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幼儿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木香草堂 2018-12-03

幼儿教育是终身教育的起始阶段,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幼儿教育的发展水平既是一个国家教育水平的反映,是一种文化传承的首要环节,也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反映。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普及,幼儿教育越来越被重视,国家、社会、家庭都将幼儿教育放到了很重要的位置。

而在幼儿教育中,智力的培养则被视为重中之重。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说,智力因素一般包括六个方面: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思维力、创造力,即认知能力的总和。

当前,早期开发幼儿智力己为社会、幼儿园及幼儿家庭所普遍重视,然而人类学习活动的另一重要心理活动一一非智力因素,却往往被忽视。非智力因素,指与认知没有直接关系的情感、意志、兴趣、性格、需要、动机、目标、抱负、信念、世界观等因素。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相辅相成的。有专家研究表明,智力中等而非智力品质优良者,学习成绩可以与智力较高者并驾齐驱;智力较高者而非智力品质不佳者,不能取得出色的成绩;即使智力低下者,也完全可以借助良好的非智力品质而获得一定的成绩。古今中外,凡有成就的人都具备良好的非智力心理品质。

一.非智力因素培养的重要性:

良好的非智力品质对事业起着良好的促进作用,而从小形成的良好个性心理品质将对人的一生性格有重大的影响。相反非智力品质低下者将对一个人的发展有着及其严重的制约作用。

200582823岁的女导游文花枝与她的旅游团队遭遇一场特大交通事故。车祸造成6人遇难、14人重伤、8人轻伤。文花枝左腿9处骨折,右腿大腿骨折,髋骨3处骨折,右胸第4567根肋骨骨折,腰部以下部位被卡在座位里不能动弹。当营救人员要将坐在前排的文花枝抢救出来时,她却平静地说:“我是导游,后面都是我的游客,请你们先救游客。”由于耽误了宝贵的抢救时间,医生不得不为文花枝施行左大腿截肢手术。躲避灾难是人的本能。但是,在危难时刻如何说和做,却最能考验一个人的品行和修养。文花枝在生与死的抉择面前,没有丝毫的自私、恐惧和慌乱。特别是在等待救援的时候,文花枝数次昏迷,但是只要一醒过来,她就忍着痛苦不断给游客们鼓气,提醒他们不要睡过去,一定要坚持活着回去。她的镇定、勇敢以及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死的威胁留给自己的精神,都让人感动不已、唏嘘不止。一个23岁的中专毕业的小姑娘,为何能有这样的壮举、能有刹那间的选择,其实正是文花枝长期品行修养的升华,正是从小培养起来的强烈的责任心、坚强的意志和豁达的性格的凸现。200512月底,湖南省旅游局为花枝颁发了“湖南省模范导游员”证书;她的朋友也为她打出“笑容更灿烂、花枝永美丽”的横幅。虽然花枝失去了左腿,成了一个残疾人,但是她却是一个非智力心理品质健全的人,正是因为她的非智力品质,使她成了人们心中一支更加美丽的花枝,她的人生也因此大放异彩!

但是下面的事例却让我们深感叹息!据调查:2004年北京自杀的学生有19人;2005年北京高校大学生自杀的人数是15人。这些自杀的高校大学生中甚至有研究生、博士生,可以说他们都有较高的智商,但是为什么他们会选择自杀这条道路呢?据专家分析,造成学生自杀的因素中大多是因为就业压力大、情感受挫、经济压力等;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家庭、学校对独生子女教育不当,养成独生子女任性、自私、脆弱、不善交际、缺乏自信心、没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缺乏抱负和信念、缺乏集体合作精神等不良习性,这些习性不但容易使大学生诱发心理疾病,还会使人产生暴力倾向和行为,以至对社会和他人造成严重的危害。

除此之外,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学生在学校读书时,曾被认为是智力出众的学生,毕业后却没有什么作为。这一事实证明,智力高的未必一定能成才,隐藏在事实后面的一条真理是:人的成才除了一定的智力因素和社会条件外,还取决于非智力因素。

所以,在对下一代进行智力培养的同时也要加强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幼儿教育既是终身教育的起始阶段,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那么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就应该从幼儿期开始进行。因为幼儿期是良好性格、兴趣等诸因素培养的关键期,在这一关键期内,幼儿的可塑性非常的强,比较容易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一)动力作用

