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写一篇关于压力的文章啦! 在中国,960万平方公里上的父母们,似乎不约而同地奉行着同一个道理,那就是: “孩子,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 所以,我们不单喜闻乐见外在的压力,来自中考、高考、老师的压力、同学竞争的压力,而且,我们还生怕这些压力不够,于是,自己再一屁股坐上去,狠狠加码: 第一、频繁约谈老师(看好,是频繁吆) “老师,您要多多关注我儿子呀,这孩子稍不关注,他就懈怠了......” 第二、餐桌训导 “你看看人家隔壁姐姐,听说呀,这次高考一模数学考到130呀,很厉害,能考上复旦呢,你也要努力,别尽跟那些不学无术的同学学习,这榜样呀,就在你隔壁......” 第三、时刻贯彻,高标准严要求。 “妈,这次我数学考了98分!” “嗯,这次考得是有一点点进步。不过,也不能骄傲呀。(后半句才是重点) 好大学和赖大学,很多时候,就是一分之差!” 哈哈,似乎全天下的父母,都是思想政治课教员,惯会拧着眉头操心,生怕一时宽厚,留了条小小的缝,孩子就翘了尾巴,反了天,变了孙猴子,钻了空子。 所以,我们常常一招鲜吃遍天: 孩子成绩下降了,给压力; 孩子成绩上升了,给压力; 孩子早恋了,给压力; 孩子当班干部了,给压力; 孩子学习态度不好了,给压力; ...... 似乎太阳底下,就没有“给压力”解决不了的孩子。 每每孩子的成长出现问题时,我们反思的第一个问题,一定是: “老师,我是不是对他太宽松了?” 但事实的真相究竟是什么呢? 一起来看看吧: 首先,孩子们的压力真的很少吗? 谈到这个问题,你也许会说,赵老师,我们受苦受累,给孩子提供好的物质条件,让他衣食无忧,唯一的要求,就是把书读好,除此之外,什么心都不用操,什么责任都不用担,小小年纪,何来压力?! 是的,如果从“吃饱喝足”这4个字来看孩子,似乎真应该是这样的。 但人的生活,不仅仅是生存问题,还是怎样活着的问题。 所以,如果你肯换一个角度看,也许你会看到一个一直以来被你所忽略的事实,那就是: 我们的孩子们,他们无时无刻,不在接受着成长的考验,承受着压力。 有一个初一的小男孩。 他从小体弱,内向敏感,却非常要强,他很看重自己在群体中的表现,但又羞于表达,跟同学打招呼,声音都很小,对方常常听不清,只是茫然地看着他。 有时又内心矛盾,觉得见谁都一副笑嘻嘻的样子,一点都不酷。 班里搞时政活动,他认真做了准备,可是,同学们都嫌他高,不愿和他结为一组,他又深深地失落。 他讨厌老师处理事情不合理,总是板着个脸,所以,数学题不会做,也不去问老师,错题不改,数学成绩全班倒数。 可是,每次考试完了,他却会默默地把优异者的名字,写在自己的本子上,难以释怀。 他在班上,常常一周的时间,都无人交流,非常苦闷。 可是,仅仅两年前的小学时期,他还是一个聪明而优秀的孩子,深受老师同学的喜爱,常常跟妈妈讲: “妈妈,我长大后,要带你去美国!” 青春期的到来,学校环境的转变,让他面临了新的压力。 还有一个男孩子,他长得高大而健壮,性格活泼喜乐,爱恶作剧,但并无恶意。 他喜欢和同学互动,喜欢赢得同学对他的关注,可是,他总是很笨拙,似乎永远都掌握不了一种有礼有节而充满温情的交往方式。 他总是兴奋地拍对方一下,开心起来,就乱叫一通,他宁愿用手指一遍一遍地捅前排的同学,也不会,细细地端坐在那里,跟人家聊天。 所以,招来的都是白眼。 他懵懂局促,不知道自己错在了哪里。 于是,他开始慢慢地把自己摆在了一个自己认为自己应该呆的位置:非主流。 作为一个小学三年级的男孩,他还不知道,这3个字将对他的学业和人生产生怎样负面的影响。 还有一个高中的女孩。 上初中的时候,她问妈妈,是不是我学习好了,同学们就会喜欢我? 妈妈答是,想借此来激励她。 