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认识世界: 从多到三视角(1)

 未来决定现在 2018-12-06

 ​​

摘要: 很多朋友觉得三视角方法论仅仅是一种新的认识方法论或认识工具,不是必须学习的。本文将告诉您,这种认识需要修缮! 三视角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任何物,事,理的必须的, 有效的,实用的利器!也许您会觉得这个宣称有点太骄傲了,但是我衷心地邀请您和我慢慢地一起思考:我们到底是如何认识这个世界的?如何才能比较全面地,深刻地认识芸芸众生和大千世界呢?

关键词: 多视角,三视角, 对比视角/变化视角/分布视角 ​

====================================================

我们先看一些图片, 将大家引入多视角认识论:​

从不同视角看半瓶水 

面对同样的半瓶水,不同的人,因着不同的视角得出不同的结论: 有的悲观,有的乐观,有的幽默,有的看到美和艺术的欣赏.​

你看到了什么?

从不同的视角出发,给我们不同的认知解释:  面对上面的相同的视觉图像。您觉得图中的女士是年老还是年轻?:答案决定于您的认知视角,即认知假设。 ​

在物理学里,光是什么? 是粒子,还是波? 现在是‘波粒二性‘: ​​

光的波粒二性

    ​总结: 我们是从不同的视角出发去认识这个世界的。这个视角的内容包含了我们的世界观,信仰,知识结构,社会文化,关注兴趣等等。下面我们正式介绍多视角认识论.

A. 多视角看世界

当我们欣赏一颗钻石, 我们会从不同的方向或视角去仔细观察,得到各样的审美效果: ​

多视角欣赏钻石

  对整个钻石的了解需要有无穷多个视角才能算是完全完整的,但是每个视角的观察都是可能真实的。每一个视角都是了解整个钻石,不是只观察钻石某一部分. 这样,任意两个视角都在某种意义上是相关联的,或者说从一个视角出发可以到达其他的视角,而且任何两个视角都是可以相重迭而不矛盾的。所以各个视角的认识是互相关联,互相依靠,互为条件,但又有差别的,而且任何一个视角都不是全面地认识钻石。

多视角方法论在日常生活中被我们经常使用。比如'三人行必有我师'之说;又如古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 指的就是诗人从不同视角看山得到不同的认识结论: ​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还有先生和夫人对一件新衣服从美和价钱两个视角做出不同的购买决择:​

从不同视角做抉择

 我们对同一个词语和句子也是从不同的视角进行诠释。更多的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道'. 这是指两人从不同的假设出发,进行理性推导得到不同的结论。这不同的两个预设就是两个不同的视角。​任何理性推理都有预设,这个预设就形成了视角的内容之一。 ​

                   B.多视角认识苹果​(一个生活例子)

如何认识一个苹果呢? 我们是从不同视角来认识的:​

多视角认识一个苹果

1。我们可以从颜色的角度去认识苹果,因为苹果的每一部分有颜色;

2。我们可以从味道的视角去认识苹果,因为每一部份有味道,大部分是甜的;

3。我们可以从软硬的视角去认识苹果,因为没有一个部分是没有这个材料属性的;

4。我们还可以从几何形状的视角认识苹果;

5。从对光的反射的材料属性去认识苹果;

6。从苹果表面的纹理去认识苹果;

7。也可以从美学的视角去认识苹果;

8。还可以从对人的身体的有用性的视角去认识苹果.​​

                  C.科学界的多视角​和视角之间的统一性

以数学为例,数学的各个分支其实就是从不同视角对数学对象进行研究和认识:

数学的多视角

 ​物理,化学,生物等各门学科也是从不同视角对世界万物进行研究和认识。那么这些不同的学科如何统一呢?为何这些多视角的认识,如果是正确的,就会互相协调而不矛盾呢?因为他们由统一的‘道’管理(或是‘’道德经‘’的‘道’,或是''圣经''里面的'道')​

'道‘统一管理下的多学科真理知识

   显然,在上面的多视角认识里,每一个角度的认识都是必需的,缺少任何一个都会造成我们的认识出错误或造成不完整性. 但是,比如,对苹果的认识的某些视角,有些不是普遍适用的。比如味道,因为很多物体是没有味道的;比如‘软硬‘这个视角不能应用到我头脑里的一个‘概念‘上。而且,这些不同视角之间的关系不是很紧密,相互之间没有普遍适用的相互关系性。比如苹果的颜色和味道之间的关系不能适用于其他事物。

下面,我们讨论一套很特别的三个视角系统,它具有普遍适用性, 而且视角之间的相互关系性是普遍适用的. 最为重要的是, 这套三视角系统对于我们认识任何事物是必要的, 实用的,有效的。​

D. ‘’对比,变化,分布‘’三视角看世界

     下面我们介绍一个很特别的多视角系统。他包括对比,变化和分布三个视角。即:我们认识和了解任何事,物,和理论规律,都应该从对比的视角(也叫本质的视角)从变化的视角(也叫具体例子视角), 和分布的视角(也叫处境的视角出发

1。对比视角讲的是,该事物之所以为他自己,他所具有的本质特征,或说和其他的事物的对比区别的特性。这种对比的特性本身也是多视角的,就是事物具有多种本质属性。对比视角的内容的作用是帮助我们对比区分事物。如果没有对比视角的认识,我们就不知道我们认识的事物是什么,即无具体认识对象,因为我们不能将它和其他事物区分开来。所以对比视角的认识是必须的.

