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孙重三流派小儿推拿十三大复式手法分享

 聊城市海源阁 2018-12-03

孙重三流派首重“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诊病强调闻诊和望诊。取穴灵活,手穴配伍体穴,随症加减,相辅相成。

其独特的“十三大手法”更是历经数代,传承至今。手法动作优美,落落大方,操作规范,连贯自然,充分体现了其流派特色,值得后学深入研究和传承发扬。

之前在头条号上分享过的很多手法,基本都是独穴。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来看看孙重三流派小儿推拿十三大复式手法。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复式手法的名字,都和曾经我们看到许多功夫电影中,武功的名字有异曲同工之妙,朗朗上口又能点明手法特点,从中足可以看出前人的智慧。

因为是复式手法,在使用时对于手法力度和穴位定位的要求较高,所以不建议没有小儿推拿经验的家长在家自行尝试,这里只作为知识分享。

下方为视频中的手法详解,配合视频食用,感受更佳:

1.摇抖肘法


孙重三流派小儿推拿十三大复式手法分享,值得收藏转发!



部位:在手和肘关节处。

操作:医者先以左手将、食、中三指托患儿之斗肘,再以右手拇、食指又入虎口,同时用中指按定天门穴,然后屈患儿之手上下摇之,摇20-30次。

效用:顺气和血,通经活络。

2. 打马过天河


孙重三流派小儿推拿十三大复式手法分享,值得收藏转发!



部位:自患儿掌心向上至洪池处。

操作:医者先以运内劳宫法运之,然后屈患儿四指向上,以左手握住,再以食、中二指顶端自内关、间使,循天河向上,一起一落打至洪池为一次,打至10-12次。另法以拇、中二指由内关起,循天河弹打至洪池。

效用:退热、活络、通关节。

3. 黄蜂入洞


孙重三流派小儿推拿十三大复式手法分享,值得收藏转发!



部位:在两鼻孔。

操作:医者以左手扶患儿之头部,右手食、中二指轻人患儿鼻孔揉之,20-30次。

效用:发汗、通气、祛风寒。

4.水底捞月


孙重三流派小儿推拿十三大复式手法分享,值得收藏转发!



部位:在小指掌面至手心处。

操作:医者先以左手持想儿四指,再以右手食、中指固定患儿之拇指,然后用拇指自患儿小指尖推至小天心处,再转入内劳宫为一遍,推30-50遍。

效用:性凉寒,能退热。

5. 飞经走气


孙重三流派小儿推拿十三大复式手法分享,值得收藏转发!



部位:自曲池至手指稍。

操作:医者先用右手握住患儿左手四指,再用左手四指从曲池起按之、跳之,至总筋处数次,再以拇、中二指拿住患儿之阴池、阳池二穴不动,然后右手将患儿左手四指向上往外,一伸一屈,连续做20-50次。

效用:行一身之气,清肺、化痰。

6.按弦搓摩


孙重三流派小儿推拿十三大复式手法分享,值得收藏转发!



部位:从两胁至肚角。

操作:令人抱患儿于怀中,较大的小儿,最好令其两手置头后或交叉搭在两肩上,医者以两手从患儿两胁自上向下搓摩至肚角处50-100次。

效用:顺气、化痰,除胸闷、开积聚。


7.二龙戏珠


孙重三流派小儿推拿十三大复式手法分享,值得收藏转发!



部位:在前臂之正面

操作:医者以左手持患儿之手,使掌心向上,亲笔甚至,右手食、中二指患儿总筋处,以指头交互向前按之,直至曲油为一遍,按20-30遍。

效用:镇惊定搐、调和气血。

8.苍龙摆尾


孙重三流派小儿推拿十三大复式手法分享,值得收藏转发!



部位:在手及肘部。

操作:医者以左手托患儿之斗肘,右手握患儿食、中、无名、小指、左右摆摇如摆尾之状,摇20-30次。

效用:退热、开胸、通便。

9.猿猴摘果


孙重三流派小儿推拿十三大复式手法分享,值得收藏转发!



部位:在两耳尖及两耳垂。

操作:医者以两手食、中二指夹住患儿两耳尖向上提10-20次。再捏两耳垂向下拉10-20次,如猴摘果之状。

效用:定惊悸、除寒积。

10.赤凤点头


孙重三流派小儿推拿十三大复式手法分享,值得收藏转发!



操作:医者用左手托患儿之斗肘,右手捏患儿中指上下摇之,如赤凤点头之状,摇20-30次。

部位:在手中指及肘部。

效用:消膨胀、定喘息,通关顺气、补血宁心。

11.凤凰展翅


孙重三流派小儿推拿十三大复式手法分享,值得收藏转发!



部位:在手背部。

操作:医者以两手食、中二指,固定患儿之腕部,同时以两拇指掐患儿之精灵、威灵二穴,并上下摇动如风凰展翅之状,摇20-50次。

效用:救暴亡、舒喘胀、除噎、定惊。

12.按肩井法


孙重三流派小儿推拿十三大复式手法分享,值得收藏转发!



部位:在手之食指、无名指及肩部。

操作:医者以左手中指掐按患儿之肩井穴(肩上陷中,大椎与肩峰连线之中点),再以右手拇、食、中三指紧拿患儿之食指和无名指,使患儿之上散伸直摇之,摇20-30次。

效用:能通一身之气血,诸症推毕,均宜此法收之。

13.揉脐及龟尾并擦七节骨


孙重三流派小儿推拿十三大复式手法分享,值得收藏转发!



部位:在肚脐及第七胸下至尾闾骨端(即龟尾)。

操作:先令患儿仰卧,医者一手揉脐,另一手揉龟尾,揉毕,再令患儿俯卧,自龟尾推至七节骨为补,反之为泻。

效用:止泻、止痢(治赤白痢疾,必先泻后补,首先去大肠热毒,然后方可用补)治脱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