于是她很努力很努力,渐渐地,她成为了一名优等生,可是,她依然与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 她很苦恼,常常把这个错放在自己头上。 中考时,她发挥失常,进入了一所普通高中,周围的同学懒散而懈怠,她紧张到下了课,都不敢学习,不敢做作业,因为她害怕被排斥。 她在努力用自己的方式取悦环境。 另一个初三女孩则因为分班,失掉了之前的主角地位。 班里来了一个女生,比她优秀,比她漂亮,比她聪慧,比她更会做人,同学老师都环绕赞美,看上去完美无瑕,无懈可击,啊,那一年的时间里,她简直生活在地狱里。 每天早上骑车上学的路上,她都在心里默默祈祷,希望那位志得意满的女生--biu--地一下消失掉。 一位妈妈好心给女儿报走心课,希望帮她进步,没想到,孩子这样拒绝她: “妈妈,我不想进步,因为那样的话,会脱离同学。” 还有很多很多类似的故事。 我们习惯于透过“学习”这一个小孔来看孩子,看起来,哇,真的异常简单,“你是学生,你的任务就是学习!其他的都不要想!” 可是,事情却往往不是这么简单。 每一个孩子都生活在一个社会中,即便校园再纯净,也不是伊甸园,它是社会的一个缩影,是一个小社会,这里有世俗的竞争,有虚荣,有充满人性的教师,有来自不同家庭,不同文化背景的同学,会有嫉妒、争斗、倾轧,优越与卑微...... 每一个孩子,从进入学校的那一刻起,他就已经开始成为了一个社会人。 跟我们成年人一样,在并行的两条轨道上奔跑,只不过一条叫工作,一条叫成长。 他们不是压力不够,而是小小年纪,还没来得及准备,就被猝然推上场,他们匆忙打点自己,笨拙地,想要融入外在,融入群体,得到认可,哪怕,这份匆忙中,有很多盲目、违心与虚荣。 你可以讲他们很傻,很矫情,抗压能力不行,可是,你不得不承认,他们一直在以自己理解的方式来应对困境。 可是,这个时候,外患重重的时候,我们又给予了孩子们什么? 一位高三的女生曾经给晓华老师发来长长的一段留言,在留言中,这位平时看起来,老练从容的女生,这样回顾自己的家庭教育: 从小学开始,每天回家就被逼着写作业,每一天都听着妈妈在旁边叨叨叨”你不学习你想干嘛!不好好读书以后你出去社会你什么都不是!“可是,妈妈越是这样,我就越不想学习。后来,开始把房门关起来,一回家就关的那种,一关就是好多年,是那种我和爸爸妈妈还有弟弟都不是一家人的感觉。那时候,妈妈还经常拿别人家的孩子做比较”你看***怎么样怎么样,多好多好,你看看你,怎么就不学学别人!“有一次把我逼急了,我就说,”别人家的孩子那么好,你去让她当你女儿吧。“ 因为这样的戾气,她曾经很多年生活在孤独中,跟妈妈不能交心,学习的时候,也无法静心,遇到任何的高大上,都要反着来,逆着来,否则,我就心不顺。 年幼的她并不知道,这一点一点反着来,反着来,就把她的大好年华耽误过去了。 一句“为了你好!”,却把孩子逼上梁山。 上文中那位初三女孩,那一年,她成绩节节下滑,妈妈崩溃,常常哭天喊地地指责她,她备受摧残,上课看到那位女生淡然、专注的背影,自己就手心出汗。 赵老师常常讲一句话,要呵护一个人内心中的善。 因为善念难得,而人性是复杂多变的。 内忧外患之下,不要说孩子,即便是成年人,也很难坚守信念,而不释放出人性中的恶意、堕落、叛逆、极端、暴戾。 所以,面对孩子,我们要更多一点担当,什么叫担当?就是, 第一点: 不要让他腹背受敌,而要变成他的靠山。 讲一句严厉的话: 我们给孩子施加的每一寸压力,都源于我们自身的软弱。 我们就像坐在一匹马上的人,狠狠抽着鞭子,只为这匹马,把你拖出险境,拽出泥潭,化解你的无助和恐惧。 所以,不要给他已经负重的身子上再添上一个包袱;不要把自己的焦虑、恐惧,生活的无望,都施加在他的身上;别趴在他的背上,渴望他帮你负重。 而要让他在外面打完仗,打了败仗,后退后退再后退时,发现自己身后,还有一堵坚实的墙和一个温暖的怀抱。 这样才好,吃饱喝足,养精蓄锐,出去奋斗。 第二点: 我们还要教会孩子如何面对压力。 生活中,经常会有人用一种简单的二元论来衡量生活,比如: 要么爱,要么就恨;要么离开,要么就苟活;要么狠抓,要么就放手;要么拥有,要么就毁灭...... 放到教育上,我们要么就不停不停地给孩子压力,从他身上榨出分数;要么,我们就推翻一切,骂应试,骂学校,最后,带着孩子,从公立转到私立,从私立转到国际学校,从国际转到小众,从小众,最后,索性转回家,拉着孩子,回归山野,寻找自己梦想中最纯粹最不惨杂质最没有压力的教育理想去了。 看似决绝,实则软弱。
