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成王败寇”这个混蛋理论是如何成为中国人的主流价值观的?

 昵称27494174 2018-12-03

中国人的主流价值观是什么?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奉行老子思想的多是方外之人,他们认为顺其自然才是正确的,违背自然的行为都是错的。而对于方内之人来说,情况就比较复杂了。


孔子把方内之人分为两类:君子和小人。义和利分别是君子和小人的价值观。但这还不够,因为义和利还只是针对个人行为的指导原则,而且也只是一家之言,还不足以成为一个完整的是非判断标准。比如当我们要评价一个什么人或者什么事,应该奉行一个什么样的标准?诸子百家,各有各的说法。从古至今,这些思想都在影响着人们。而其中有一个非常混蛋的思想,对中国人的影响尤甚,这就是“成王败寇”。


1


“成王败寇”这个词来自柳亚子的一首诗:成王败寇漫相呼,直笔何人继董狐? 意思是到处都在喊成王败寇,有谁还能象董狐一样书写真实?


董狐是谁?


董狐是春秋时期晋国的一个史官。《左传》记载,晋灵公夷皋是个无道昏君,聚财害民,干了很多坏事。而当时的首席大夫赵盾是个良臣,多次苦谏无果,还把晋灵公惹恼了,欲加害于赵盾。晋灵公先是派人去刺杀赵盾,结果杀手看赵盾是个好官,没下手,自己撞墙死了。晋灵公又要在宴会上加害,又有人拼了一条命救了赵盾。赵盾一看不行,就跑了。后来,赵盾的一个远方亲戚叫赵穿的人,把晋灵公给宰了。赵盾听说后又回来,重新控制了朝野。这时史官董狐记载此事时写到:'晋赵盾弑其君夷皋。' 赵盾一看说不对呀,人不是我杀的。于是来找董狐评理。董狐这样回答:“子为正卿,亡不越境,反不讨贼,非子而谁?” 董狐认为,赵穿杀了晋灵君,你赵盾一没越过边境,二没惩罚赵穿,分明就是你主使的,你就是主犯。赵盾一看也没办法,但也没杀董狐。


要知道这个时候赵盾可是大权在握,要杀董狐轻而易举。董狐在这种情况下还能如此直笔,可见其勇。孔子对二人也都很赞赏,说  “董孤,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赵宣子(赵盾),古之良大夫也,为法受恶。惜也,越竟乃免。”


当然,这是《左传》的记载,也可能有褒赵氏而贬君王之嫌,后世看法不一。但不管怎么说,董狐如此直笔而不死,说明那时候成王败寇的观念并不主流。董狐并没有把手握大权的赵盾视为王,而是将其视为弑君者。


而后世之中,则多是对胜者极尽美化,“成者为王,败者为寇” 逐渐成为一种主流的价值观,这使得胜者的肆意杀戮行为也成为了一种正当。比如我们评价秦始皇,将其统一六国称为一种功绩,而不计其过程中的血腥杀戮。之后的朝代更替,哪个不是弑君而起,胜而为王?刘邦项羽灭了秦而成了王,王莽篡位失败成了寇。成吉思汗杀人无数,我们却为其曾建立史上最大帝国而大肆赞美。这个时候我们的评价标准是什么?不就是“成王败寇”吗?


其实,成王之后施仁政才是功,不施仁政他的胜利算什么?什么也不是,只有杀戮。


2


那么“成王败寇”这个思想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庄子.盗跖》中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


子张是孔子的学生,找满苟得先生辩论。满苟得是化名,因其钱财来的不正,乃苟且所得,故以满苟得谓之。子张认为不义之财不可取,但满苟得不服,于是二人有一番非常精彩的辩论。


子张说:“怎么你不注意下你的行为呢?你要知道,行为不端,会失去信誉,失去信誉,谁会用你?最后倒霉的还是你自己。所以就算为了你自己着想,也应该讲讲道义啊。当然如果不在乎名利,做事凭良心,那就更要时时注意自己的德行了。”


苟得说:“无耻才能发财,吹捧才能升官。你看那些富得流油 、红得发紫的,哪个不是这类人?所以,要想求名利,就得无耻加吹捧。就算你们不要名利的,要无愧于心,那也用不着成天守着你们的德行吧?”


