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别样乾坤自风流——也谈耿派秦腔

 cxag 2018-12-03


秦腔是西北第一大剧种,在陕西、甘肃、宁夏等地拥有广大的受众群体。清末民初,同盟会会员李桐轩、孙仁玉等人在陕西西安创办“易俗社”,以改良社会风气,抨击当时丑陋的社会现实为目的,创编了一大批优秀的剧目。


百年易俗社至今仍然有着旺盛的生命力。现在各地上演的秦腔也多是易俗社改良之后的风格。不过在秦腔发展历史当中,与陕西易俗社并行的还有一路很独特的秦腔表演风格,这是一种现在很难见到的表演方式,流行于上世纪初的甘肃一带,也称“甘肃派秦腔”,而甘肃派秦腔当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粗犷豪放,凝重古朴的耿派秦腔。


1


耿忠义画像


耿派秦腔的创始人耿忠义先生,生于1884年,卒于1947年,甘肃甘谷安远镇人,出身梨园世家,乃父唱秦腔须生。耿忠义唱秦腔花脸,兼演须生,他所创立的耿派秦腔,在中国戏曲史上绝对是一个独树一帜的流派。


耿派秦腔从表演到脸谱服装自成一体,跟陕西和其他地区的秦腔都不同。耿忠义生前没有留下任何影像资料,但是却留下了几百个独具特色的秦腔脸谱,世称“耿家脸谱”。耿忠义本人据说身材高大,面型瘦长,勾脸突出额骨与下颏,耿派脸谱色彩斑斓,瑰丽多姿,勾画之精细,线条之繁复很难用现代戏曲脸谱的规则定义谱式。耿派之张飞,与陕西的勾法完全不同,整个脸谱以粉色为主色,勾蝴蝶脸,圆眼睛上勾梅花,以示其豹头环眼粗中有细。如此事例,不胜枚举。


耿派脸谱

阴阳判官 邓仲 姜维 闻仲


脸谱是耿忠义留下的一笔珍贵的艺术财富,以耿派为代表的甘肃派秦腔绝非只以脸谱为特色而已。旧时甘肃本土的古秦腔多演出于庙会,神怪戏、战争戏占很大比重,净行与生行占绝对主要的地位。与陕西秦腔以唱为主的风格不同,耿派秦腔以大量的表演与念白见长,功架造型多借鉴于庙中雕塑神像与武术,造型威猛诡谲,舞台爆发力与震撼力极强,世称“兰州架架”。


2


耿派曹操画像


秦腔中的《白逼宫》与京剧中的《逍遥津》并非同一剧目,秦腔的《白逼宫》表现的是“衣带诏”,曹操诛杀董后之事。陕西的演法是以汉献帝为主的唱功戏,耿派演此则第一主角为曹操,以耿派擅长的身段功架刻画曹操凶暴之相。耿派的曹操形象极为特别,头戴相貂,腰挎宝剑,不穿蟒而是穿红官衣,据说这是因为旧时甘肃戏班演出条件较差,常以官衣代蟒,久而久之形成了这种独特的扮相,加之独居特色的脸谱,快步出场以袖遮面,到台口撤袖转身踢官衣,左手将腰中宝剑倒背于身后,右臂高抬亮相,二目如电,一张白脸露出森森杀气。


王镇江主演《白逼宫》录像


“看到宫门上的尚方宝剑,上前作揖,呈现出惧怕,紧张的神色,瞬间又露出凶相拔剑杀宫女,然后手按宝剑,挽官衣左右跨腿,倒背宝剑亮魁星提斗式,左右窥视,确认无人后示意校尉进宫,跳趱子,摸血诏,拧相帽口条上架,在“倒四锤”的鼓点中提官衣,反背宝剑亮相,大吼“呔,曹操进宫来了”一个门钻倒卧牛转场。欲杀董妃时,打完耳光,又一次拧相帽,跐窝子,口条上架,拔宝剑呈阎王凶相逼之。董妃被绞死后,踏三锤挽袖双手试之。眼目左右三看,放气、跺脚、表现出了曹操确认报仇后心满意足的心情,说诗:“雷响百里远,日照天下红。兵权在我手,哪个敢不尊。”(引自《耿派第三代传人王镇江与耿派秦腔艺术 》)


耿派传人杨金民《白逼宫》剧照


后边又有“自讨自旨”的表演。汉献帝被吓昏之后,曹操以袖遮献帝,代替传旨,将其女抬进宫内。这一点倒是与京剧《红逼宫》中司马师杀死张后,吓昏曹芳自讨自旨征缴西蜀的表演如出一辙。言归正传,曹操杀死皇后,恐怕群臣刺杀自己,出宫之时大喊三声“曹操出宫来了!”此时正遇见太监献茶,曹操抽宝剑削过太监头顶,右手持剑于髯口之后,让出髯口,倒退下场。


这种曹操的演法不仅与陕西秦腔的表演风格不同,与其他任何一个剧种对曹操这个人物的塑造都有着极大的区别,耿派这出《白逼宫》的演法古朴豪放中透出一种令人难以名状的森然恐怖之气,这在中国戏曲中的“曹操戏”中是绝无仅有的。


