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词札记(五)诗的语言表达艺术——赋比兴

 qingpodushu 2018-12-03

一个人说出来的话,如果听起来让人感觉到优美,动人,人们就会用“简直是诗一样的语言”来形容。这说明,诗的语言是最美的,并成为人们的共识。有些诗句,特别是一些警句都是经过诗人的反复推敲、精雕细琢,锤炼而成,得到人们的喜爱。杜甫在《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一诗中就说过“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唐代诗人卢延让在《苦吟》一诗中亦说“吟安一个字,撚断数茎须”。由此可见,诗人为了写出惊人佳句,是下了一番苦功的。

任何一门科学都是有规律可循的。中华诗词也是一门科学。所以,中华诗词无论是章法,还是句法,以及用字也有着自己的独特规律。

中华诗词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发展和研究,不断进行综合、归纳,提炼,创立起自己的规范和标准。象诗的语言表达方式从分类方面讲就分为“赋、比、兴”三类。下面分别将赋、比、兴”表达方式、方法予以探讨,并通过例句体验和领略诗句的美。

一、赋。所谓赋,就是把事物、思想、情感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赋是诗的最基本的手法

赋的形式虽是铺陈直叙,似是脱口而出,看起来平淡无奇,没有奇特的字眼,没有一分点染的色彩,却自然具有一种高华浑融的气象。如:

1、张九龄《望月怀远》诗的起句“海上生明月”意境雄浑阔大,是千古佳句。

2、谢灵运岁暮》中“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一联更被诗论家推为“古今胜语”的代表。此联的高妙之处就在于是对生活(包括自然景象、社会人事)的直接真切感受,由此形成的诗歌的直接感发力。

3谢朓的《暂使下都夜发新林至京邑赠西府同僚》诗首联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这两句是说,自己心中的悲愤象江水那样日夜奔流不止。第一句起势不凡,写出了一片阔大的境界,一种浩荡的情思,被后人赞为"妙绝"之句。

赋中往往有比兴,或者起兴后再用赋。在篇幅较长的诗作中,铺陈与排比系将一连串内容紧密关联的景观、物象、事态现象、人物形象和性格及行为等,按照一定的顺序组成一组结构基本相同、语气基本一致句群。它既可以淋漓尽致地细腻铺写,非常直观,既不费解,又可一气贯注,加强语势,同时还可以渲染某种环境、气氛和情绪。铺排往往是结合在一起用的。例如:

1、事态现象铺排抒叙。叙事诗《木兰辞》中,铺陈与排比句式较多。如:“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接四个排比句,铺陈四市购买鞍马,尤其“骏马”、“长鞭”二语,极有气派地写出木兰出征之前的昂扬士气。“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又是四排句两偶句,铺写木兰“送儿还故乡”后,恢复女儿身的欢快、愉乐的情态。通过这些事态现象铺排抒叙,读后,使人感到畅酣达意、痛快淋漓。

2人物年龄的铺排抒叙。如《孔雀东南飞》中“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通过人物年龄的铺排抒叙,借此以显示刘兰芝的成长过程中聪明能干、勤奋好学、知书达理的人物形象。

又如,唐朝刘希夷《代悲白头翁》诗中“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光禄池台文锦绣,将军楼阁画神仙。一朝卧病无相识,三春行乐在谁边?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诗人是在告诉读者,别看现在“鹤发乱如丝”不起眼的白头翁,昔年却是一位放荡不羁、出入权势之家,过豪华的生活的人物。

3、人物的服饰装扮铺排抒叙。如

1)《陌上桑》中描写秦罗敷的装束:“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湘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2辛延年羽林郎:“胡姬年十五,春日独当垆。长裾连理带,广袖合欢襦。头上蓝田玉,耳后大秦珠。两鬟何窈窕,一世良所无。一鬟五百万,两鬟千万余。”以上从胡姬的年龄、环境、服装、首饰、发髻各方面着力铺陈、烘托胡姬的美貌,而又紧扣其“胡人”的民族风格,因而描写不流于一般。

3)《孔雀东南飞》中“着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着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以上三例意在突现女人的端庄和美貌艳丽,犹如一幅用工笔彩绘的仕女图。

4)杜甫《丽人行》诗中的“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头上何所有,翠为廅叶垂鬓唇。背后何所见,珠压腰衱稳称身”。读者见到丽人服饰的豪华,就知丽人非等闲之辈。

4人物的情态铺排抒叙。如《陌上桑》中各种人物见到秦罗敷情态:“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着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由此可见,罗敷的美,到底美到什么程度,诗人没有讲,但通过所见之者,无不为之倾倒这一情铺排抒叙,可引起读者无思遐想。你想多美就有多美。这一表达方式是多么的巧妙。

