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内首例,肿瘤缩小30%,中晚期肺癌患者重获手术机会!上海胸科医院引领“免疫 手术”肺癌治疗新模式

 勇良人 2018-12-05

陆舜(中)带领团队近年在多项肺癌前沿治疗研究领域取得突破成果

中晚期肺癌患者等来一个好消息。

今天下午3点,68岁的蒋老伯平安地从重症监护室回到了普通病房。昨天,他在上海市胸科医院经历了一次“与国际最前沿发展”比肩的肺癌手术——他是国内率先经免疫治疗后重获手术机会的中晚期肺癌患者。上海市胸科医院由此也开始了探索“免疫+手术”的新模式。

一个月前,蒋老伯入院时被确诊为右上肺鳞癌中晚期,肿瘤达4公分多,侵犯右总支气管,并包裹了整个右肺动脉根部。

这样的病人,手术风险太高,需要切除右侧全部三叶肺叶,医生们通常都会为他先做化疗,然后根据治疗效果再评估是否能手术。然而,化疗疗程需持续2-3个月,随之而来的毒副反应令许多患者无法承受,尤其老年人体质弱,其治疗效果和耐受情况更十分有限。

有没有其他方法能为中晚期患者创造新的生机呢?

胸科医院的肿瘤科多学科团队决定采用国际最前沿的免疫治疗方法解决难题。

在肿瘤科陆舜主任的带领下,由肿瘤科(内科、外科)、放射科、病理科等组成的团队,经过多次研讨和会诊,在一个月内,通过免疫治疗方法,蒋老伯肺里的肿瘤从原来的4.2公分缩小到了2.8公分,整整减少了30%!手术指征有了!

近年来,领衔肺癌免疫国家科技部重点专项研究的陆舜教授,带领团队围绕肿瘤临床治疗的前沿手段、免疫治疗、新药研究等方面取得突破性的成果与进展,积极推动中国肺部肿瘤免疫治疗快速发展。

目前,多项国际多中心免疫临床研究项目在上海市胸科医院开展,为许多中晚期肺癌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希望。

“免疫治疗可用在术前诱导或者代替化疗,这不是天方夜谭。欧美在这方面起步较早,但中国的发展速度非常迅猛。在手术前进行全身或者局部治疗的新辅助治疗是目前国际性趋势,肺癌诊疗将迎来新的一次革命性进展。”陆舜主任说。

免疫治疗后,肿瘤减小了整整30%

这一个月里,作为蒋老伯在免疫治疗阶段的负责医生,肿瘤科主任医师周箴团队对他的病情进行了密切细致的诊治和观察。

30天的治疗后,专家们欣喜地发现老人的肿瘤组织明显缩小,肺动脉侵犯减少,虽然手术难度还是很大,但各项指征都已经符合标准。

得知消息的蒋老伯激动不已,他做梦也没想到在那么短的时间里自己竟然有了做手术的机会。并且,和化放疗相比,免疫治疗基本没有毒副反应,蒋老伯感觉体力“棒棒哒”,完全能够承受手术。

这台手术由肿瘤科(外科)副主任医师丁征平主刀,凭借娴熟高超的技术和专业丰富的经验,他带领团队为老伯施行了右肺上叶袖型切除术,完整地摘除了肿瘤,并保留了老人的右侧肺中、下叶。

手术很成功,今天,蒋老伯就转入了普通病房,精神良好。

随着免疫治疗研究的日益成熟,上海市胸科医院该肿瘤治疗团队希望为更多中晚期肺癌患者提供更多精准、有效、个性化的临床治疗策略,带来重生的希望。



作者:唐闻佳
编辑:张鹏
责任编辑:姜澎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图|胸科医院提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