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熊经鸟伸新解

 落叶逐雨 2018-12-06

 《庄子·刻意》篇中说:

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为寿而已矣。

 1、吹呴(xu)呼吸,吐故纳新:

  即吹呼呴吸:

  吹呼:吹气一样地呼气,深长细匀地呼气;

  吸:一样地吸,深长细匀地吸气;(相呴以湿,相濡以沫)。

   吹:慢而细匀的呼;呴:慢匀细的吸;

    意即:细匀深长地吸气、呼气。  

  呼气要徐徐地,吸气要慢细匀尽量多,这样能够达到:

1)增加肺活总量; 

2)增加吸入的空气在肺中停留时间,提高每次呼吸肺泡中碳氧的交换比例;

3) 庄子曰:圣人之呼吸以踵,即接踵而来,阴跷脉从脚跟照海穴起,迎到会阴;呼气时:全身重量松沉到脚底;吸气时,从脚底开始拉紧尾闾,隔膜下降,扩大胸腔容量。

 以四肢筋膜之松紧、命门之开合、小腹之屈伸,脚底之涨缩,重心之前后微调,来配合先天之呼吸,辅助呼吸,以达到老子的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之状态。

4)这是一种体呼吸。整体的涨缩呼吸,开背呼吸,开命门呼吸。呼吸在背。

  太极拳里面讲的: 往来气贴背,即指的是松肩落胛的开背呼吸。

站桩呼吸之秘: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79974f0100zvx3.html

圣人之呼吸以踵:见附录1. 阴跷一穴秘不宣。

       老子曰: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呼吸的节拍:在海边、湖边,水库边,能明显感觉到水的晃动的节拍,如果调整我们呼吸的节拍与之合拍,则感觉身心很愉悦。人体有诸多节拍:心律、呼吸、起卧等,能与潮汐、风水、日夜、圆缺、四季等自然节拍相合。

       站桩呼吸达到自然境界,一吸一紧,一呼一松,紧松的节奏从脚趾抓地、会阴上提,五心内吸等细节之处,逐渐放大到整体,就是涨缩。涨缩感之后,意感多次正反馈放大,就是整体高大感,站桩感觉与路边的树一样高。站桩入静之后,能感到心跳、血管的涨缩;
    庄子曰:致虚极,守静笃

 

 2、熊经鸟伸

庄子曰: 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熊经:头上提,臀下坐,才能为经(督脉上下)。

    熊经,在“缘督”的竖劲的基础上,加上了六合,单双重,即左肩合右胯,左手合右脚,反之亦然,总之,站立时,左右脚分阴阳。熊走路左右摇晃,其实是分清了阴阳。

     其实与玉人桩一个道理。练得是龙身。

鸟伸:头出而肩落;胸涵而腰顶。为身舔之法,为虎扑之法。

    包括形意里面讲的,三体式站桩,眼神上翻15度,其实找的就是鸟伸的劲儿。公鸡打鸣,斗鸡中常见。不需做出来,只需要一个眼神儿即可。


 熊经鸟伸,即是龙虎二气。

 

脊柱与腰背在三维空间中的状态;

熊经:经:纺织中前后拉伸的棉线,熊是横开,撑起了从头到脚的垂向的六经空间,即站桩的撑抱合一要求中的内撑;

熊爬行或者行走时,其肩横撑、其背横开,脊椎两侧筋肉左右互争而横开、肩胯扭错、上下单重;(练法:如心意之熊膀练法)。

( 经,或写作径,径由原意(捷径,小路)推广出来,即横开之空间)所以六经垂挂的同时,脊柱两侧筋肉要有横开之意,内撑外抱,撑抱合一,是横向的要求;

 也是心意拳-熊膀之意,熊之肩胛直落背中,焊为一体,不能独运,一动则必有胸背横开,轻沉转换;加上两胯的横撑竖裹,为形意横力之本源;

 练身体内侧阴跷脉,外侧至阳桥脉。

 3、鸟伸:鸟发声时(吞食食物时)的伸颈动作,或鸟飞翔时的头部虚领的姿态。此时颈椎与脊椎节节拉开,食道扩张,食物得下。引申为脊椎纵向拉伸如串珠、节节贯穿之意。脊柱两端头尾纵伸之力,太极拳所谓虚领顶劲,芗老所谓“上有绳吊系”“玉树挂宝衣”;在鸟飞翔则前后脊柱抻拉开合为鸟飞动或者鸟前进之力量来源,为鸟周身共引之力,在人则为脊柱上下之力为周身共引之力;(练法:意拳身添之法)。

鸟伸之法,即美声唱法,即蝶泳之法,即鲸鱼与海豚之上下身法,即降喉之法,“若要喉头永不抛,打遍天下众英豪”。

练通任脉、督脉。

熊经鸟伸:脊柱在垂向上垂挂如熊立

          在纵向上伸展如鸟飞,在横向上撑裹如熊抱;


4、鼍形:

    鼍,扬子鳄的古称; 对于在地面上爬行的动物,脊柱除了有纵向抻拉之力、有横向撑抱之力,还有左右扭错之力,如形意之鼍形,实为鳄鱼左右翻滚、撕咬之脊椎扭转压缩。张恩贵之动作,崔有成之叁拳,皆为此理;意拳中的:沧海龙吟(又名神龟出水),也是指这个。

 

对于直立行走的人来说,还是不够,因鸟伸之力与上下之力重合,

所以,人需要求取一个前顶后靠的劲儿,才能做到动态的随遇平衡。

人的直立行走,自然利用了脊椎扭错之力,所以前辈有名言:打人如走路;崔叁拳也是这样的。


5、与拉筋的不同:拉筋是外力作用法,程度难以把握;我们是内力作用,自己把握程度,在自己忍受程度内,不至于受伤害。

庄子与华佗都认识到了筋骨锻炼的重要性,要求世人向动物学习,锻炼筋骨; 

与拉筋、牵引等外在的锻炼方法不同的是:

庄子与华佗的筋骨锻炼依靠身体内部的力互争,练的是脊柱与躯干上的筋骨内撑外抱,是体内的抻筋拔骨,没有依靠外力;

而拉筋、牵引等方法利用的是外力,这个是芗老拳学与后学的本质不同;

拉筋、牵引:依靠外力互争,拉的是四肢的筋骨;

前者让人锻炼回复动物之本能,后者拉伸局部肢体的筋骨,二者看似理论相近,效果却有着云泥之别。

 

再论拍打:

《黄帝内经-灵枢》第七十一篇之邪客

黄帝问于岐伯曰:人有八虚,各何以候?岐伯答曰:以候五脏。黄帝曰:候之奈何?岐伯曰:肺心有邪,其气留于两肘;肝有邪,其气流于两腋;脾有邪,其气留于两髀;肾有邪,其气留于两腘。凡此八虚者,皆机关之室,真气之所过,血络之所游。邪气恶血,固不得住留。住留则伤筋络骨节;机关不得屈伸,故痀挛也。

 

拍打八虚,然后在八虚放血,是内经所载。五脏有邪气,可从八虚治之。

具体练法:参见博文:巨浪翻腾-人体内动锻炼的根本法

 

伸筋缩骨之锻炼:

动与不动,不动之动:皮包血肉筋束骨,筋骨的锻炼一定是静态的整体的,或者是微动的,或者是涨缩的,骨撑起,筋缠裹;骨缩合,筋拉伸。肌肉的运动是动态的局部的。

伸筋缩骨之锻炼:骨架要撑,关节处两块骨头要缩合,逢窝必夹,用意夹紧,而非拼紧;遇节必顶,伸筋缠裹。

动愈缓而神愈全:动作愈缓慢,外形越小,内在的神意越足;形小意大;

 

 

 

