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虎座鸟架鼓出土时受损严重,专家用这些绝招,修五年它才焕发青春

 历史解密坊 2018-12-03

2016年时候,央视推出了一部纪录片,叫做《我在故宫修文物》,主要说的是“文物医生”们的故事,也反应了国宝文物修复的难度和意义,所以,今天小编也就此机会,再给您说一件“虎座鸟架鼓”的修复,看看专家们用五年时间,为修这件文物,究竟费了多少的力气。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虎座鸟架鼓是一件漆木制文物,在2002年土于湖北荆州的天星观2号墓。而天星观2号墓的发现,也颇为意外,因为当时长湖的水位下降,所以这座古墓就暴露在河滩上。经过专家的发掘和清理,确认了这是一处战国时期的楚国墓葬,并且出土大量青铜器具,以及漆木制文物。但是由于该古墓长期浸泡在深水淤泥之中,所以大部分的漆木器,都受到了严重的侵蚀,其中就包括这件“虎座鸟架鼓”。

当时,专家们将“虎座鸟架鼓”清理出来的时候,虽然它已经残破不堪,但是其基本轮廓还依然保存完好;而表面的彩漆虽然也已经脱落,但是不难想象它之前的庄重和艳丽。所以,专家们做了大胆的决定——修复虎座鸟架鼓,那么专家们为修复这件文物,都用了哪些绝招呢?下面小编就来给您揭秘。

第一:清洗。

先用蒸馏水清洗,除去表面和夹缝中的淤泥,防止在后期淤泥变成干泥,影响虎座鸟架鼓的拼接;然后,再用2%的草酸溶液继续清洗,这一步要祛除霉斑,以及一些附着的微生物,若不然后期容易发生“病变”,影响修复后的观赏效果。

第二:脱水。

脱水是很关键的一步,专家们采用的是“化学脱水法”,即用乙二醛作为替换水分子的填充物,而这也是常见的一种漆木制文物脱水方式。比如,在修复曾侯乙墓的漆木制文物时,专家们就曾大量使用这种方式,它即科学又高效,而且还能起到保持物体形态的作用。

第三:整形。

整形是对已经脱水的虎座鸟架鼓部件,进行打磨和塑形。主要是连接部位,要做一定的处理,比如对膨胀的部位进行削减,然后用这些削减下来的木料,对腐烂的部位进行填充和修复,最终不仅要让全部的部件可以正常拼接,而且还要使得整体看起平顺和均匀。

第四:拼对。

这一步就是将整形好的部件,按照由下到上顺序进行拼接,依次是底座的两只老虎,凤鸟的腿部和身体,然后再就是头部,最后是两只凤鸟之间的漆鼓。拼接完成之后,还有多做一些微调,以避免拼接不当,使部件之间的连接处受力不均,若不然的话,长期下去就会导致连接开裂甚至是损毁。

第五:上色。

最后的绝招就是上色,这个可难倒了不少专家。对虎座鸟架鼓该怎上什么色呢?经过对史料的研究,并且结合当时楚国的文化特质,最终确定了以黑黄红为主的色调,其结果也正如您在图片中看到的这样,它整体色泽沉稳,虽不张扬,但耐人寻味,也正符合当时楚国人的生活习惯。

专家们经过五年的努力,终于使虎座鸟架鼓“焕发青春”,并珍藏在湖北省博物馆,每当人们看到这件虎座鸟架鼓的时候,所想到也不仅仅是两千多年前楚国的歌舞,还有“文物医生”们背后的默默付出,而这所有的一切,也都值得我们去赞美和歌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