。

明刻套色图册

图九为“锦字传情”。描绘张生倩红娘传书莺莺表达情思。画面右手展开一卷,上书:“相思恨转添,漫托瑶琴弄。乐事又逢春,芳心应已动。幽情不可违,虚誉何须奉。莫负月华明,且怜花影重。珙再拜呈双文妆次。”左手绘青鱼、灰雁各一,取古语“鱼雁传书”之意。

明刻套色图册

图十为“妆台窥简”。描绘莺莺展读张生书信之情景。图绘屏风一面,将莺莺、红娘隔开,使莺莺在未察觉红娘窥视的情况下展读书信,真情毕露。图中并未正面展示莺莺形像,而是令其出现在梳妆镜中,令人拍案叫绝。莺莺身后的屏风有山水画装饰。

明刻套色图册

图十一为“乘夜逾墙”。描绘张生跳墙与莺莺相会故事。图中庭院深深,曲径通幽,彩云朵朵,水波盈盈,荷塘映月,花团锦簇。张生形像以池中倒影及身后投影出之。

明刻套色图册

图十二为“倩红问病”。描绘张生因相思成疾,莺莺着红娘递简的故事。此图非常巧妙地借相扣之玉环构图,既同时表现两个场景,又暗寓鸳盟已成。

明刻套色图册

图十三为“月下佳期”。描绘莺莺赴约,与张生幽会,姻缘得以成就。图中红烛摇曳,碧纱低垂,牙床上惟露锦被一端。另有红娘、琴童立于屏风外含笑静听。所谓“露滴香埃,风静闲阶,月射书斋,云锁阳台”,意境雅致,引人遐想。

明刻套色图册

图十四为“堂前巧辩”。描绘崔夫人看破内情拷问红娘。图画设计在一盏宫灯之上,正面绘崔夫人与红娘,左右两侧绘张生与莺莺,三个画面之间,以灯架相隔,使不在同一空间的人物得以同时出现。这也体现了中国传统绘画不受时空束缚的特点。

明刻套色图册

图十五为“长亭送别”。描绘莺莺于十里长亭送别张生。全图以淡青灰色的平版,衬出一页素白扇面。扇面上,以白描线刻手法表现“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我为甚么懒上车儿内,来时甚急,去后何迟?”,离别时的伤感之情跃然纸上。扇面上有“庚辰秋日”款及“寓”、“五”印,表明此图作于崇祯十三年,即1640年。

明刻套色图册

图十六为“草桥惊梦”。描绘张生于草桥歇宿,梦莺莺私奔而来,又遭贼兵抢去。作品以飘渺烟云形状勾画出梦境,梦境纯以白描表现。梦境外则以花青底色海水烘托。碧波惊涛,映衬出张生忧惧惆怅的心绪。

明刻套色图册

图十七为“泥金报第”。描绘张生高中后,琴童飞报喜讯情景。图画设计在一面屏风上,屏风外侧有苏轼《赤壁赋》,墨底白字,有如精美小楷碑帖。有意思的是,屏风之内复有一屏,外侧装饰各种“寿”字,内绘山水。另外,院内松树之颠的两只喜鹊也点出了“鹊登高枝”之意。

明刻套色图册

图十八为“尺素缄愁”。作品以立轴形式展现莺莺回书张生的情景。珠帘低垂处,可见莺莺握笔凝想,似有万种情思寄与张生。

明刻套色图册

图十九为“诡媒求配”。作品以傀儡戏形式展现郑恒骗婚,遭红娘嘲弄的场面。将张生、莺莺、红娘、杜确、法本、郑恒等都制成木偶,或吊挂墙头,或演于台前,奇思妙想,实属传统版画作品中罕见之佳构。

明刻套色图册

图二十为“衣锦还乡”。描绘张生乘船往普救寺迎娶莺莺。画中央绘官船一艘,张生安坐船头,志得意满。船上书“探花及第”,舱内供“奉天诰命”。船之四周,环绕五彩祥云及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灵,整个画面呈现出一种祥和喜庆的气氛。

明刻套色图册

朵云轩这套《明刻套色<</span>西厢记>图册》于1988年4月开雕,1990年10月印成,算上勾描,用时近三年。而且,这部图册的梓行,集中了当时朵云轩木版水印几乎全部的中坚力量。勾描者吕清华,负责勾描分版与整体设计;雕版者蒋敏、夏亚娣、鞠忠,其中蒋敏刻图一、四、五、六、八、九、十三、十四、十七、十八、二十,夏亚娣刻图二、七、十、十一、十二、十五、十六、十九和卷首莺莺绣像,鞠忠刻图三;水印者胡琴云、李桂英、季其珍、唐凌妹、翟光林、吴国珍、王美琳、傅敏和林玉晴。其中胡琴云负责全册图画先行打样,并印图一、三、版权页和序两页;李桂英印图五、十、十三和序两页;季其珍印图十六、十七;唐凌妹印图九、十五;翟光林印图十九;吴国珍印图六、十一和卷首莺莺绣像;王美琳印图七、十四;傅敏印图二、四、十二、书名页和目录页;林玉晴印图八、十八、二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