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挺喜欢读书,为什么作文丢分那么多?”

 乘着隐形的翅膀 2018-12-06

“阿牛老师,咨询您一个问题,为什么我家孩子挺喜欢读书,我们也买了很多书,作文还是不会写,考试丢分很多呢?”

 

“老师好,愁死了,读书和作文有关系吗?孩子读书很多,还是很怕写作文。每次都要我教。”

 

阿牛老师说


 1.  有些书,本来就不是为了考试


 

书分两类。一类是对眼前的考试有用的,一类是对人的一生有用的。对考试直接有用的,是课本、练习册等,可能只占10%不到。对一生有用的,是课本、练习册之外的,占了90%多。我们都知道,只读课本,可能能过眼前的考试关,但一定过不好未来的人生关。

 

70后这代人,书是特别稀罕的。家徒四壁,除了说物质很贫困之外,还有精神食粮的稀缺。没有电照明,没有肉吃,也自然没有书。别说是书,只要是带字的,连一个香烟盒都能反复看好多遍。四年级的暑假,一个亲戚从县城带回一本书,轰动了村庄。没有作者,没有封面。亲戚赠给了我。我比得到宝贝还高兴。一本厚厚的小说,一天一夜就看完了。假期里,看这本书看了30多遍。

 

开学了,写作文,我除了会用上书里面看的一个新词“晴天霹雳”,别的没什么变化。甚至,连“晴天霹雳”用的也不是地方,“霹雳”两个字还写了拼音。但这本书是我童年最好的启蒙。它让我知道了,村子之外还有很多的人,还有很多的地方,还有不一样的生活。里面写到了北平。说那是个大城市。长大了去看北平,是当时天一样大的心愿。

 

你看,这本书,以及后来的一些书,并没有让我作文分数马上提高,可是,却在我心里,埋下了一颗种子,遇到阳光和水分,种子终会破土而出。所以,很多书,不是马上就能考高分的,但它的价值,比考高分更大。



 2.  爱读书,不一定会写作文


 

家长发现孩子作文有问题,一般是四年级。咦,孩子怎么看到题目,下不了笔?迟钝的家长,到五年级才发现。为什么前面几个年级没发现?


因为一二年级是看图写话。要求低,只要会写几句话,有时间、地点、谁、干什么这几个要素在,就能混个不错的分数。三年级是作文起步,写片段,老师本着鼓励的原则,不会给太低分数。四年级,开始写整篇,有了结构、中心、材料、语言等要求。前面的那点经验,一下子不够用了。

 

我们在多所学校做过问卷调查,80%以上的学生喜欢阅读,却害怕作文。家长也很茫然,考试中作文丢分一次比一次多。其实,读书和作文,并不必然有联系。作文水平,不取决于阅读量的大小。每年中高考结束后,都有作家去写高考作文,得高分的,很少。作家阅读量大吧,理解力也好,照样作文得不了高分。可见,作文有自己的内部标准,外面的人,短时间不容易掌握。


不说作家,说我们。我们很多人一直有阅读习惯,都读了几十年,肚子里装了好几百本书,又有多少人会写文章呢?既然读了几十年书的人都写不来文章,凭什么认为,孩子读了一点儿童文学,就一定会写作文了呢?

 

我们有这个错觉。可能跟很多人宣称,自己之所以能写作,是因为热爱阅读有关。但这话人家可能只说了一半——人家的读书可能跟我们不一样;人家除了读书外,可能也做了大量的写作练习。



 3.  怎么读书,才对作文提高有帮助?


 

一个大作家说:读书的时候,要一只眼睛看文字表面,一只眼睛看文字背后。

 

文字表面是啥?文字背后又是啥?“文字表面”是“写了什么”,“文字背后”是“怎么写的”。读书有两种:一种看热闹,一种看门道。看热闹的,是外行。看门道的,是内行。看热闹的,只知道“写了什么”;看门道的,才知道“怎么写的”。

 

看热闹,你的收获最多10%;看门道,你的收获才是90%。

 

所以会读书的人,一本书至少读三遍。第一遍,读个热闹。读得很快,可能一天就读完了。读完知道写了什么,就可以了。第二遍,看门道。读得要慢,可能三天才读完。用研究的眼光,琢磨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这里写景物,为什么写景物、怎么写景物的。这里写对话,为什么对话、怎么写对话的。这里写场面,为什么写场面、怎么写场面的。第三遍,把书放半年,再慢慢读一遍,原先没发现的很多门道,又有新收获。

 

为什么要这么读书?