  非智力因素是儿童学习的动力,是学习积极的心理机制。非智力因素(情感、意志、需要、态度、目标、抱负),能促进儿童的智力健康发展,学习积极性高,态度正确,求知欲旺盛,注意力集中,自制能力强,这就有助于他们学习成绩的提高,促使智能发展和发挥。反之,非智力因素发展不良的儿童,则学习积极性不高,缺乏自觉性,注意力涣散,情绪不稳定,缺乏毅力。因此,家长抓儿童智力发展,还要注意培养儿童认真,负责,刻苦学习的态度,不断激发儿童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二)定向作用

  非智力因素对儿童的学习活动起着定向作用,它把儿童的认识和行为统一起来,集中于学习活动,用于记忆,想象和思维所观察的事物和所学习的内容方面。有些学生学习成绩不好,不是智力差不如人,而是学习积极性不高,自控力差,学习精力不集中所造成。

(三)巩固作用

  儿童的学习活动,不仅要具有吸引力和趣味性,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儿童的坚韧性和克服困难的精神,使他们经常保持勤奋向上的情绪和刻苦学习的积极性,这样才能不断前进。反之,娇气、任性、懒散的消极因素起主要作用,情绪忽冷忽热,缺乏克服困难的精神,就不能巩固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四)弥补作用

智力发展不好的孩子,只要非智力因素得到发展,可以弥补其智力的不足。俗话说:笨鸟先飞,勤能补拙,就是这个道理。科学家居里,大发明家爱迪生,从小被人斥之为笨蛋,没出息的人,然而偏偏是他们为人类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智力低下的卡尔·威特,在非智力因素的促进下,一跃而为神童,16岁成为柏林大学的教授。

 

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一)激发并培养幼儿探索周围事物的兴趣:
    兴趣是幼儿积极探索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它在促使幼儿对某种事物引起注意的同时产生良好的情绪,从而增强其智力活动的积极性。教师对幼儿的兴趣不能听之任之,而要注意培养和激发它。教师不仅要十分注意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兴趣,还要研究压抑和挫伤幼儿兴趣的原因,更要注意保护和鼓励幼儿的好奇心。
 
    在兴趣的培养方法上,教师要给幼儿尽量提供探求目标。大自然中千姿百态的事物都会加深幼儿对周围世界的兴趣,对大自然万事万物的爱好,可以增强幼儿求知的欲望。因此,在培养幼儿兴趣时,首先应该将幼儿带到大自然中去,让他们亲自去感受去体验。与其向幼儿灌输他们不甚理解的抽象的知识,远不如培养其求知兴趣更为重要。
 
    当幼儿置身于自然环境时,教师应向幼儿提出观察的任务,如看秋天的落叶,不仅要让他们知道在秋季,很多树的叶子要掉落,还要让他们通过自己的观察主动发现秋叶的特征(颜色变黄、叶片的边缘卷曲等),使他们体会发现的快乐,从而提高认识兴趣。并且要利用孩子提问的机会进行教育,教师不仅要积极回答问题,而且要鼓励幼儿多提问题,同时也可以用反问的形式帮助幼儿探索事物的异同及简单的因果关系,加强幼儿在知识海洋中的探索兴趣。
 
    总之,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应通过各种方法激发幼儿的兴趣,而要培养并保护幼儿的兴趣,教师的细心和耐心,往往是最可靠的保证。
 
    (二)培养幼儿积极健康的情绪和情感:
 
    情绪、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是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情绪对于幼儿智力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为认识活动总是在情绪支配下进行的,所以情感不仅随着幼儿认识的发展而发展,同时又对幼儿认识的发展、智力的发展起着推动或阻碍的作用。
 
    一般的说,喜悦、高兴、愉快的情绪推动幼儿去主动认识观察事物,思考事物的特征和作用等,这有助于幼儿聪明才智的开发;反之,则会使幼儿远离事物,阻碍他们对外界事物的认识和观察。因此,我们要培养幼儿健康积极的情感,防止焦虑,忧郁等消极情感的产生。积极的情感,特别是它的具体形式情绪,是幼儿智力发展的心理推动力量。如果教师能有目的地向幼儿进行情感教育,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教师应重视对幼儿情绪的培养,丰富幼儿的生活,组织好幼儿的活动,帮助他们产生积极愉快的情绪。如果生活内容贫乏单调,很容易引起幼儿的消极情绪。为此,就要为幼儿创造一个和谐、欢乐、团结的生活环境和情绪气氛。教师要以身作则,用健康情绪去感染幼儿,久而久之也就为幼儿情绪的积极健康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培养幼儿坚强的意志品质:

意志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自觉的组织自己的行动并克服困难的心理过程。意志直接影响着智力因素的主动和持久,是幼儿末期进行认识活动的必要品质,更是幼儿将来成就学业、事业的可靠保证。有关专家普遍认为意志坚决远比天资聪明更重要。幼儿良好意志品质培养,必须按照幼儿意志形成的特点进行。

1.目的性的培养:目的性是指幼儿能主动给自己的活动提出任务并服从一定的目的的意志品质。幼儿由于年龄小,思维、语言水平差,对成人提出的任务和自己行动的目的,缺乏足够的认识,所以行动的目的性、自觉性较差。在日常活动中,教师要在幼儿活动之前就明确活动的目的,使孩子心中有数,为达到目标而努力。当然,制定目标要从实际出发,过难过易,都不能使孩子的意志得到锻炼。目标一经确定,应当要求孩子坚决执行,不能半途而废。总之,要让幼儿经常处于有目的的活动之中,充分调动他们的智力因素。所以培养幼儿意志的目的性是发展幼儿智力的重要一环。

2.坚韧性的培养:在行动中坚持实现目的、任务的意志品质叫坚韧性。包括坚韧的毅力和充沛的精力两方面。前者使人们在活动中智力效应不断积累,并促使人们进行创造性的思维活动,从而达到目的。后者则使人们处在良好的状态中,充分调动和发挥智力因素,提高活动的效率。因此开发幼儿的智力,必须从小培养幼儿意志的坚韧性。要积极组织幼儿参加游戏、学习劳动,并为他们设置经过努力才能克服的障碍。

3.独立性的培养:独立性是指依靠自己力量,达到目的、完成任务的意志品质。3岁以后,幼儿的自我意识增强,他们会自觉地运用和维护这种心理趋势,表现出独立自主的意识和行为。不仅个人的生活料理反对大人干预,就是别人的事也要插手。这时,教师要尽可能地让孩子独立穿衣、洗脸、收拾玩具、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等,并逐渐扩大幼儿自主范围,提高其独立活动的能力。在独立进行活动和不断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孩子的独立性品格就得到了锻炼。

4.多表扬多激励:赞扬、鼓励的做法可以提高幼儿的信心。对孩子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好的意志和取得的进步,要及时地给予肯定和赞许。温存的微笑、期待的目光、亲切的抚摸,对孩子都是鼓舞。在孩子没完成任务时,要进行具体分析,必要时进行启发和引导,切不可说丧气话,更不可训斥、责备,否则,只能使孩子因增加挫折感,而最终失去自信心,削弱意志能力。

总之,在培养幼儿意志品质的过程中,要贯彻从严精神,幼儿能独立完成的一定使其独立完成,使其持之以恒,有始有终,任何姑息、放纵和迁就的行为都会造成幼儿意志薄弱。要让幼儿经受挫折,接受困难,让他们在锻炼中成长。

(四)培养幼儿的良好性格:

性格是人对现实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的行为方式,是重要的非智力心理因素,是人的个性结构中的核心成分。美国心理学家推孟等人,对两千多名高智商幼儿追踪研究50年,结果表明:智力与成才的关系,并不像人们以往所认为的那样。高智商的人并非都有成就,最有成就的人往往是智商中上水平,却是具有勤奋和不懈追求的性格特征的人。因此,要注意培养幼儿主动积极、勇敢果断等优良性格。幼儿时期是人性格形成的关键期,因为这个时期性格的可塑性很大,比较容易培养孩子的优良性格。相反,如果在这时形成某些不良的性格特征,将来再改就困难多了。
    幼儿的性格可以通过集体活动来培养。马卡连柯说:“只有当一个长时间地参加了有合理组织的、有规律的、坚韧不拔的和自豪感的那种集体生活的时候,性格才能培养起来。”当然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并不矛盾,教育集体,就是教育每一个个别;教育个别,也必然会影响到集体。实践证明,幼儿的集体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出他们关心集体的集体主义性格特征,而且,还能培养他们的诚实、助人、团结协作、自信心、荣誉感、责任感等优良性格特征。
     其次,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幼儿性格。心理与活动的统一,是心理学的一个基本观点,即是说,人的一切心理都是在活动中发生、发展和形成的;同时,任何活动都必须有积极参加的心理,才能使之顺利进行,性格与活动的关系也不例外。对幼儿来说,活动的主要内容是各种游戏,因此,要注意把性格培养贯穿于幼儿一日活动的游戏之中。比如,让孩子做一个纸工玩具,在受到外界干扰时,孩子很可能想半途而废,这时,教师就应该引导幼儿要坚持把玩具做完。必要时,还可以采取一些硬性规定。“习惯成自然”,久而久之,幼儿就会逐步形成比较专注的个性倾向了。
    再次,通过教师的良好性格来影响幼儿优良性格的形成作用是无法估计的。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这话很有道理,在幼儿心目当中,教师的形象非常大,有很高的权威性,因此教师的性格对幼儿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个开朗、活泼、充满朝气的教师,很快会以他的性格感染全班小朋友,影响全班小朋友的性格的形成;一个偏狭、冷漠、消沉、精神不振的教师,也会影响班级气氛。长此以往,孩子的性格也会变得松散、冷漠、互不关心,失去孩子应有的活泼品性。孩子提出的“无言之教”,就是强调教师要以身作则。所以,要想培养孩子的优良性格,教师自己就必须具备优良的性格。
    五、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好胜心,激发、提高幼儿的成就动机和抱负水平:
    自信心、自尊心和好胜心与抱负水平的关系非常密切。一般说,一个人越自信、自尊,好胜心越强,他的成就动机就越强烈,抱负水平也就越高。反之,一个人越自卑,越没有好胜心,他的成就动机就越弱,抱负水平也就越低。因此要培养幼儿的成就动机和抱负水平,必须培养幼儿的自信心、自尊心和好胜心。
    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关键是要多鼓励,让幼儿相信自己具有与他人一样的智慧潜能,使幼儿在充分相信自己的基础上,尽可能地挖掘自己的潜力。教师要积极地给以引导启发,通过“肯定中找不足”的方法,使他们具有自信的品格。在培养的过程中,千万不能讽刺幼儿的幼稚想法或行为。“你怎么这么笨?”“哪有你这样傻的孩子”等等的语言,会严重地损伤幼儿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应该尽量避免这样的言语。
    培养幼儿的好胜心,是指培养幼儿敢于竞争、积极向上的品质。可通过小型比赛,鼓励幼儿争取获胜,不落人后的意志。在培养幼儿好胜心时要允许幼儿失败,否则会增加幼儿的压力,使其产生畏惧心理,失去尝试新事物的念头和愿望,失去活动的勇气。让幼儿明白“只要自己尽了最大努力,失败了也没关系”的道理,这样不仅减轻了幼儿的思想负担,解除了幼儿对失败的担心,而且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幼儿勇于探索新事物、向新事物挑战的勇气。
    在幼儿成长的过程中,还可以利用幼儿失败时的痛苦体验,培养和增加幼儿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这对培养幼儿百折不挠的品质,增强自信心也是有一定的意义的。另外,经常向幼儿提出明确的目标,通过幼儿自己的努力去达到预定目标,对于激发幼儿成就动机,提高幼儿的抱负水平、培养幼儿认真思考的习惯都是很重要的。教师或家长还可利用榜样的力量,抓住幼儿爱听故事的特点,向幼儿讲述杰出人物的童年事故,鼓励幼儿向他们学习,使幼儿从小就树立远大理想。
    总之,非智力因素在促进幼儿智力因素的发展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它能使幼儿的智力得到充分的发展,个性得到全面的完善。幼儿教育实践已证明了这样的事实:即聪明才智的获得,人才的造就都不仅仅是由智力单方面所决定,而常常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结果。因此,所有的幼教工作者,一定要认识到非智力因素在幼儿智力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并且注意培养幼儿的非智力因素,这样做才能最大限度地达到开发幼儿智力的目的。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e4b689010004du.html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