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本备急灸法第四话

 roselihong 2018-12-03

对于用火法的古籍当中,我们也涉猎到了很多,它们里面有共通或是相同的地方,这本《宋本备急灸法》里面呢,有一些和《针灸大全》里面的内容是相同的,有句话叫“天下文章一大抄”,实际上是在整理发掘古文的基础上再来剖析或者是论断。


我们要广学博闻,然后能够在历代医圣灸家们的智慧当中,学习到临床上能用的精华部分,能够让我们的学习认知更加的完善。


那么我们来看看原文:


<篇名>用火法


属性

古来用火灸病,忌八般木火,切宜避之。


用火的时候,一定会讲到八木之火不可灸,这里也是忌八般木火。是哪几种木呢?

八木者,松木火难差增病,柏木火伤神多汗,竹木火伤筋目暗,榆木火伤骨失志,桑木火伤肉肉枯,枣木火内伤吐血,枳实火大伤气脉,橘木火伤荣卫经络。


这八种木火,会相对应的伤害身体。

至于古人为什么会这么写,现代的典集当中也没有,古人就是这么说的。我们现在取火的条件非常的方便,比如打火机等等器材,古时候没有非常便宜的取火方式的时候,就出现了书籍当中的诸般情况。


那学到这里,这些木为什么会引起问题或者加重病情,古人没讲,现代人也没有去验证过不知道给怎么解释。我曾经去查过这几种木的属性,难道是它的属性里面会带着问题?


例如松木是苦性的;柏木有安神的作用,但是柏木火又会伤神;像竹木有清心火的作用,对于心肝火盛的问题有治疗作用,但是用火这里又说到伤筋,又是伤肝的;像榆木的果、树、叶呀对于大小二便的不通有很好的作用,这里又讲到了伤骨失志的问题……


所以我们临床上也不好去验证这些木头的火伤不伤人,我们不具备这些条件。


但是讲到桑木火的时候,古籍《串雅外编》记载了一种灸法叫“桑木灸”,是用干桑木,像一些痈疽发背,发不出来,或者是瘀肉不腐溃出不来,就用桑木劈成细片或细条扎一块儿,点燃了去吹,烟气向患处去吹灸,可以治疗久不愈、发不出来的问题。桑木火性畅达,通关节,祛风寒,所以如果对照着这个问题去观察,可能能够佐证到古人讲的话。


-----
-----

有火珠耀日以艾亟(jí)之,遂得火出。此火灸病为良,凡人卒难备矣。


这里面有个词叫“火珠耀日”,这里的火珠呢,古书当中的记载叫“火齐珠


“贞观四年,其王范头黎,遣使献火珠,大如鸡卵,圆白皎洁,光照数尺,状如水精,正午向日,以艾承之,即火燃。”


可以把它理解能够聚火的,有火性的东西,水火珠,是天地间的至宝,所以凡人卒难备矣,普通人是见不到的,那怎么办呢?

次有火照耀日以引之,便得火出,此火亦佳。

这里面有一个需要了解一下,里面讲到的“火照耀日”。在《针灸大全》中指的是“火镜”,“火镜耀日”;在其他书籍的记载中,我们都知道艾草是纯阳草,是地阳草,天阳,就是天地间的至阳,我们要驱邪疗疾,用的是这样纯阳的能量,所以古人用的是“火镜”,而艾草也叫“冰台”,“削冰令圆,举而向日,以艾承其影,则得火。”这也是取火的方式,我们在灸法的历史上可以学到汉代用的是阳燧取火,现在最古老的一枚阳燧在天津博物馆大家有空可以去看一下。


包括到现在用的放大镜,又叫取火镜,就是将太阳光聚集到一点,用艾把火引燃的方式叫“取天火”的仪式。


那我们读到这里知道,取火最好的是“火珠”,但凡人难备矣。没有怎么办呢?“火镜”亦佳。

若遇天色阴暗,遂难得火。

但天色不好的时候,难得火,就是没有太阳那就取不到天火了,

今即不如无木火也,灸人不犯诸忌,兼去久 ,清油点灯,灯上烧艾茎,点灸是也。兼滋润,灸后至疮愈易安,且无疼痛。用蜡烛更佳,

又不能用八木之火。后面又举了两个例子,一个是清油点灯,一个是蜡烛,以前的菜籽油等等的植物类油,蜡烛也是石蜡,天然的矿物,也是很好的方式。


诸蕃部落知此八木火之忌,用镔铁击石得火出,以艾引之,遂乃着灸。

番邦的人也知道这八种火不能用,那就用矿石击打它打出火星,用艾引着,来取施灸的火。


古人的用火方式,延续到现代也知道,最好的火是太阳的火,在天气晴朗的时候就可以操作,这是取天火


第二是用酥油灯或者石蜡点火,其实我们还是比较忌讳用打火机这些方式去取火的,因为石油它是地球的肾精,能够用一些纯天然的火那就是更佳,能够影响施灸的疗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