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CNS一周论文推荐

 周婷111 2018-12-06

科技君说

赶路的时候,总希望有人为自己留一盏灯,有光,有方向,有温暖。


《CNS一周论文推荐》,甄选《Cell》《Nature》《Science》三大刊中,与生命科学相关的文章,助您了解各种疾病、动植物、微生物的最新研究进展和技术突破,及时跟踪最新科研动态,期待成为您科研路上的一盏灯。


第25期解读,供您参考~



本期速览:

《Cell》-2018.11.29

1. 寡肽信号通过TbGPR89驱动锥虫群体感应

《Nature》-2018.11.30

2. Stella通过阻止DNMT1介导的从头甲基化来保护卵母细胞表观遗传特性

《Science》-2018.11.28

3. 结肠上皮细胞代谢塑造肠道微生物

4. 人结直肠癌的单细胞多组学测序和分析

5. 病原体对TAK1的阻断,可引起依赖半胱天冬酶-8的D蛋白切割,及细胞凋亡

6. 苍蝇的文化:果蝇的看似因循守旧的社会学习预示着长期的择偶传统

7. 免疫系统限制肿瘤内遗传异质性



《Cell》


1

标题:

  • Oligopeptide Signaling through TbGPR89 Drives Trypanosome Quorum Sensing

  • 寡肽信号通过TbGPR89驱动锥虫群体感应


关键词:

锥体寄生虫、寡肽、群体感应


解读内容:

锥体寄生虫通过群体感应(QS)在宿主血液中产生可传递的“粗短体型”的表型,来控制它们自身的毒性强弱及扩散传播。然而,引起QS信号的粗短体型诱导因子(SIF)及其接收机制还是未知的。虽然锥虫缺乏G蛋白偶联受体信号,但研究者发现一种表面GPR89家族蛋白,它可以控制“粗短体型”个体的形成。TbGPR89在血液中“细长体型”锥虫体中表达,这些蛋白会接收SIF信号。当TbGPR89异位表达时,TbGPR89通过依赖SIF通路,诱导“粗短体型”个体的形成。研究者对TbGPR89的结构模型进行预测,意外地发现它们与寡肽转运蛋白(POT)相似。并且当TbGPR89在细菌中表达时,TbGPR89会转运寡肽。相反,在锥虫中表达大肠杆菌的POT会诱导寄生虫分化,并且体外实验中寡肽会促进形成“粗短体型”的个体。此外,锥虫寡肽酶的分泌表达会产生旁分泌信号,加速群体内“粗短体型”个体的形成。综上,锥虫通过TbGPR89接收SIF——即肽酶产生的寡肽,触发群体感应信号。(解读:傅涛)


刊发时间:

2018.11.29

原文链接:

https://www./cell/fulltext/S0092-8674(18)31397-7




《Nature》


2

标题:

  • Stella safeguards the oocyte methylome by preventing de novo methylation mediated by DNMT1

  • Stella通过阻止DNMT1介导的从头甲基化来保护卵母细胞表观遗传特性


关键词:

Stella因子、卵母细胞、DNMT3甲基化转移酶


解读内容:

哺乳动卵母细胞产生后,随着它的生长,DNA甲基化也逐渐增加,这个过程主要由DNMT3——一种全新的DNA甲基转移酶介导。与精子和大多数体细胞的基因组不同,卵母细胞的基因组在转录惰性区域是低甲基化的。然而,卵母细胞的这种独特的甲基化特征是如何被决定的,它对早期胚胎发育又有什么贡献,都还无从得知。该项研究展示了Stella因子在小鼠卵母细胞甲基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这里的Stella因子是女性生殖能力的要素。缺乏Stella因子的卵母细胞,会发生全基因水平的过度甲基化,甲基化甚至会发生在那些不活跃基因的启动子区域。这种超乎寻常的甲基化会被两细胞时期的胚胎部分遗传,损害合子基因组激活。从发生甲基化机制上讲,Stella因子的缺失导致DNA甲基化调节因子UHRF1的移位核积聚,从而导致DNA甲基化转移酶DNMT1的定位错误。遗传分析证明,UHRF1和DNMT1,对于缺失Stella因子的卵母细胞而言,是促成卵母细胞甲基化异常的主要因素。因此可以得出结论:Stella通过抑制DNMT1和UHRF1介导的从头甲基化,保护了卵母细胞,使之拥有一个正常的表观基因组。(解读:赵书华)



刊发时间:

2018.11.28

原文链接:

https://www./articles/s41586-018-0751-5



《Science》


3

标题:

  • Colonocyte metabolism shapes the gut microbiota

  • 结肠上皮细胞代谢塑造肠道微生物


关键词:

结肠上皮细胞、肠道、微生物


解读内容:

肠道微生物群的失衡可能导致多种疾病,但是维持体内平衡的机制尚不明确。了解免疫系统如何维持结肠的内稳态十分重要,因为肠道内富集人体最大的微生物群落。高通量测序的最新进展将这种微生物群落的失衡(失调)与人类的许多慢性疾病联系在一起。然而,如何定义结肠中的平衡微生物群落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因为结肠中的微生物群落高度多样化,个体之间存在差异,并且随着饮食的变化而变化。反过来,不知道结肠内平衡菌群的特征,便会阻碍我们去了解,是哪些免疫功能和细胞类型在帮助维持结肠内稳态。最新研究表明,结肠细胞代谢充当了控制开关,在体内平衡和肠道菌群之间起着中介作用。在体内平衡过程中,结肠细胞代谢如果被导向氧化磷酸化,就会导致上皮耗氧量高。随之而来的上皮缺氧有助于维持由专性厌氧菌主导的微生物群落,由此将纤维转化为被宿主吸收的发酵产物。如果改变结肠上皮代谢的情况,增加上皮的氧化,就会推动兼性厌氧菌的扩张,这是结肠生物失调的一个标志。肠道病原体破坏结肠道细胞代谢,从而逃避肠道微生物群的生态位保护。反之,一种恢复结肠细胞缺氧状态的新陈代谢重编程,可能成为一种很有希望的新疗法,可以在多种疾病中重新平衡肠道菌群。(解读:彭雪)

