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深度学习] ''动脉性(区域性)梗死''的分布特点及影像表现

 zskyteacher 2018-12-07
动脉性(区域性)梗死
  大血管梗死较好辨认,梗死范围符合血管分布区,并且会同时累及灰质和白质。3支主要大血管梗死中,大脑中动脉梗死最常见,其次为大脑后动脉,大脑前动脉最少见。如前所述,大脑中动脉负责供应大脑半球外侧面(包括岛叶、颞叶前部和外侧)(图1)。

图1左侧大脑中动脉梗死,累及大部分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多层DWI图像显示受累区域。注意基底节回避,提示阻塞区域在豆纹动脉发出点远端。大脑中动脉供血区靠前部位和颞叶大部分未受累,提示阻塞区域在眶额动脉和颞前动脉发出点远端。梗死范围还包括部分后分水岭区域(白箭头)。

  起自大脑中动脉M1段的外侧豆纹动脉供应内囊、尾状核、壳核和苍白球(2)。大脑后动脉大多(80%)起自基底动脉尖,少数(20%)胚胎型大脑后动脉直接起自颈内动脉。大脑后动脉供应颞下回、顶叶内侧、枕叶、部分脑干、丘脑、内囊后肢(图3)。梗死经常只累及大动脉供血区的一部分(图4、图5)。大脑前动脉供血豆状核前部、尾状核头、内囊前肢、下丘脑、胼胝体、大脑半球内侧面(图6)。少数情况下,梗死可以同时累及大脑前动脉和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图7)。

图2急性梗死,累及豆状核后部、外囊、尾状核体以及邻近放射冠。这些区域是外侧豆纹动脉供血区,外侧豆纹动脉比内侧豆纹动脉更长,直径也更大。这种表现比累及内侧豆纹动脉少见。


图3大脑后动脉亚急性早期梗死。临床表现为眩晕伴同向偏盲2天。CT和MR(上图)显示左侧颞叶内侧、后下方血管源性水肿,合并轻度占位效应,左侧脑室轻度受压,脑沟消失,后者在T2WI上显示最清楚。丘脑的一部分也由大脑后动脉供血,常常同时受累,如本例(白箭头,下图,DWI)。注意丘脑病灶在T2WI和CT上显示不清,前者是由于该序列对水肿显示欠佳(不如FLAIR,或者DWI,后者显示细胞毒性水肿更佳,正如此例),后者受限于CT检查本身的低敏感性。CT发现右侧丘脑一类圆形慢性梗死灶。

图4累及部分大脑后动脉供血区的急性梗死,可见枕叶回避现象。CT增强扫描显示左侧颞叶内后方低密度,提示血管源性水肿。MR 3个轴位图像为第二天所做,更好地显示了梗死范围(细胞毒性水肿引起的扩散受限)和受累脑回。梗死主要累及海马旁回和舌下回。注意海马头的受累,沿着颞角顶内侧壁。


图5大脑后动脉供血区梗死,累及颞叶内侧和丘脑,同时显示病情进展。图为发病后2天(上行)和18个月随访(下行)T2WI。首次MR显示血管源性水肿造成的海马和颞叶内侧(白箭头)、丘脑(黑箭头)高信号。同时做的TOF MRA示右侧大脑后动脉仅见起始部小范围显影(白色星号,插入图)。3周后MR复査见右侧大脑后动脉血流恢复(未给图)。18个月后复查见右侧海马萎缩,侧脑室颞角顶部扩张(黑星号),颞叶内侧和丘脑可见异常信号,反映内部的脑脊液和周围的胶质增生(FLAIR更明显,未给图)。两处脑体积均有减小。注意丘脑两个分开的病灶,一个更靠外,一个靠内(邻近三脑室)。

图6急性大脑前动脉梗死。DWI示左侧大脑半球供血区多发散在点状高信号(扩散受限),只有胼胝体几乎没受累及,除了1个层面显示点状病灶(白星号)。注意后部中线旁脑组织回避,特别是靠下的层面,代表大脑后动脉供血区。右侧大脑前动脉供血区亦可见一小病灶(白箭头)。梗死累及左侧基底节大脑前动脉供血区(黑箭头),左侧脑室轻度受压改变。该病例梗死的病因是来自大脑中动脉M1段血栓的碎片进入大脑前动脉,堵塞A2段。DSA(上行)显示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大脑前动脉分支显示良好。操作后的DSA(下行)显示左侧大脑前动脉少量再通,并且A2段远端分支多发闭塞(虽然大脑中动脉血栓成功取出)。


图7急性大脑前、中动脉梗死。CT平扫示中线右移,左侧脑室受压。中线前部左侧脑实质异常低密度,符合大脑前动脉供血区早期梗死。左侧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分支于CTA未见显示。CBV显示2根血管供血区低灌注。前交通动脉和左侧后交通动脉未见显示或累及(未给图)。颈内动脉闭塞可引起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同时梗死。此33岁患者病因是左侧海绵窦炎症引起的颈内动脉血栓形成。


  小脑后下动脉起自椎动脉远端,供应延髓外侧、小脑蚓下部、扁桃体和小脑半球后下部分(图8)。小脑后下动脉梗死最常见的原因是椎动脉血栓形成。小脑前下动脉供应范围较小,包括小脑前部和下部。小脑后下动脉与小脑前下动脉的供血区此消彼长,小脑后下动脉供血范围越大,小脑前下动脉供血范围越小,反之亦然。小脑剩下的区域由小脑上动脉供血,小脑上动脉起自基底动脉近大脑后动脉处,供应小脑上半部分、部分中脑的血液。供应小脑最大的两根血管的是小脑后下动脉和小脑上动脉。小脑梗死中,小脑后下动脉梗死最常见,其次是小脑上动脉,小脑前下动脉梗死少见。老年人经常在MR上发现双侧慢性小梗死,常位于两个主要血管供血区。

图8急性小脑后下动脉梗死溃变。临床症状为眩晕和剧烈头痛。首次CT平扫轴位未发现病灶但CTA发现左侧椎动脉远端血栓形成。注意该责任血管(白星号)平扫可见显示而CTA未显影。CT检查后12小时DWI示左侧小脑半球后、下、内方高信号(ADC图确认为扩散受限,未给图),注意小脑后下动脉供血的扁桃体、延髓背外侧也受累。小脑半球前部薄片状脑组织未见受累,提示由小脑前下动脉供血。发病24小时矢状位CT平扫示小脑后下动脉供血区低密度。4个月后轴位FLAIR和T2WI显示左侧小脑半球萎缩和胶质增生(FLAIR高信号),同时发现小软化灶(T2WI极高信号、FlAIR低信号)。延髓背外侧小病灶在T2WI上显示为脑脊液信号(腔隙形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