2。变化的视角讲得是具有这样本质特性的事物,或更广一点说具有这一属性的存在事物不只一个,且相互之间具有不同性。变化性是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表现出来的。比如,苹果的对比视角,即它的本质性有各种各样的具体表现形式。具体地,'甜'是苹果的一种对比属性,但是不同的苹果的甜味是不一样的,即对比属性具有变化性。也就是事物的本质属性不是一个固定的数字,而是一个有变化的范围。

对比和变化这两个视角形成哲学上的'一而多'难题:多样性和统一性的解释。统一性就是指对比本质视角,多样性是指变化视角。这两个视角是同等重要的。我们不能离开具体的多样的个体苹果来说抽象的一类苹果,也不能离开苹果这个类的概念来讨论一个具体的苹果。当我们一开口叙说某件事或某个物,或某一个道理或规律,我们就离不开概念,而概念就是多样性和统一性的结合体,有时我们叫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就是从对比和变化两个视角 来说的。 更简单一点来说,就是从众多的杂多存在物里发现某些共同性,叫统一性。同一性和杂多性是共存的两个视角。所以变化视角也是必须的.

那么,如果我们的认识只有这两个视角足够吗? 答案是:不够! 我们还需要分布的视角,也称为处境视角. 它讲的是该存在物和处境里其他存在物的相关性和联系性,不是说处境里的其他事物本身,是指相互之间的关系,所以也可以叫做关系视角。​没有分布视角,我们就不知道该事物对其他事物的影响,也就不知道为何要研究这个事物,所以分布视角的内容也是必须的. 事实上,离开了分布视角,我们也就不能研究对比和变化视角, 因为任何一个事物总是处在一个给定的处境里, 总是会给处境里的其他事物带来影响.

以苹果为例,它的分布视角内容就会有:比如,苹果和人的关系,苹果和苹果树的关系,苹果和其他水果的关系。离开了具体的分布处境视角,我们对前面的多样和统一,或说变化和本质的认识是模糊的。而且这个分布处境视角本身也是多样的,就是苹果会处在各种各样不同的处境里,不同的处境会给我们对苹果的认识有不同的增进和深化。

举一实际例子: 三视角认识我窗外的一颗树:​

     首先我们需要树的定义,就是他和其他的植物的差别或对比,其次我们要明白树有各种各样的。我窗外的这棵树是具体的变化中的一棵。还有,我这颗树在时间上会慢慢长大,有变化,但是还是同样的一棵树,因为它不是其他的树。比如它的位置,就和其他的形成了对比。还有,我每天早上首先看到的是这一颗,不是其他的。这里就从不同角度讲了对比角度和变化角度。​

但是,这里我们使用了分布或处境的视角。这棵树处在一个环境里,这个环境里有我, 有空气,有草,有房子,有其他的远处的树。如果没有这个处境,我们无法认识这棵树的。比如假想这个环境里只有这颗树,没有任何其他的物质。这样,我们就从视觉上都无法辨别它。所以,认识窗外的树,需要对比,变化和分布三个视角,缺一不可。

分布的视角告诉了我们树和其他的事物的关系,它是把树看成一个整体的独立的个体,不再是重点考虑树本身的细节了。所以对比,变化是着重于树自身,而处境的视角则是着重于树和其他存在物的关系。比如,树和空气的关系就是植物学的研究范畴,树和太阳的关系就是光合作用的内容。树和土壤的关系就是土壤营养学的内容。树和我的关系,就可能是美学和艺术,比如如何画一颗树来审美。还有可能是应用到如何写作文,因为我们从树的生命结构类比地发现文章的结构。

但是在研究树的分布处境视角里,我们必须要使用其他两个视角,即不能离开对比和变化视角,否则我们可能会在研究其他的和我有关系的事物,比如窗前的草。所以这三个视角必须同时使用。有时我们会忘记有分布处境视角,是因为我们本身在这个处境里,不自觉地在使用分布处境视角的知识,这是一种隐性知识。

   这三个视角的认识如何统一呢?如果没有统一性,那么从不同视角出发的认识就可能会彼此矛盾。对比,变化,分布三个视角的真理认识也是由'道'统一管理!对'道'的具体内容决定于不同的信仰体系.

E. ‘’对比,变化,分布‘’三视角的普遍应用

如果我们将对比,变化和分布三视角方法论应用于各个学科,就会得到三视角的不同的具体表述。下面我们举一些例子:

1。应用到物理学里,就是粒子,波,和场;

2。应用到符号学里,就是符号表示对象,符号表征,符号解释;

3。应用到语言学里,就是语义,语形/语音,语法;

4。应用到一个语义单位就是,基本意思(粒子),变化意思(波),语义语境(场);

5。应用到社会学就是:行为单位,行为过程,行为处境;

6。应用到心理学就有:理智,意志,情感;

7。应用到哲学就有:本体论,知识论,价值论;

8。应用到价值论就有:经济学(广义),伦理学,美学;

9。应用到伦理学就有:伦理规范,伦理处境和伦理主体;

10。应用到知识论就有:知识规范,知识处境,知识主体;

11。应用到数学教育就有:APOS(Action, Process, Object);​​​​​

12. 应用到管理学,就有德鲁克的管理的定义:使命,组织,激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