刊发时间:

2018.11.30

原文链接:

http://science./content/362/6418/eaat9076

4

标题:

  • Single-cell multiomics sequencing and analyses of human colorectal cancer

  • 人结直肠癌的单细胞多组学测序和分析


关键词:

人结直肠癌、单细胞、多组学


解读内容:

虽然基因组不稳定性、表观遗传异常和基因表达失调是结肠直肠癌的标志,但目前尚未在单细胞分辨率下同时对以上标志特征进行分析。运用优化的单细胞多组学测序方法,肿瘤原发、淋巴和转移的多区域采样,研究者深入解析瘤内异质性之外的特性。全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在单个遗传亚系内相对一致。在研究者测序的10名患者DNA中,癌细胞的全基因组DNA去甲基化模式是一致的。癌细胞的DNA去甲基化程度明显与两种密度指标相关,其中一个是正常组织的异染色质相关组蛋白修饰H3K9me3的密度,另一个是长的散在核元件1的密度。该项研究阐释,基于单细胞多组学测序,我们有可能重建遗传谱系及追踪其表观基因组和转录组动态。(解读:莫宗超)


刊发时间:

2018.11.30

原文链接:

http://science./content/362/6418/1060

5

标题:

  • Pathogen blockade of TAK1 triggers caspase-8–dependent cleavage of gasdermin D and cell death

  • 病原体对TAK1的阻断,可引起依赖半胱天冬酶-8的D蛋白切割,及细胞凋亡


关键词:

D蛋白限制性水解、半胱天冬酶、细胞毒性控制


解读内容:

D蛋白限制性水解(GSDMD)产生的N端成孔片段,控制巨噬细胞的焦磷酸化(与毒性相关)。GSDMD,是通过炎性小体激活半胱天冬酶-1或-11来进行的。目前还不清楚巨噬细胞GSDMD是否可以通过其他机制进行。该项研究描述一个控制GSDMD的附加途径。耶尔森氏菌效应蛋白——YopJ,对TAK1或 IκB激酶(IKK)的抑制,引起GSDMD过程中的RIPK1-和半胱天冬酶-8依赖性切割,随后导致细胞凋亡。GSDMD也会导致NLRP3炎症小体依赖性白细胞介素-1β的释放。因此,半胱天冬酶-8充当GSDMD驱动细胞凋亡的调节器。此外,该项研究确定了TAK1和IKK活性在控制GSDMD切割和细胞毒性中的重要性。(解读:曾振华)

刊发时间:

2018.11.30

原文链接:

http://www.docin.com/p-2144783847.html

6

标题:

  • Cultural flies: Conformist social learning in fruitflies predicts long-lasting mate-choice traditions

  • 苍蝇的文化:果蝇看似因循守旧的社会学习反映了长期的择偶传统


关键词:

文化认知、果蝇、文化驱动、求偶偏好、交配传统


解读内容:

尽管动物文化的演化已有理论依据,但除哺乳动物(鲸)和鸟类(鹦鹉)之外,我们对其他动物文化传承的过程知之甚少。大多数有文化传承特性的动物具有高水平的认知能力。也有认知水平较低的高级物种,对它们而言,文化很容易通过传递和复制等基本方式来进行。该项研究提出动物文化驱动机制理论,并通过果蝇实验进行验证。实验表明,果蝇有五种认知能力,使它们的求偶偏好可以跨代传递,这种认知可潜在地使求偶偏好变得更加持久(持久的传统是文化的主要标志)。传播链实验验证了局部文化传统出现的模型,表明这种社会传播可能导致最初的中性特征变得具有适应性,因此对复制和从众的文化认知方式构成强选择。这个观点其实在几十年前就已经提出来了,但此前一直没有找到经验证据来支持。(解读:杨战功)


刊发时间:

2018.11.30

原文链接:

http://science./content/362/6418/1025#

7

标题:

  • The immune system profoundly restricts intratumor genetic heterogeneity

  • 免疫系统限制肿瘤内遗传异质性


关键词:

免疫系统、Tcell PD-1


解读内容:

肿瘤发展过程中会受到免疫系统的选择压力,因此确定免疫系统如何影响肿瘤的克隆异质性至关重要。一般肿瘤细胞在基因和抗原表达方面表现出差异。本研究应用多颜色条带标记策略,来研究MYC驱动的B细胞淋巴瘤的生长,这种淋巴瘤具有高度的肿瘤内遗传多样性。在活体成像技术的支持下,研究人员观察到淋巴瘤亚克隆在骨髓中生长为固着细胞,为肿瘤多样性创造了一个分隔的空间结构。研究人员还利用多色标记和全外链测序证明,免疫反应强烈限制肿瘤内基因组多样性,利于体现克隆优势。这是一个通过选择压力,消除具有更强免疫原特性的细胞,并通过表位扩散进行扩增的过程。抗PD - 1治疗也缩小了肿瘤内的多样性。研究结果直接证明免疫压力影响肿瘤内遗传异质性的水平,并对治疗策略的设计有重要意义。(解读:彭丹)


刊发时间:

2018.11.30

原文链接:

http://immunology./content/3/29/eaat1435


审核:李瑜琪

编辑:市场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