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见宽堂·经典阅读之来新夏《古典目录学》

 星河岁月 2018-12-04

从前,我在一个颇有名气的文艺公众号里,看到他们曾推出一个名叫“喂你读书”的栏目。霎时,脑中便浮现出一个巨大的问号——读书,真的可以让人来喂吗?

大家都知道一个成语——拾人牙慧,这是说捡别人嚼过的东西来吃。就读书来说,这是被动接受别人整理消化过的知识,而不去主动寻找知识的源头的做法。其实,别人整理消化过的东西并没有什么不好,真正不好的,是这种被动接受的态度。

如我们之前所说,读书贵在着眼于一个问题,广搜众书,求多方观点,从而得出己见;由于一个问题的解答,往往产生新问题,如此下去,解决的问题越多,我们的知识越丰富,我们的兴趣越得到激发。这样,书是为我所用的,众多的知识也如同兵卒一样,听我调遣。反过来,如果我们只是被动受到书中观点的灌输,看似饱食终日,实际上,一方面知识仍旧是别人的知识,另一方面知识与知识之间零碎脱节,更谈不上对我们的工作、生活以及进一步的学习有所助益。

因此,没有问题,就不会主动求知,相反有了问题,自然也就会主动找书来读。这样下来,每个问题被彻底弄懂弄通,问题与问题之间亦互相关联,这样得到的知识,就如同一支组织严密的军队,任你随时抽取,八面受敌,这是与那些靠喂食来读书者不可同日而语的。

因此,真正负责任的做法,不是推出一个接一个的书单,喂读者读书,而是努力让广大读者培养起一个主动求知的习惯和能力。主动求知的重要性和好处前已说明,而怎样求知,我们说首先以问题立足,广求众书。那么,求什么书和怎样快速求书,则正是我们此次所推荐的“目录学”所解决的问题。

每本书前都有目录,但我想绝大部分读者都是直接略过。但恰恰相反,这提纲挈领的短短几行,却是之后好几百页浩繁的文字浓缩而成的精华,更是作者谋篇布局的思想框架。

当然,目录学之所以能够成为一门专门学问,并非仅仅只是这每本书前的几行纲目。目与录原是两个东西。目,是逐一列举的篇名或书名。录,是对全书内容的记录说明。因此,我们现今的绝大部分书,都只是有目无录。

一本书由于独立成书,自然可以有目无录。但在古代,对所有书籍进行统计编目时,对每一书,甚至每一类书的作者信息、内容大意,甚至这一类学问的产生发展作出一个简要的概括说明,就显得尤为必要了。因为这类目录的很大一部分功用,就在于方便学者在未读此书的情况下,就能先知其要旨;在未涉及此学的条件下,便可先晓其大义,从而依据自身的问题,找到与此相关的各类资料。这样一来,莘莘学者就不至于在求书于浩渺之间枉费精力了。

清代官修目录《四库全书》


现在,我们已经明白了这类目录书籍的好处,那么接下来我们就可以随手拿过一本目录书来因类检阅了吗?不是。当我们初涉一门学问,首要不在于斤斤于其某一具体成果,而是应该着眼宏观,对其产生发展做一个全方位的了解,搭起框架之后再作具体深入。这就是说,我们不是现在就拿起一本目录著作从头来啃,而是应该先对我国历史上,整个编目工作进程和目录学研究经过有一个粗线条的把握。这也正是目录学提纲挈领的方法要领。

这次我们推荐的这本《古典目录学》,其作者来新夏,是现代著名历史学家、目录学家和方志学家,早年师从晚清民国时期著名学者余嘉锡学习目录学,打下了扎实的专业基础。其一生从事目录学研究,以“享受寂寞”、“学而不厌”号称。

来新夏先生(1923年-2014年3月31日)


全书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是宏观的介绍,综述了目录学的起源发展、结构类别和功能作用。第二,是纵向的梳理,讲述了汉以前至清代,目录学相关的人物和著作,凡重要问题,都列出各家意见,必要的更附上个人观点。第三,是横向的对比,对分类学、版本学、校勘学,这与目录学紧密相关的三类学问的发展概况,做出了详细的说明,并联系目录,阐明其之间的区分与关联。三部分,可谓致广而尽微,合纵而连横,将零散的知识,整合为整齐的部伍。这样一本内容详实,条理清晰,观点客观的入门读物,对于初涉目录的学者不得不说是大有裨益的。

《古典目录学》 启功题字 中华书局出版


最后,在完成书目推荐之后,我想再一次强调我的观点:我们的重点不在于推荐的一本本书目,读一本好书,是为了我们今后更好地学习和生活,主动求知的习惯,也不仅仅使学习变得便捷,更重要的,它让我们的生命精神饱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