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任应秋“六经为百病立法”理论治疗感冒后咳嗽临床发微

 微博静水 2018-12-03

任应秋幼年学文,经十几年的苦读,在治经学、训诂学、考据、目录等方面打下扎实基础,为以后研究中医学奠定了文学方面的根底。任老学识渊博,读书万卷,上至诸子百家,莫不熟读背诵,下至中医各家医籍,莫不博览精研,集医、文、史、哲于一身,是近代医林之巨匠之一。

任老对很多中医经典古籍均有深入的研究,尤其对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的研究更为深入透彻,发表了很多有价值的著作和论文,对中医临床诊治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任老对《伤寒论》的研究表现出以下特点:早期推崇陆渊雷,践行中医科学化;继承柯琴,主张六经为百病立法;效法柯琴、徐大椿分类研究《伤寒论》。其中,他的“六经为百病立法”的学术思想,对中医临床辨证论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任应秋对“六经为百病立法”的认识

任应秋说:“《伤寒论》辨证施治的体系,就是‘三阴三阳’,也就是后人所称的六经’。把三阴三阳的道理懂得了,可以说基本懂得了《伤寒论》。……三阳,是体力三种不同程度的亢奋;三阴,是体力三种不同程度的衰减。”任老认为,至此还不够,还需要把三阴三阳相互联系起来做系统的理解。

他说:“要把三阴三阳的具体内容配合‘六变’才能发挥辨证施治的作用,所谓‘六变’,就是表、里、寒、热、虚、实,这是分析三阴三阳的基础。……三阴三阳和六变这样错综复合的关系,才是《伤寒论》辨证施治的基本精神所在,如不抓住这个体系,和其间错综复合的道理,那就是死的条文,于临床上的作用就不太大了。” 任应秋在总结仲景“六经论”在临床上的应用时,引用了陆渊雷所说:“夫病变万端,欲详为辨析,虽上智犹所难周,今约其大纲而分为六经,则中人之材,亦所优为,岂非治疗上之绝大便利乎。

至于杂病,各有特殊显明之证候,诊察较易,而其疗法,又各有特效药,不若伤寒方之可以泛应多病,此伤寒杂病之所以分,而学医者,尤须先读伤寒论,次读金匮要略也。”

任老总结说:“《伤寒论》的六经,有共同性,能够包括‘病变万端’,即是说只要你能掌握认识疾病的‘三阴三阳’六大纲,对任何一种疾病,都可以下判断、定治疗,这确是‘中人之材,亦所优为’的事,因此‘三阴三阳’的真实价值,亦在乎此。”

由此可以看出,任应秋认为仲景的“三阴三阳”是把一切疾病的证候群分为六类,只要在临床诊病中掌握疾病的“三阴三阳”六大纲,即可准确地辨证论治。

我们遵师之教,于临床确有体会,下面将详细论述从“少阳”论治感冒后咳嗽的心得体会。 感冒后咳嗽为临床常见疾病,往往具有上呼吸道感染(多为呼吸道病毒、细菌和支原体感染等)的前驱病史,但当急性期的相关症状消失后,咳嗽仍然迁延不愈甚至加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前,感冒后咳嗽的病理、生理机制尚不完全明确,在治疗上,对抗生素不敏感,按常规辨证疗效也不理想,因此,寻找治疗感冒后咳嗽的有效方药成为当务之急。笔者在临床上依据任应秋先生“六经为百病立法”的原则对感冒后咳嗽进行辨证,从“和解少阳”“宣降气机”角度进行论治,取得较好疗效。

2.少阳枢机不利邪在半表半里的病机特点

感冒后久咳不愈是由于正气不足,抗邪无力,邪从太阳内犯少阳引起。如《伤寒论》所云:“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也可由工作压力过重、七情所伤等,导致少阳火郁复感外邪,邪正交争于少阳,两者相持而不愈。 任应秋认为,少阳病“较阳明病轻,较太阳病重,病变的机势和性质,在太阳表证和阳明里证之间,所以称少阳病为半表半里证,即是说既非纯全表证,也不是纯全里证。

这时的病变机势,如机体的抵抗力强,可以使病从肌表出;如抵抗力弱,病变可能入里加剧”。 从外感后久咳不愈的临床表现分析,外邪客于少阳半表半里,气机郁遏,肺失宣肃,脾失健运,上逆为咳,聚湿成痰,枢机不利,气机失于条达所致木叩金鸣,故见此症。