5景观物象铺排抒叙。如

、北朝民歌《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现)牛羊”。这这首诗以景抒情。它为我们展现了北方草原的壮阔之景。全诗基本用赋的表达方式。前六句写平川,写大山,写天空,写四野,涵盖上下四方,意境极其阔大恢宏。末句“风吹草低见牛羊”,境界更是豁然开朗。整首诗歌,让我们真真切切地从诗中感受到那一份豪迈之情。整首诗歌,以景载情。句句写景,但句句见情。全篇不见一字写情,但字字皆情。诗所描写的景,就成了诗人情感的载体,情在景中,景就是情。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

孟浩然《寻菊花潭主人不遇》“行至菊花潭,村西日已斜;主人登高去,鸡犬空在家”。诗人日暮寻访菊花潭主人不遇,采用赋的形式。通过直观、具体的景物随手写下此诗。尤其是“鸡犬空在家”赋中有兴。诗中虽然没有描述主人的高风亮节,但从诗人的结句中,我们同样可以领略到主人的飘逸脱尘的风范。诗中虽无感叹、伤心之辞,但是从诗的结句中可领悟到诗人惆怅、遗憾的心境。

、(武元衡春兴》“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一个细雨初晴的春日。杨柳的颜色细雨的洒洗,已经由初春的鹅黄嫩绿转为一片翠绿,枝头的残花已经在雨中落尽,方流露出在树上啼鸣的莺的身姿。这是一幅典型的暮春景物图画。

二、比。比是诗中最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类似比喻,但又于比喻不完全相同。“比”兼有了比喻、象征、烘托等作用。当叙述显得无力,比喻就变得直观、形象、具体;当叙述显得苍白,比喻就变得生动。“比”在诗词中,成为一种最形象、最易懂的语言表达方式。

1、孟浩然《临洞庭赠张丞相》“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此诗第一句是赋,二、三、四句都是比。

“涵虚混太清”,指天倒映在水里,水天相接,湖水和天空浑然一体。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两句继续写湖的广阔,笼罩在湖上的水气蒸腾,吞没了云、梦二泽。风起时,波涛奔腾,涌向湖岸,好像要摇动岳阳城似的。上句用宽广的平面衬托湖的浩阔,下句用立体来反映湖的声势。诗人笔下把洞庭湖不仅广阔宏大,而且还充满活力的景象烘托出来。

2李商隐的《登乐游原》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里把夕阳比喻为人生的某一时刻,用双关的手法来抒发一种人生末路式的感慨。

3、李白《行路难》中“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嗜酒见天真”的李白,要是在平时,见到这美酒佳肴,再加上朋友的一片盛情,肯定是会“一饮三百杯”的。然而,这一次他端起酒杯,却又把酒杯推开了;拿起筷子,却又把筷子放下了。他离开座席,拔下宝剑,举目四顾,心绪茫然。诗人把自己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通过“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出来,活龙活现呈现在人们的面前。其中,开头两句和四个连续的动作的表述是赋,“冰塞川”、“雪满山”是比,比喻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

三、兴。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从特征上讲,有直接起兴、兴中含比两种情况;从使用上讲,兴有兴起兴结两种形式。兴用在诗的开头,称作“兴起”,用在诗的结尾,称作“兴结”。诗人往往是触景生情,则通过联想,先言他物,将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具体的形象事物,表述出来,情寓于形象之中。相当于如今的象征修辞方法。

(一)、兴起。

即诗的起句用“兴”。兴起,一是感到境界要阔大;二是有烘托渲染之功效;三是起着有笼罩全篇的作用。如:

1曹植《杂诗》:“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用高台、朝日等所构成的境界来抒写悲哀,写得也较开阔。

王维《送梓州李使君》诗:“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有画意而境界开阔,心情开朗。这样开头,不论所表达的情绪是悲苦的或悲壮的,或心情开朗的,在我们面前都展开了一个阔大的境界,写得都有力、动人。

张九龄《望月怀远》起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辽阔无边的大海上升起一轮明月,使人想起了远在天涯海角的亲友,此时此刻也该是望着同一轮明月。

2杜甫《兵车行》:“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诗一开头就为读者渲染了一幅尘土飞扬、车轮滚滚、哭声震天的生离死别的悲惨场面,起到让人为之动容,为之震颤的功效。

3李白《蜀道难》:“噫吁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一声惊叹,道出蜀道之难行,震人心弦,为全篇定下了咏叹调。再如李白《将进酒》的开篇,把天地人生都说到了,境界极其阔大,读来很有声势,使全篇呈现出一股奔放流淌之气势,从而也体现了李白诗歌的豪放飘逸之风格。