子张说:'当年桀、纣贵为天子,富有天下,现在呢,谁骂人都这么骂:‘你如桀、纣一般!’  就算最贫贱的人听了都觉得惭愧;而再看孔、墨,虽然穷的跟老百姓差不多少,但人家夸奖宰相都怎么夸? 说你如孔、墨一般!那他都会感觉不好意思。所以你看,有钱有势的未必尊贵,穷困潦倒的也未必贫贱。贵贱之分在于其德行。”


满苟得说:“小盗被拘捕,大盗成诸侯。进了诸侯的门,仁义跟着就有了。当年齐桓公小白杀兄纳嫂,管仲却辅佐了他;田成子常杀了齐简公自立为国君,而孔子却收了他的礼物。说起来不也是卑贱低下吗?你心里想想是不是很矛盾? 所以古书上说:‘孰恶孰美,成者为首,不成者为尾。'  什么好坏,就看谁能成功。


子张说:“ 你不注意德行,慢慢就会不知亲疏、不懂贵贱,长幼无序,一切都搞乱了。” 


满苟得说:“尧杀了长子(丹朱),舜流母弟(指舜让异母之弟坏名声流传于世),这样算疏戚有伦吗?汤王放桀 ,武王杀纣,贵贱有什么不一样?王季夺了嫡位,周公杀了兄长,这算长幼有序?儒者说话虚伪,墨子兼爱而不区分至亲,这些又算什么?况且,你求名,我求利。名利这东西说实在的,不顺于理,不合于道。记得有次我和你辩论,请无约先生做仲裁,无约先生怎么说的?他说:‘小人为财死, 君子为名死,其实都是一回事。’ 所以说:小人也好、君子也罢,都不要做了,回归本性才是真理大道。 什么正路邪路,他走他的,你走你的;看清你的处境,与时进退;什么是是非非,别去管它;你只要坚持独立思考,守道而行就好。不要执着于你的德行,那是钻牛角尖,会让你丧失你的本性。不要为了富有而奔波劳苦,不要为了成功而不惜献身,那都会丢失自然的真性。“


”比干剖心,子胥抉眼,都是忠这个字闹的;直躬作证父亲偷羊 ,尾生为等人被淹死,这都是信这个字闹的;鲍子抱着树被烧死,申子宁可上吊也不申辩,这是廉字闹的;孔子不能为母送终,匡子发誓不见父亲,这是义字闹的。这些都是人们所说的士 ,拿这些德行来束缚自己,结果都没得好。”


在这个故事里,我们看满苟得之前讲了一大套的歪理。汤放桀、武伐纣都是有道伐无道,这本是正理,可在满苟得那里却成了不义之事。尧杀长太子丹珠、舜让异母之弟扬恶名于世,也成了不仁不孝,尧舜做错了吗?不是。只不过是拿这些歪理来堵子张的嘴,就是因为儒家把无形之大道变成了有形的仁义,有了形就有了弱点,满苟得则抓住这些弱点屡屡得手。


其实庄子是借满苟得之口讲了一个道理。就是说儒士们讲的那些东西都不是最根本的,死抱着那些东西不得道不说,最后还不得好。


而其中的 “成者为首,不成者为尾。” 也是一个歪理,它混淆了有道和无道的分别,将成败视为扬名的根本。庄子也并不是认可这句话,庄子只不过是用它来点破那些儒生们的迂腐认知罢了。但这句话却被后世所广为流传,并逐渐演变成了 “成者为王,败者为寇”。



歪理也是理。事实上,“成者为王,败者为寇” 也确实是人世间的一个理。人世间就是这样,有正理,也有歪理,正如人间有善恶一样。


但人可以选择它或者排斥它。奉行正理的人多了,社会就是美好的;奉行歪理的人多了,社会就乱了。


是令人痛心的是,“成王败寇” 这个观念已经成了现今中国人的一个非常主流的价值观。这个价值观体现出来,就是人们不择手段的谋取成功,对竞争对手则给予无情的打击。


有了钱,要什么有什么;有了权,想干什么干什么。这就是成功。只要成功了,就什么都有了。


在这种价值观的支配下,弱肉强食、丛林规则都成了正理;弄虚作假、贪污腐败也都成了正当;狼性文化也成了人们推崇的东西。只要能成功,什么都是合理的。而道义,则成了摆设。


不讲道义的时候,成功的人对那些不成功的人是毫无怜悯之心的。他们认为这个社会就是这样的:我不成功的时候,谁同情过我? 所以那些成功者毫无社会责任心,他们利用手中的权力制定着有利于自己的规则,利用手中的资源不断地疯狂索取。就这样,贫富的差距越来越大。


这种价值观成为社会的主流之后,人们便会身不由己。因为你不随波逐流,就会被冲到社会的最底层。即使有人不赞成这种价值观,却也是无可奈何。


可是社会就这么大,不可能人人都成功。那不成功的人怎么办?就只能成为寇,痛苦的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谁都不愿意成为寇,所以人人都在追求成功,甚至于到了你死我活、毫无廉耻的疯狂程度。


要成功,先发疯,闭着眼睛向前冲” 这是现今所谓的成功学中非常流行的一句话。他们宣扬 “无耻”、“不要脸”,在众目睽睽之下扇耳光、学狗爬、学狗叫,还美其名曰“提高心理素质”。


都没个人样了,你还成个什么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