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举制的产生与发展,你知道吗?

 韩林图书馆396 2018-12-07

科举制的产生与发展,你知道吗?


读过《儒林外史》的人,都对中国封建王朝的科举制度印象深刻,因为这部小说深刻地鞭挞了清朝后期的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思想毒害。科举制严重阻碍了科学文化的发展,是导致近代中国自然科学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那么,科举制度真有小说之中所描述得那般差劲吗?这还得从科举制度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说起。


纵观科举制度在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轨迹,其毒害和禁锢读书人思想的弊端固然是被后人所深恶痛绝的,也是它为后人所诟病的主要原因之一。然而,我们不能否认,隋炀帝创立科举制度的初衷是好的,他当时创立这项制度是以国家的长远发展和中央政权的稳固为基点的。因为自魏晋以来,官员大多是世袭,中央或地方任用高官都从全国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而这些权贵子弟无论有没有才能,都可以做官。相反,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拥有官职。很多有先见之明的官员看到这种状况,于是向隋炀帝报告,为了扫除这种弊端,隋炀帝开始用分科考试来选取人才。他正式设置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于是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由于它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作“科举”。


到了唐朝时期,科举制的发展已经堪称完美,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等都对科举制大力扶持。唐朝科举考试的科目分为常科和制科两类。常科每年分期举行,制科则是由皇帝下诏临时举行的考试。宋朝时重文轻武,大力采用文官,于是提升进士的录取数量。但是到了明代科举考试开始变得死板起来,例如八股取士。到了清朝末期,科举制对读书人的戕害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这严重限制了读书人的思想。


无论如何,科举制度从产生到灭亡的一千多年的发展历程早已证明其并非真如《儒林外史》所描述的那般一无是处,相反,它对于特定环境下的封建政权,确实起到了一定的巩固作用,促进了封建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趣味链接:科举制对社会有何影响


仔细算一下,科举制度从诞生到取消,在中国存在了一千三百多年,其间对中国的社会结构、政治制度、教育人文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存在有利有弊,但相对于世袭、举荐等选才制度,科举考试算是一种相对公平、公开及公正的制度。另外,科举制度对近代英国的文官制度改革乃至整个西方国家的职官制度都起到一种示范的作用,因此有人称科举制度是中国文明的第五大发明是不为过的。现今中国的考试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也带有科举制度的影子。


来源:中国文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