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代明君李世民

 yzsr273 2018-12-02
 

    李世民(599-649),即唐朝第二代皇帝唐太宗.他是中国历史上的明君,史称“贞观之治”。其父李渊未称帝前在晋阳任职,李世民从小在晋阳生活,人称“太原公子”。

    李世民是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人,出生在世代簪缨望族之家,曾祖李虎是西魏左仆射,位列“八柱国”之一;祖父李袭封唐国公,后任北国安州总管柱国大将军;父亲李渊从小就在隋朝做官,历任刺史、太守、殿内少监、卫尉少卿、河东抚慰大使、太原留守、唐国公等职。李世民是李渊的次子,自小就有不同凡响的军事才干,16岁时就带兵解救被突厥围困于雁门的隋炀帝。他看到隋朝统治者荒淫暴虐,全国各地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就与晋阳宫监裴寂,晋阳令刘文静等人极力劝说李渊举旗反隋,说道:“如今君昏国乱,尽忠无益……晋阳士马强壮,宫监蓄积巨万,以兹起事,何患无成!”晋阳起义时,李世民常带兵将反对李渊的副留守王威,高君雅捉拿处斩于晋阳宫外;又受封敦煌郡公,右领军大都督之职,统领右军从晋阳出兵,一路上斩将夺关,度越黄河进军关中,帮助父亲夺取了隋朝天下。李渊正式称帝后,马邑《今山西省朔州)豪酋刘武周率兵夺取榆次,平遥,介州(今介休)等地进逼晋阳城下,齐王李元古(李渊三子)携妻妾连夜逃奔长安,晋阳土豪薛浑献城门投降,刘武周得晋阳后以破竹之势连陷晋州,绛州、龙门等地,一时间长安震骇,才刚坐上皇位的李渊被吓得惊惶失措。李世民此时担任尚书令、秦王,他清楚地看到,晋阳若不能收复,帝业初创的李氏王朝就会有危亡的可能于是慨然上表请站:“太原、王业所基、国之根本……愿假臣精兵三万,必冀平殄武周,克复汾晋。”唐武德二年(619)十一月,李世民带兵乘冰冻渡过黄河进屯柏壁(今山西省新绛西南),采取,“坚壁锐”的策略,待刘武周粮尽兵疲时将其杀败,乘胜收复了晋阳,使刚成立不久的大唐帝国渡过了一次危机。随后,李世民又带兵平灭了薛仁贵、王世充、窦建德、刘黑阅等农民义军和割据势力,成为统一唐王朝的真正缔造者。

    唐朝建立后.统治阶级集团之间的矛盾,集中反映在秦王李世民与太子李建成争夺皇位继承的问题上。李世民从晋阳起兵倒统一全国,功劳最大,可谓唐朝的实际缔造人,手下罗致了尉迟恭、秦叔宝、程咬金等赫赫一时的勇将和房玄阶、杜如晦、陆德明、孔颖达等谋士。他们大多出身寒门,积极支持李世民与皇太子李建成争夺帝位。李建成是李渊嫡长子,有传统的“皇太子“合法地位和士族地主官僚集团旧势力的支持。手下有魏征、王珪、冯立、薛万彻等文臣武将及东宫卫士2000余人,为了对付李世民又与其弟李元古联结在一起。李建成、李元古经常在唐高祖面的说世民的坏话,鼓动李渊将李世民心腹调出京城,以削弱李世民集团的势力。有一次,李建成夜间召世民去喝酒,用毒药谋害李世民,致使李世民吐血、心痛。差点送命。两大集团长期明争暗斗、最后终于激成“玄武门之变。”武德九年(626)六月四日,李世民带长孙无忌,尉迟恭等兵将,埋伏在长安玄武门。乘李建成和李元吉上朝经过玄武门之机会,亲手射杀李建成,尉迟恭也将李元吉杀死。唐高祖李渊在李世民、尉迟恭的逼迫下,只要立李世民为太子,诏令“诸军并受秦王处分。”同年八日,高祖被迫让位,自称太上皇,李世民如愿以偿,当上了皇帝是为唐太宗,第二年改元贞观。

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的有道明君,提倡广开言路,认为君王的自身表率,是治理国家的先决条件,他说:“若安天下,必须先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他认为“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蔗。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所以对老百姓的态度是“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咬腹,腹饱而身弊”。于是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恢复和发展生产、促进社会安定的措施,使唐朝国内太平,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对外则国力强盛,四方夷服;是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封建国家,史称“贞观之治”。

    李世民不仅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而且是一位出色的文学家兼书法家。他于贞观十九年(645)冬讨伐高丽班师回朝,途径第二故乡晋阳逗留数月,亲笔撰写了歌颂唐王朝前期强盛统一的政治总结《晋祠之铭并序》。此碑文既是一篇瑰丽多彩的文学佳作,又是一块仅次于《兰亭序》的书法艺术珍品。至今基本完好地矗立在晋祠博物馆,“贞观宝翰亭”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