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銀|金光璀璨燕下都

 RK588 2018-12-07

河北易縣燕下都辛莊頭30號墓金器


  

燕國,血統高貴,是召公奭的封國;歷史悠久,是兩周封封的諸侯國中國祚最長者。西周初年封封之時,都城位於今天北京房山琉璃河,稱為“燕上都”。戰國時代成為七雄之一。河北易縣東4公里處,有一處戰國晚期的都城遺址,始建於燕昭王時代的公元前311年,直到秦統一止,這裡都是燕國都城所在地,稱為“燕下都”。“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荊軻刺秦,太子丹送別就發生在這裡。因此留下了豐厚了文化遺存。74cm高的大鋪首,是目前已知所有鋪首中的最大者,展現著當年燕國宮殿的氣勢;九女臺16號墓出土了九鼎八簋組合,雖然是陶質的明器,但也足以體現當年這裡在燕國的地位之重要;而辛莊頭30墓出土的80件金器,則是戰國時代中國金器、中原與北方遊牧民族間交流的重要代表。

燕下都遺址出土的大鋪首


燕下都遺址九女臺16號墓陶仿青銅九鼎八簋組合

 

辛莊頭30號墓,早年被盜,盜墓賊洗劫墓葬以後縱火,因此毀壞嚴重,墓主信息已經無法獲知。墓為南北向中字形大墓,出土了七鼎六簋陶仿青銅禮器組合,顯示出墓主作為燕國高級貴族的顯赫地位。劫後餘生的80件金器,讓我們一窺戰國晚期,燕國與北方遊牧民族間文化交流的一角,金器背面的刻銘,也是研究戰國晚期燕國度量衡的重要資料。河北博物院在常設陳列《慷慨悲歌——燕趙故事》中選取了其中具有代表性的部分向公眾展示。

 

這些金器,背面有橋形鈕,應該都是做飾品使用的,以捶揲形式成型,鏨刻出紋樣,部分金器還有掐絲、炸珠和鑲嵌工藝,與中國本土傳統的金器製作技術有所不同。這些金器無一不帶著濃郁的外來文化元素,顯示出墓主對於異域文化濃烈的喜好,甚至墓主本身就是胡人。這些金器,有一部分應該是原裝進口貨,一部分是中土仿製。




胡人形象金飾




大角羊金飾片

這種金飾片在西漢的多座諸侯王墓葬中也有出土,比如盱眙大雲山江都王劉非墓、廣州南越王墓、滿城中山靖王墓、徐州獅子山楚王墓和莒縣漢墓


江蘇盱眙大雲山江都王劉非墓出土的大角羊金飾片

(邊緣有掐絲、炸珠和鑲嵌)


廣州南越王墓出土的大角羊金飾片


河北滿城中山靖王墓出土的大角羊金飾片

(邊緣有掐絲)


徐州獅子山楚王墓出土的大角羊金飾片




嵌綠松石半球形金飾




掐絲半球形金飾片




一虎二羊嵌綠松石金飾




後肢反轉的馬紋桃形金飾片




撕咬與後肢反轉的馬紋金帶扣/金帶板

這種金帶板在西漢早期一些高級墓葬中也有出土,比如徐州獅子山楚王墓


徐州獅子山楚王墓出土的後肢反轉馬紋/撕咬場景金帶板




有角的猛禽頭形金飾




後肢反轉的動物紋半球形金飾




圓形狼撕咬後肢反轉的鹿紋金飾片




金柄鐵劍(有掐絲、炸珠和鑲嵌)




渦紋金箔




金泡(個別有掐絲)




嵌綠松石圓形金飾片




可能是獅子頭,如果是獅子,這將是中國境內已知最早的獅子形象




金鑲玉飾件,可能是鐵器的飾件




嵌綠松石金管形器




圓形大角羊紋金飾片




帶軸圓形金飾片(軸有掐絲)




撕咬與後肢反轉的馬紋銀帶板




掐絲、炸珠和綠松石耳墜

這是中國最早的一批炸珠工藝的金器,可能是原裝進口貨




本文只做看展照片分享,對於這些金器的製作工藝和文化內涵,擇機做詳細解讀。

所有圖片無自由版權,借圖請函:musinger@foxmail.com




聚珍賞器,一期一品,看展分享。

歡迎關注,歡迎支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