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崇祯为什么选择与李自成死磕到底,也不愿封李自成为王?

 山地之仔 2018-12-05

1644年,李自成率领的大顺军兵临北京城下,明朝都城第二次遭受到严重危机,但李自成并没有直接攻城,而是派杜勋带着自己的信件求见崇祯皇帝,信的内容要求崇祯把西北几省划给他,并封他为西北王。李自成还承诺封王后,将帮助明朝平定内乱并灭掉关外的后金。

李自成这封信的具体内容并没有流传下来,但《明史》中却有详细记载:“……勋言李欲割西北一带,敕命封王,并犒军银百万,退守河南……”,崇祯对魏藻德说:你来决定吧,魏藻德却没说话,直到外城被李自成攻陷,崇祯听说就去了万寿山,拴绳上吊完成自杀动作。

在探究崇祯为什么不答应李自成要求前,还要先看看李自成为什么打到北京城,却只想当王?

李自成带领的起义军打到北京城,难道是真的只想当“王”不想当“皇帝”?一是历史经验所致。

明朝的北京城防御很强大,当年瓦刺军进攻北京,明朝于谦带领军民防守北京,最后取得成功。而李自成到达北京城后,不会想不到当年瓦刺的经历。所以他怕北京城攻不下,不如先要个“王”当,然后再做打算。

二是割据西北企图。

李自成问崇祯的要的“王位”,可不是一般“王位”,李自成曾说过:“陕,之故乡也。富贵必归故乡,即十燕未足易一西安”,他只想当西北王,但是西安可是古都,历代很多王朝都曾在这里建都,是块风水宝地,李自成如果打下北京后,明朝边关的将领不一定听从他的,莫不如当个西北王,再做打算。

三是防止当“出头鸟”

明朝末期,不仅有李自成一支起义力量。南方还有张献忠的力量也很厉害,李自成虽然是一个农民起义者,他手下也有高人,他应该知道当初朱元璋灭元朝的一句话“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如果李自成早早当了皇帝,那所有势力目标就对着他,所以他选择当王,然后再一步步消灭其他势力再当“皇帝”才是最佳选择。

崇祯皇帝为何不答应李自成的要求?一是性格所致。

崇祯皇帝并不是一个昏君,他比起那些奇葩祖宗来要强多了。但崇祯性格太过自信,也就是刚愎自用,认为他是对的,错都在大臣。认为堂堂大明皇帝,怎么向一个农民土匪低头!这种性格使崇祯不可能低下头接受李自成“封王”要求。

二是矛盾心理。

对于李自成只当王的要求,崇祯并没有摸透李自成的真实心理。当时来看,李自成是真想当王,还是使的一计?崇祯看不清。明军与起义军作战多了,吃了很多起义军这样的亏,今天投降了,过后又反了。这让崇祯无法猜测到李自成“葫芦里卖什么药!”,也正是这种矛盾心理,也使崇祯与李自成都没有“翻身”机会。

三是怕起祸患。

明朝末年,起义军势力很多。在崇祯看来,如果他低头给了李自成“西北王”,那张献忠就会跑来要“西南王”。作为大明皇帝,实际上就成了傀儡。所以崇祯怕答应李自成的要求,起了连锁反应。明朝烂摊子更难收拾。

四是无人商议。

要是一口咬定崇祯不答应李自成的要求,也不是。刚才我们分析了崇祯的性格以及他的矛盾心理也能看出,崇祯也有答应的余地,只要有人点拨一下,或许崇祯就答应了。因为在当时情况看,李自成攻到城下了,很显然明朝已经到了灭亡边缘,谁都看出答应李自成的要求,或许大明王朝能喘口气。但大臣们都被崇祯的猜疑心理以及不负责任的工作方法伤心了。作为最后一首辅的魏藻德平时能说会道,但接到李自成的信后,他不说话了。

为什么魏藻德不说话?他怕说错了,将来崇祯后悔,一刀就“咔嚓”了他。魏藻德还有私心,既然明朝气数已尽,何必送死呢。但魏藻德最后也很惨,梦想给李自成当官,没想到被李自成杀了。

如果崇祯答应李自成的要求,情况会怎么样呢?历史没有如果。但在当时情况看,崇祯答应了李自成的要求,李自成或许撤兵回陕西。然后李自成当自己的王。李自成既然兵临城下了,打与不打北京,就在李自成一声令下,起义军必然要攻城。都打到这份上了,不拿下北京太亏了。所以,崇祯错过了给明朝续命的机会。

同样,如果答应了李自成“封王”要求,李自成也不会灭亡这样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