3.和解少阳、疏利枢机是外感后咳嗽的基本治法

太阳经分布在人体背部,主表;阳明经分布在人身胸腹部,主里;少阳经脉行于人身之两侧胁肋部,位于太阳、阳明的交界,故主半表半里。

《素问·阴阳离合论》有云:“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另外,少阳胆依附于肝,其位在胁下,与肝表里相连,其气也有疏利的作用,可通达表里内外,开则阳,阖则阴,此即少阳为枢之意。 感冒后咳嗽的病位多在少阳,太阳表邪不愈,邪气入里,郁于少阳。

少阳为枢,枢者,运转门户之枢轴,枢轴运转,三焦升降协同,调节气机运行,少阳以三焦为通道,内合脏腑,外达腠理,生发活动,流通畅达,不郁不结,方能调和内外。当少阳受邪,失枢轴之效,气机运行不畅,上逆为咳。 任应秋说:因为“少阳病在临床上颇具有一种动摇性,治疗时,凡发汗、催吐、泻下等刺激较强的方药,均应禁忌,只合用小柴胡汤来和解”。因少阳为半表半里之证,其治既不能发汗,更不能吐下,只能疏解少阳之郁滞,使枢机通利,即达到和解少阳的目的,其中小柴胡汤为和解少阳表里的首选方剂。

4.小柴胡汤组方特点

小柴胡汤是治疗少阳病证的主方。《伤寒论》有云:“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这里明确指出了小柴胡汤的适应证,咳嗽也是小柴胡汤的适应证之一。

任应秋认为,方中柴胡,性升属阳,疏肝解郁,在脏主血,在经主气,脏为里,经为表,是为和解表里之专药;黄芩为除湿清火之品,枯而大者轻飘上升以清肺,最利于热痰,肺之湿热清则痰自去;柴、芩合用,外透内泄;半夏具有辛、燥、滑、降之性,辛则能散,燥则去湿,滑可去着,降可止逆,故宜于脾胃湿痰阻涌诸症;人参为补心、脾、肺之品,味甘性微寒,最善于益气生津,心之津气补则血脉和,脾之津气补则运化强,肺之津气补则呼吸利;生姜带皮者,辛温入肺而开胃,肺气通调,故能解表而散寒,胃气运行,故能降逆而止呕吐;甘草调和诸药。

任应秋在《伤寒论证治类诠》书中对小柴胡汤作方解时引《医宗金鉴》云:“既以柴胡解少阳在经之表寒,黄芩解少阳在腑之里热,犹恐在里之太阴正气一虚,在经之少阳邪气承之,故以姜、枣、人参和中而预壮里气,使里不受邪而和,还表以作汗解也。”小柴胡汤诸药合用,寒温并调,起到和解少阳、协调升降、疏利三焦、通达上下、畅达枢机的作用。

5.感冒后久咳属少阳变证,治疗当有加减

(1)少阳兼燥邪 少阳郁火,兼夹肺燥,临床多表现为干咳无痰、口苦、咽干、口燥、脉弦等症,治疗上当以治肺为先,给邪以出路。

《医门法律·秋燥论》强调:“凡治燥病须分肝肺二脏见证,肝脏见证治其肺也。”方药可选用小柴胡汤加桑杏汤。桑杏汤出自清代医家吴鞠通的《温病条辨》,由桑叶、杏仁、南沙参、贝母、栀子、豆豉、梨皮组成,此方能轻宣温燥、凉润止咳。小柴胡汤合桑杏汤既能清少阳郁火,又可润肺燥,火消则金免受灼,燥邪去则肺气得清。

雷某,女,36岁,2011年4月6日初诊。患者2011年3月10日工作劳累受凉后出现发热症状,体温37.8℃,周身疼痛、鼻塞、流涕、打喷嚏,就诊于当地医院。查血常规未见明显异常,查胸部X线示双肺纹理重,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予白加黑及头孢呋辛酯口服治疗后,感冒症状消失,仍咳嗽,自行口服“川贝粉熬梨”,服后,咳嗽症状略见缓解。

就诊症见声音低哑,咳嗽,无痰,咽干,咽痒,鼻腔干燥,打喷嚏流鼻涕,口苦,咽干,多饮,两胁痛,无咽痛,无发热恶寒,胃纳可,大便干,小便可,眠可;舌红,尖红明显,前薄白,后黄腻;脉细弦。

中医诊断:咳嗽;辨证为少阳枢机不利兼肺燥失宣。治法:和解少阳,润肺止咳。处方:柴胡10g,黄芩15g,清半夏12g,太子参15g,生姜15g,南沙参10g,浙贝母12g,炒栀子10g,桑叶10g,前胡10g,杏仁12g,生甘草6g。服药7剂后病愈大半。4月13日复诊:咳嗽减轻,按上方去栀子,加桔梗10g,服药3剂,痊愈。