附录1:胡海牙阐释真人呼吸以踵

http://wenku.baidu.com/view/28ba7b2e4b73f242336c5fc8.html

在古代丹书中有许多遮遮掩掩的地方, 比如庄子所言的“ 真人呼吸以踵” , 就被无数人解释过, 越解释越含糊, 因为用脚后跟呼吸, 在生理上实在讲不通。于是有人聪明地说这个 “ 踵” 字是用来比喻呼吸之深沉, 一直深沉到脚后跟。还有人说这个“ 踵” 是“ 接踵而来” 的踵, 用来比喻呼吸的连绵不断。搞来搞去, 说成是文学修辞, 就将庄子小看了。
我在年轻时到各处名山寻访道友, 曾遇到这样的事情, 有的人将“真人呼吸以踵”演变成一套功法, 就是将意念放在脚后跟、腿肚子上, 日夜守住, 他们认为这是庄子的真义, 结果身体后来都出了毛病。真是“不遇名师莫强猜”呀。
先师陈樱宁曾于六十年前将西派李涵虚的文集全部校点了一遍, 重新刻印发行, 以自己的号召力向道友们推广。老师为什么下这一番气力, 因为在这套文集中有些东西是别人不讲的, 比如这“ 真人呼吸以踵” ,李涵虚讲解为, 脚跟处正是阴跷脉的所在, 迎合上古代丹诀“ 当呼吸之机, 我则从阴跷迎归炉” 就可以明白“真人呼吸以踵”的所指了。
上面这一段是我提炼出来的, 李涵虚在书中可是兜着圈子说的, 他在专讲“ 真人呼吸以踵”
的篇章, 只说是“接踵而来” , 却又在别处将这阴跷脉的道理点出。虽然遮遮掩掩, 他这样已是难得, 但光知道个阴跷脉并不能使人受益, 我那些身体出毛病的道友, 实际上就是知道了阴跷脉, 才去意守的。抚查今人, 倒显得古人对丹法诀窍持保守态度, 就确有道理了。李涵虚只是指了个大概,却没有将底细彻底透露。阴跷脉的根源在于阴跷, 舍本求末肯定不对, 所以意守脚跟上的阴跷脉会出危险。阴跷中发生作用, 连带阴跷脉, 在脚跟一定会有感应, 其实何止脚跟, 全身都有感应。“真人呼吸以踵”一句是借着脚跟来暗讲阴跷的。先师陈樱宁曾点评古代丹书: “阴跷一穴秘不宣。”阴跷即针灸时的会阴穴, 若得此穴种阳之口诀, 则肾脏生殖系统立刻变弱为强。难道为人有益, 也可成为秘而不宣的理由吗? 翻看古丹书, 甚至还说下“ 轻泄者必受天殃”一类的威吓言语, 此穴位置曾由先师陈樱宁作文明确指出,并不曾受什么天殃, 何以用词如此严厉, 就有些令人不解了。
其实天殃之说, 主要是古人心存顾虑。阴跷有种阳之功,能上下滋补, 能养精蓄锐, 但祸兮福所倚, 福兮祸所伏, 对丹法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福满后便要生祸, 因为肾阳强盛后, 淫欲也跟着旺盛, 常人十之八九都按捺不住, 于是阴跷功能就作了发泄的资本, 在情欲的催促之卞, 一损再损, 直至真元耗尽。那些意守脚跟的荒唐做法,好在离题万里, 伤害还不至于如此之大。
未发挥寿世效能, 反成追命毒药, 所以对于阴跷一穴古人秘而不宣。得阳后作乱者已然不对, 更有不通种阳之法, 胡乱行去, 便真如举刀自伐了。
先师陈樱宁在六十年前已公开点出此穴位置, 但并未写出详尽口诀, 令人不能得法, 只根据先师文章一味意守此穴,这和意守脚后跟又有什么区别? 结果徒扰精神、作乱生理。将意念死死集中在阴跷, 不知道火候口诀, 结果肾气下垂, 一旦行房事, 身体精华尽出, 其亏损更不可想像。先师的一句开明之语, 却被今人搞得轻重莫辨、是非不明了。为敲钟示警, 我接先师六十年前话头, 将这阴跷一穴种阳之法的关键公布出来,以免今人手拿先师文章胡乱猜想, 将丹法和自己身体双双糟踏。阴跷种阳之法不是直奔阴跷穴, 而要有静坐为基础, 静坐之法我在《载沉载浮听皮肤》一文中已详细讲解, 读者可自去查阅。当静坐到一定时日, 生理自然会起种种反应, 到这时常人便不知该如何剪裁, 解决这何去何从的问题就是口诀的用处了。逢当周身上下都有反应, 要明了辘辘跳动不已的腰间才是下手处。腰间热辘辘似有一物, 气也好, 神经反应也好, 只将这似有还无的一物以意送人阴跷穴, 不要纠缠什么腰间到阴跷的路线, 更不要琢磨什么路线的宽窄, 在体内搬来运去是丹法的大忌。只要一闪念, 腰间热力便已到了阴跷, 如在山中一叫, 四处都有回声, 人身本处处贯通, 并不存在什么特定路线。腰间热力一入阴跷穴, 像小草发芽般有微微的动感, 又像是下小雨时阴阴静静的光景, 先师陈樱宁曾用“ 擎擎”两字来形容, 这两字用得极好, 那种感触非动非静, 在动静之间。只要阴跷中感觉一到, 从此不去理它, 只安安稳稳地坐下去,阴跷中的感觉自然又会反射到全身。
这时全身如泡澡般舒泰, 胸腔腹腔的感觉好像刚饮了酒, 这是精气神在蒸腾互化, 只管宽心享受其中, 自然就有受益。正如惊蛰一声雷响, 处处都有生机, 因这一穴, 遍体经络皆有感应。阴跷一穴与周身是这等关系, 并不是将阴跷中的感触煞费苦心地牵引到一处一处。许多人往往迷惑于丹经中的“运转” 、“采摘”之语, 所以一有感触, 立刻按照从医书中看来的经络路线图搬来运去, 导引不止。其实丹经中的“运转” 、“ 采摘” 只是一种比喻, 如果真的凭着顽固的意念在内脏中摘摘采天, 身体岂不乱套?

真正的丹法, 并没有一处叫人呆板执行, 扭捏作态。得阳后贵在能平心静气, 不生邪念意淫,便能有感而遂通之灵。此阴跷一穴种阳之法, 是道家回春秘诀, 但只是其一, 尚有其二。得阳后要趁此机会, 向上一悟, 求其大道, 方能免阳旺施淫, 方补即泄的危险。那已是更上一层之事了, 要名师点拨之巧,需耳提面授, 非文字所能解决。但晓得道不止于种阳, 总是不错。

 

附录2:载沉载浮听皮肤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0f89d90100lhh9.html

 

应无所住总结站桩呼吸方法:

呼吸本于自然,由小脑运动中枢控制,而非由意识控制 ;

站桩中也是如此,顺乎自然,“气以直养而无害,劲以曲蓄而有余” ;
然,当呼吸之机,意识予以配合,如筋膜之松紧,小腹之凹凸,命门之开合,会阴之收放,臀部之提坐,重心之微动。
李仲轩所谓力丹田,胡海牙所谓接踵而来,庄子之真人呼吸以踵,老子之婴儿之握固,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凡此种种,皆此体呼吸(全域性呼吸)之谓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