(二)、兴结

1李白的《行路难之一》结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此句诗表达了他准备冲破一切阻力,去施展自己的抱负的豪迈气概和乐观精神。他那种积极用世的强烈要求,终于使他再次摆脱了歧路彷徨的苦闷,唱出了充满信心与展望的强音。给遇到挫折,遭遇困难,受到打击而感到前路茫然的人们一种信心、一种勇气、一股力量。

2孟浩然《临洞庭赠张丞相》中结句“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比中有兴。字面上是写想渡过湖去却没有船只,实际在表白自己要出来做一番事业却还找不到门路。而“垂钓者”暗指当朝执政荐举人才的达官贵人。结句的意思是,因找不到门路,干羡慕走上仕途的人们。

3李白《赠孟浩然》“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其中,前六句为赋,结句为兴。诗人将孟浩然的品格以高山作为象征。而且这座山太巍峨了,因而有“安可仰”之叹,只能在此向他纯洁芳馨的品格拜揖。这样写比一般地写仰望又进了一层,是更高意义上的崇仰。

(三)、兴起兴结

诗词中凡用“触物以起情”、“感物而动”的兴笔开篇和结尾的,谓之“兴起兴结”。它具有触发联想、渲染气氛、调动情绪的功能。古代诗词中,兴起,用得较为普遍;兴结,相对地说来用得较少;而兴起兴结,有时合用于一首诗中,则更为少见。如

1、杜甫的史诗《新婚别》中云:“菟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结发为妻子,席不暖君床。 …………仰视百鸟飞,大小必双翔。人事多错迕,与君水相望!”这是一首代言体的叙事诗,诗中塑造了一位深明大义的新娘子的形象。开篇以植物兴起,结尾则以动物兴结:柳视百鸟飞,大小必双翔。”由比翼乌联想到别离人,这是又一种形式的兴笔。全诗由开头的“兴起”到结尾的“兴结”

2、韩愈《晚春》“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全诗用拟人化的兴比手法描绘了晚春的繁丽景色。全诗写得工巧奇特,别开生面。诗人不写百花稀落、暮春凋零,却写草木留春而呈万紫千红的动人景象。面对晚春景象,诗人一反常见的惜春伤感之情,变被动感受为主观参与,情绪乐观向上,很有新意。它寄寓着人们应该珍惜光阴,乘时而进。你看,“无才思”的“杨花榆荚”加入了留春的行列。

3(唐)来鹄《云》“千形万象竟还空,映水藏山片复重。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这是一首讽喻诗。从字面上看是在写云,看似美丽的云朵,映水藏山,千变万化,眼看遍地禾苗干枯欲死,它不光不降雨解旱,反倒悠闲自在得化作了奇峰。实际全诗在“兴比”。诗人是在借题发挥,揶揄了那些不问民间疾苦,不解决实际问题,惯耍“花架子”的官僚。

(四)、赋、比、兴”相互交融。在一首诗中,或诗的一联中,一句中,哪是赋,哪是比,哪是兴,又很难绝对分开。有的赋、比、兴”相互交融。《诗品序》认为真正的好诗,既不能单用“比兴”以致“意深”、晦涩,又不能单用“赋”法以致“意浅”、芜累,只有兼采三者之长,酌情运用,才能感动人,“使味之者无极”。

1、兴中含比

兴中含比,即在“兴”的句中也兼含有“比”在内。兴比所举“此事此物”都隐有深层含意,都具有某种象征意义。兴中含比多见于表示情爱、亲情、离别之类的诗作中。从兴中含比所取的兴象类型看,有以动植物作比兴者,也有以非生物或自然现象作比兴者。在古代诗歌中,兴中含比者取兴象于植物的颇多。

1)、起句兴中含比。在诗篇的开头,用来起兴的物象本来与主题没有直接的关联,只是起触媒作用,也含有一定的渲染铺垫之意。但若与比一旦相结合,兴中含比,那就和诗的主题直接挂上钩了。兴中含比,要比单纯地起兴或单纯地用比,则诗中意味倍增。如:

李白的《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黄河一联就用了兴的手法,兼有比喻。天上来极言黄河源头之高,不复回隐含韶光易逝之意。高堂一联紧承不复回而来,说及人生。想说人生,却从黄河说起,不但不觉突兀,却还韵味无穷。

、李白的《行路难其二》:起句“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一开头就陡起壁立,用青天来形容大道的宽阔,照说这样的大道是易于行路的,但紧接着却是“我独不得出”,一是与诗的本题直接挂上钩;二是诗人久久郁积在内心里的感受,也一下子喷发出来。