 

有句话,一回生,二回熟。三回呢,就把书里一部分“营养”,变成自己的了。这个时候,你再写作文,就可以调取出这本书里的一些元素,比如语言啊、结构啊,用到作文中了。

 

我读金庸的小说,每本读过不下 5 遍,读四大名著,也不下 5 遍。读金庸的一段时间,写作,就不知不觉带了金庸的味儿。读四大名著的时候,也带上了四大名著的影子。后来,喜欢汪曾祺,读多了,也就愿意像汪曾祺那样的笔触去写。

 

古人读一本书,读三遍恐怕不算完。蒙学、四书五经等,都是要背的。我看资料,清朝的皇子读书,一篇文章,至少要读60遍,直到能背。第二天,再温60遍。100多遍,书里的内容,早化成血肉,融到血脉里了。所以,古人提笔就能写很文雅的文章。背得多呀!



 4.  小学作文,最应该学什么?


 

不会写作文,一般不出这 5 个问题:写不出、写不长、写不清、写不准、写不美。涉及到的写作能力,有审题、立意、选材、结构、语言、表现手法等。一般,学生不会,不是某一个方面不会,而是几个方面都不会。对这种情况,全面指导,是大忌。


我告诉你,只要掌握一个能力,小学生作文,90%的分数就拿到了。这个能力,就是描写。

 

有的老师和家长,喜欢让学生用好词好句,比如成语。短期内,这对孩子有帮助,长期看,弊端大于好处。成语,是高度抽象概括的。小学写作,需要具体。抽象和具体,天生是敌人。你用上成语,细节就没了。

 

叶圣陶,一代语文大家。“语文”这个名字,就是叶老命名的。他的儿女回忆叶老教他们作文的场景,并不讲审题、立意,也不讲方法。就是叫几个孩子,拿着自己的作文本,念给叶老听。在事情的经过部分,叶老会问孩子,当时是怎样一个过程:谁在,长什么样,说了什么话,说的时候什么动作、什么表情。别的人听了,什么反映,答了什么,答的时候,表情和动作是怎样的。这样问多了,孩子就明白了,哦,这样的地方,要把经过写细呀!

 

我出去做作文教学、指导的讲座,也是强调,先让学生学会描写——描写学会了,作文信心也就有了。



如果你是老师,可以设计专门的描写训练。比如先做一个游戏,然后描写下来。比如看一个电影片段描写出来。比如,听一段声音把场景描写出来。比如闭眼摸一个物品,把摸到的物品描写出来。比如想一个画面,描写出来。比如闻或尝一个水果,描写出来。

 

你应该看出来了。上面有“做”,有“看”,有“听”,有“摸”,有“想”,有“闻”或“尝”。所谓,眼、耳、口、鼻、舌、身,都可以练描写。先单练,再合起来练。一般,一周练一次,两个月就有明显成效。

 

如果你是家长,和孩子在家也好,出门也罢,都可以有意识引导孩子去描写。比如问孩子,学校里有什么事情想分享。孩子分享的时候,认真倾听,在细节处,去问孩子,问人物动作、语言,猜测人物心里可能怎样想。比如,路上看到孩子感兴趣的一个人,可以做一个“我是大侦探”游戏。让孩子去描述那个人的外貌、衣着、行为举止,猜测是干什么的、可能去做什么事情。

 

由“爱读书却不会写作文”,引出了这篇文章。希望对家长,有点帮助。


本文作者阿牛老师,为快哉学堂(作文导师团)发起人,原《小学语文教师》《读读写写》副主编。主编《小学生叶圣陶读本》《新经典日日诵》等图书几十种。


小福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