3


王镇江《万卷书》录像


除曹操外,耿派在“封神戏”中的表演也是独树一帜。耿派有老戏名《万卷书》者,虽为“封神”题材但并不见于《封神演义》一书,为民间“封神”题材之戏。此剧为太师闻仲讨伐西岐,与造字之仓颉子大战之故事。耿派之闻仲,勾黄脸,额上勾眼,但以纸符遮挡,扎黄靠,垫起双肩,外套黑纱褂,后背系五彩背光绒球,头戴紫金冠,上插黄纸花,耳边各挂一雷符,挂黑三绺。


此剧中仓颉子勾粉脸,眼睛上方再画一双眼睛,额上画出白发髻,颏下挂白满,手持单鞭,上缠彩绸。闻仲持雌雄双鞭,鞭上各插纸花黄符,舞动起来虎虎生风,威风八面。此剧开打火爆炽烈,功架挺拔雄浑,摄人心魄。


4


耿派秦腔以所谓“四大脸”最为精彩,即白、黄、红、花。白脸除去上述《白逼宫》之曹操,尚有《游西湖》之贾似道,《斩侯英》之方天荡等,黄脸是《黄河阵》、《万卷书》、《绝龙岭》之闻仲,《征方腊》之方腊等,红脸为关公戏及《卖华山》之赵匡胤等。花脸如《火焰驹》之艾谦、《五岳图》之张奎等。此外尚有一种被称为净水脸子的人物,即须生人物以本脸画眉子、眼窝、鼻窝,如《盘门》(京剧《黄金台》“搜府盘关”)之田单,《逃国》(京剧《战樊城》)之伍员,《炮烙柱》之梅伯,《太湖城》之孙武等。《火焰驹.艾谦传信》为耿忠义之代表剧目,此剧保留了传统戏曲中的“火彩”表演。


王镇江主演《火焰驹》录像


“艾谦一把火出场,“老鹰扑崖”大亮相,快速抖马,溶入甩马鞭跨腿三转身,“千里行驹式”、夜叉探海式、抓三锤唱“胯下的火焰驹四蹄生火”马鞭推三火,火随鞭发、好似蹄下生火,接着胯下一把火,再唱词,又打出三把火,胯下一把,在倒四锤的鼓点中,人引火带大转身头顶一把火,此称“金钱吊葫芦“,撩罗帽大亮相,门钻倒卧牛下场。见到李彦贵下马使磨锤、搓双腿、捶双腿、跛腿走、砸腿跪表现了千里飞奔的艰难行程,表述时抓三拳摆腿大转身、撩罗帽、担满,表述中又以“一斡三式”,展示了李家遭难的景况。”(引自《耿派第三代传人王镇江与耿派秦腔艺术 》)这就是兰州秦腔独有的身段“三鞭子”。


笔者以上介绍了耿忠义先生创立的耿派秦腔的一些表演风格,当然这只不过是冰山一角,耿派所演的每一个人物可以说都有绝活,有特色,除了上述的曹操、闻仲、艾谦以外,《卖华山》中的赵匡胤,表演生动,与陈抟下棋,活脱一个输打赢要的泼皮无赖。《逃国》的伍员,头戴毡帽,身穿青箭衣,背背钢鞭,素面勾脸,有成套耍钢鞭之表演,更有踢鞭绝技,与武城黑交战,一鞭将武城黑的四面靠旗扫下,此为甘肃独有之演法。其他诸如《太湖城》中孙武子的“麻鞭打鬼”,《过玄关》孙膑的舞纸幡均为耿派绝技。


5



耿派秦腔流传至今已近百年,曾经在西北,特别是甘肃兰州一带风行。耿忠义其人道德极高,颇有个人修养,人皆呼为“耿师”。只可惜随着时代的更迭,演出舞台由农村庙会逐渐走向城市剧场,不得不割舍下一些与城市演出“不相符”的绝技绝活。加之易俗社秦腔异军突起,迅速占领了秦腔演出市场,以耿派为代表的传统甘肃派秦腔趋于没落。


甘肃有老艺人名王镇江者,年已八旬,继承耿派技艺全面,网络上流传其《白逼宫》、《万卷书》、《盘门》、《卖华山》、《伍员逃国》、《廖化逃国》、《炮烙柱》、《斩侯英》、《火焰驹》等零星演出录像,均为私人录制,演出环境简陋,多为农村搭起的土台或小茶园,且配角较差。尽管如此,却依旧不能掩其光华,可称鲁殿灵光。


6


早期兰州秦腔班包公剧照


诚然,传统的甘肃派秦腔时至今日已濒临失传,这种表演方式虽然曾经独领风骚但不得不承认的是与当今这个时代所追求的风格并不相符,也可以理解为有历史价值而不再有市场价值了。也许在不久之后,这种古朴雄浑舞台冲击力极强的表演就会彻底失传,但是,又能怎么办呢?您说......


不久之前在网络上流传出一套上世纪初兰州秦腔艺人拍摄的旧照,行头简陋破旧。其中有饰演包公者,面型瘦长,脸谱是标准的耿家谱式,这张脸谱之后的面孔也许就是名震一时的耿忠义,也许不过是籍籍无名的旧时代一位普通的秦腔艺人。到底是谁?历史大概也忘记了。


后记:半年有余俗务缠身,身心极度疲惫,基本上一个成文的东西也没写,昨夜突发奇想,连写带贴,两个小时弄出了这样一篇介绍耿派的小文。不敢说有多精彩,只是给您添一乐儿,足矣。那么好了,就写到这吧,失陪了......(雪飞《别样乾坤自风流——也谈耿派秦腔》)

 

 

二〇一八年十一月二十九日

草于.沈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