、李贺《雁门太守行》:起句“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两句既是写景,也是写事,特别是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成功地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以植物起兴兼作比。《诗经·周南·桃夭》云:“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其宜室家!桃之夭夭,有贲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这是一支庆贺新婚的歌,歌词的大意是:鲜嫩的桃树呀,花儿开得火样红。这个姑娘出嫁,定能使家庭红火火!鲜嫩的桃树呀,果实累累结满枝。这个姑娘过门去,定能使家庭很幸福!鲜嫩的桃树呀,叶子长得密稠稠。这个姑娘过门去,定能使家庭更兴旺。歌词三段开头都以“桃之夭夭”起兴,又从桃的花、果、叶层层着色渲染,兴中兼含比喻,对新娘嫁过去表示了许多良好的祝愿。这是以植物起兴兼作比。

、以时空景观起兴兼作比。如王昌龄诗《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诗的前两句一写景一抒情,已把“出塞”的意思概括无遗。首句“明月”和“关”是目前边疆的实景,却是兴,而且发兴高远。因“秦”、“汉”这两个时间限定词,从千年以前、万里之外下笔,自然形成了一种雄浑苍茫的独特的意境,同时把关内外发生一系列战争的悠久历史自然联系起来。“人未还”三字,含意深沉,是在诉说诉说多少儿男战死沙场,留下多少悲剧。是对牺牲了的边防将士的追念,也对长期不得返家的官兵表示了同情,。诗的后两句具有“以彼物比此物”兴中含比的深意,实在托古讽今,即借缅怀善战的历史名将李广暗斥当今将领的无能,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国事的忧愤。全诗以平凡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的主旨,气势流畅,一气呵成。诗歌之美,诗歌语言之美,往往就表现在似乎很平凡的字上,或者说,就表现在把似乎很平凡的字用在最确切最关键的地方。而这些地方,往往又最能体现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 

2)起结含比兴。

、宋代王溥《咏牡丹》“枣花至小能成实,桑叶虽柔解吐丝。堪笑牡丹如斗大,不成一事又空枝。”全诗在“兴比”。牡丹是花中第一品,诗人赞誉颇多,该诗一反陈套,从实用的角度,抓住牡丹大而无当的特点,与枣花、桑叶进行比较,借以嘲笑那些不务实际,徒尚虚华的人,很有见地。

、(唐)贾岛《题兴化园亭》诗;“破却千家作一池,不栽桃李种蔷薇。 蔷薇花落秋风起,荆棘满庭君始知。”贾岛时运不济,孤寂寒苦,屡试不第之后,有感宰相裴度恃功广敛钱财,大兴土木,深知自己无法扭转世界的不平,于是把愤懑融进了文字:《韩诗外传》云:“春种桃李者,夏得荫其下,秋得其实;春种蒺藜者,夏不可采其叶,秋得其刺。”该诗即取此意。诗人对裴度“追求享乐,凿池养花,不惜使千家荡产。而种植的又不是春华秋实的桃李,却是多刺的蔷薇,秋风一吹,花叶凋零,荆棘满庭,无人喜爱。”这一做法进行了讥讽、鞭笞。小小的一首诗,运用家常语,从眼前事中,提炼出嘲弄权贵,抨击聚敛,讽刺奢靡的重大主题,也给世人留下了警示。

3赋中含比兴。

柳宗元诗《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首诗就是用赋的形式,勾画出一幅优美的寒江独钓图。它把寒江飞雪、孤舟独钓的画面描绘得非常生动,使人感到大雪覆盖大地,朔风逼人,而钓翁在这严酷环境中甘于披蓑独钓;这正寄寓着诗人当时的处境和心绪。柳宗元因参加政治改革失败而被贬谪,这个画面正表明他在恶劣的政治环境中不屈的气节。初读时也许觉得这只是一首平淡无奇的山水诗,但是当与柳宗元当时的政治背景联系在一起,愈仔细体味,就越觉得这首诗意味隽永,意境深远。

李白《侠客行》开头四句:“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诗人在这里,没有直叙游侠气势、风貌。而是以赋有形式和夸张的手法,通过对游侠的服饰物的描写,就把当时游侠儿的气势、风貌,就栩栩如生的展现在目前了。诗人并不是为物而夸张的写物,而是处处着眼于人的精神气势而写物。给读者留下充分的想像空间。

、王维《使至塞上》诗中第三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赋中含比兴的典型名句。边塞荒凉的大沙漠,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诗人同时也把自己“单车问边”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