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执着”的思考

 为什么73 2018-12-07

关于“执着”的思考

勤劳练字的小书童 正安文化 今天


在佛法中,执着分为两种:一种叫做法执,另一种叫做我执。


该怎样看待自己的执着?执着带来的分别心该怎样去除?怎样超越法执和我执的障碍?......


看到大家在书道群内热烈交流这一系列话题,赵归元老师也按奈不住心中欢喜,加入其中。赵老师平日里除了指导和监督同学们勤奋练字以外,还时常在群里跟大家一起聊天,言语间流露出一种笑对人生的积极心态,于是产生了以下精彩的分享。


执着与分别心

赵归元老师:

不觉的认真叫执着,觉知的执着叫认真。各自认领,你是认真,还是执着呢?


文臻同学:我感觉自己以前是执着,完美主义,超出能力和资源范围也在所不惜。现在正在从执着去往认真的路上,开始意识到自己能力有限,尽心尽力就好。

赵归元老师:

在没有修成正果之前,要清晰地拎着“执着”上路。在没有到达目的地之前,“执着”是前行的驱动力,是一个很好的理由或意义。真实地活着,做自己想做的,做自己能做的,不自欺。


潜实同学:老师,经常拌嘴是不是法执?

赵归元老师:

以后不要随便说别人执着,要看他是不是在觉知的当下。任何事情被说成“唯一、绝对、不可能、我是对的、你们都不对……”时,就陷入了执着。事不辨不清,理不辩不明,不产生情绪的辩论都是鼓励提倡的,一但有情绪,就当真了,这个“当真”是执着里的法执。充耳不闻,熟视无睹,是我们常犯的毛病,又聋又瞎还爱瞎嚷嚷那是狂犬,哈哈哈~


希望心不灭

赵归元老师:

不轻易表扬自己,也不轻易否定自己。重要的是清晰自己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带着这颗希望心一起上路,不住不留,一直向前。一个人不要活在表扬认同里,也不要活在批评否定里,活在自己的希望里,让希望心不灭。


区分能力与分别心

潜实同学:很容易产生分别心,如何做比较好?

赵归元老师:

分别心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叫区分能力。有区分能力的人是对事物有认知深度的人。但是,这个认知深度被利用了,被“我知我见”利用就是执着。你的焦点在哪儿?如果把分别心转换一下能量,把焦点放在外面,以事实真相为导向,那么这颗分别心就成了一种区分能力。

所以,一个人的区分能力在于他对事物的认知深入能力够不够,区分能力越深,他对事物的把握能力越高。比方说,在学毛笔字的时候,你对笔墨纸砚认知越深越精准,对它的驾驭能力越高。区分能力被你所用,成了你的擅长,激活了你的天赋。

而活在自己的区分里,就成了一种执着!“这怎么不符合我的标准?”“我明明看到这样一个点啊”…… 如果是这样一种说词,就是活在“我知我见”里了。以事实为导向,以外在事物本身为导向,就成了一种很好的能力。活在以自己为中心的世界里,认同自己否定外在事物的时候,就成了一种障碍,就会看不清、看不准。

每个人都有他的天赋能力,不要否定任何能力。我们以自己为中心的时候,就是障碍。因为人最根本的问题是在他认为一切是真实常有的,把虚幻的东西当成真实的时候,就容易起分别观念。

这个世界最根本的法则是一切事物本身是空性的,因为缘起于各种条件和合而成。所以说,如果在根本观念上不解决分别心,那么在日常生活中体现的矛盾问题会突显一些。这些突显的观点就会成为生活中的障碍,让我们不得自在,被法所缚。

机缘成熟了,给大家讲讲《书道心学》,也可以说是书法心理学,说心理学大家容易理解,书法中说的“字如其人”就是中国早期的心理学。


感受与痛苦

欣然同学:这些天正好有“分别心”的疑问,听老师讲完,这会儿有点开窍。当我心生分别时,随之而来的是难受和痛苦。

赵归元老师:

难受或好受,都是感受。活在感受中,就容易产生情。情丝难断,时间一长,情绪随之而来,终日活在过去的情绪中,爱憎恨愤怒怨恐惧忧,这就是众生的现实生活。活在过去的感受中,是痛苦的根源。剪不断,理还乱,整日不开心。


允许与目标

瑾言同学:允许难受,允许舒畅,允许高级,允许低俗,允许自己是个凡人,有很多不足。老师的“允许”,会是我颓废和不进取的借口。

赵归元老师:

不要搞错哦!所有的允许是在建立方向目标之后,在不离方向去达成目标的过程中,不管发生什么,我都如是接纳。这是允许。没有方向目标的允许是逃避,迷茫无力的借口。还有一句话叫“竭尽全力到无能为力”,努力过了再说允许,这是对个人来说。而对自然界来说,要无条件地允许,允许以它的规律来呈现它想呈现的一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