教育,某种程度上,是为一个孩子进入社会做准备。 脱离社会的教育,是禁不住推敲的;脱离社会的人,自了汉,也不是我们要推崇的人。 所以,有压力是一件好事,它们激活你的潜力,塑造你的性情,让你籍由每一次狠狠的奋斗,超越自己,成为更好的你! 它们让你从小我,走向了波澜壮阔。 就像那句话讲的: 凡打不死你的,都必将使你强大。 但是,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曾经大吼大叫,要孩子能够扛得住压力,顶得住风波,但你细想一想,似乎我们还从来没有教会过孩子们怎样面对压力。 这可是一门大学问呀! 关于这一点,文章的最后,赵老师要送你三句金玉良言: (1)培养孩子达观而开放的人生态度。 思想越简单,人生越混乱。 解决人生的问题,要从提升思想境界入手。 还记得上文中因同学考得好自己就耿耿于怀的初一男孩吗? 有一天,他上线上走心课时,听到李波老师这样一段话:
瞬间,纠缠许久的心结被打开,原来还可以这样看待你身边的强者呀! 化敌为友,化竞争为合作,人生的境界从此洞开! 从此,不在本子上写那些考得好的同学的名字了。 (2)抗压能力不取决于意志,而常常取决于实力! 人越无能越会感觉压力山大。 所以,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实力是对抗压力最好的良药。 上面讲的那位对自己母亲有怨言的高三女生,她给晓华老师发信息说: “第一次去走心,每天早上都要朗读静能生慧、静能正道、静能开悟......发现真的非常有用,以前只要是周围的环境很吵或者天气炎热都会觉得心里很烦躁,走心完了以后就发现,无论周围怎样的噪音都影响不了自己,以前总觉得自己不适合学习,学不会,可是去了阳明之后才知道,原来自己也可以静下心来学习,自己也可以刷数学题用掉那么多草稿纸。” “第二次是上一对一培优,每天都过得很充实也很累,但是真的很值得,以前也从来没有这么认真地学习过,这一次,我爸妈看不到的我,学校老师看不到的我,身边朋友看不到的我,就连我自己也看不到的我,李波老师看到了......” 在做事、观念、分数上有了实力,人也变得有高度,宽厚了,她反思说: “现在想想,真的很后悔对妈妈说出那些话,妈妈的初衷是好的,她只是想让我好好学习。” 还有那位怕被同学孤立不敢勤奋学习的女生,参加完走心课,精神获得了自由,参加完培优课,对高中学习有了方法,有了能力,短短一年时间,进入全校前三,内心变得真正强大起来,对未来也更有企图心了。 什么是实力? 对人生有怎样的思考; 对世界有怎样的看法; 对学习拥有怎样的能力、方法、态度; 做事品质是否到位; 能考多少分? 这些都是实力,人生,就是不断不断地给自己添加筹码的过程,你越能,越会,越强,越不怕逆境,压力,人世的纷扰就越动不了你。 关于抗压能力,最后一句,送李嘉诚先生的一句话,也是赵老师的座右铭: 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 面对压力,教会孩子这3句话,既积极进取,又不计得失,恬然自若,淡然自守,这才是人生之道。 2019暑假:学在阳明,赢在暑假! 精心打磨3大课程,第二波优惠正在进行中...... 人的底层观念、思维的培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