(2)少阳夹饮

内有痰饮,复感外邪,邪入少阳,临床除口苦、咽干等少阳证之外,亦可出现咳嗽、咯大量白色稀痰、心悸、胸闷喘憋、脉弦。

《金匮要略》有云:“夫病人饮水多,必暴喘满。凡食少饮多,水停心下,甚者则悸,微者短气。”治疗上当温阳化饮、止咳平喘。

张仲景的《金匮要略》首次提出“痰饮”病名,其文中有云:“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苓桂术甘汤主之。”对感冒后久咳夹饮者,方药可选用小柴胡汤加苓桂术甘汤。

既可调畅少阳枢机,又可温阳健脾利水,使肺气得宣,脾气得健,痰饮化而咳嗽止。

孙某,女,60岁,因感冒后咳嗽20天,于2011年9月14日前来就诊。患者20天前受凉后出现咳嗽、咯痰、喘憋、胸闷等症状,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予思力华吸入,每日1次,配合服用茶碱缓释片、沐舒坦和希刻劳(头孢克洛),咳嗽未被控制。转来中医治疗,症见咳嗽、咯白色泡沫痰、量多、多涎沫,咽痒即咳,夜间偶有憋醒、胸闷、咳嗽,甚时头晕、口苦、咽干,全身畏风,纳眠可,大便成形,每日1次;舌暗红,苔薄腻,脉沉弦。

中医诊断:咳嗽;辨证为少阳枢机不利,痰饮停肺。治法:和解少阳,温肺化饮。

处方:柴胡10g,黄芩15g,清半夏10g,太子参15g,茯苓10g,桂枝10g,白术10g,瓜蒌30g,浙贝母12g,生薏苡仁30g,葶苈子20g,大枣15g,炙麻黄6g,杏仁10g,当归15g,生甘草12g。服药7剂后复诊,咳嗽、胸闷、口苦症状明显减轻,痰量明显减少,已不畏风;舌暗红,苔薄白,脉沉弦。守前方继续巩固1周,咳止。

(3)太阳少阳合病

外邪同时侵袭太阳和少阳两经,或外邪已从太阳入少阳,但太阳之证未尽解,邪气留恋在半表半里,症见时寒时热、头痛、目眩、鼻塞、声重、咳嗽痰多、喘憋、胸满、气短、口苦,诊其脉浮弦。当治以和解少阳、宣肺解表、止咳平喘。方药可选用《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的三拗汤和《温病条辨》的杏苏散,由麻黄、苏叶、杏仁、半夏、茯苓、陈皮、前胡、桔梗、枳壳、生姜、大枣、甘草组成,此方能祛寒解表宣肺、润肺平喘,该组方既能解太阳未解之邪,又可平降上逆之肺气。 王某,女,43岁。因咳嗽、气短1月余,于2011年10月23日前来就诊。患者1个月前从西班牙返京后出现咳嗽、咯痰症状,自服“强力枇杷露”后症状未见缓解,就诊时症见咳嗽、咯白痰不爽,甚则气喘,咽干、咽痒、鼻塞流清涕、恶寒,诊其舌质暗淡、苔白,脉弦细。中医诊断:咳嗽,辨证为太阳少阳合病。

治法:散寒宣肺止咳。

处方:柴胡10g,黄芩15g,清半夏10g,太子参15g,炙麻黄5g,苏叶10g,杏仁12g,陈皮12g,前胡10g,桔梗10g,枳壳12g,生甘草6g。水煎服,日1剂,服药5剂。1周后电话随访得知,前方服1剂后,身濈然汗出,服5剂后表里通达,咳嗽尽愈。

综上所述,感冒后久咳不愈的病机在于正气不足无力驱邪外出,邪阻半表半里,少阳枢机不利,气机升降失常,肺失清肃。因此,以和解少阳、疏利气机之小柴胡汤为主,结合临床不同伴随证候,配以润肺化燥之桑杏汤、温阳化饮之苓桂术甘汤、散寒解表宣肺之杏苏散和三拗汤,均取得了较好疗效。

小柴胡汤是和解少阳、扶正达邪、通利三焦、治肺调肝的良方,是仲景方中使用频次较高的方子,而对其他肺系疾病以及肝胆脾胃疾病等有是证者,用此方皆可收到理想疗效。由此可以证实,任应秋“六经为百病立法”的论断和经验切合临床实际,值得学用与推广。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杜怀棠、王成祥、程淼、李雁、贾玫、徐红日、徐丽丽、刘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