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连,细菌性痢疾的克星!原来这样用最有效!!

 txw40 2018-12-08
-----
-----

细菌性痢疾是由杆菌感染引起的肠道传染病。痢疾杆菌经消化道感染人体后,引起结肠黏膜的炎症和溃疡,并释放毒素入血。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黏液脓血使,同时伴有全身毒血症症状,严重者可引发感染性休克和中毒性脑病。




《本经》载黄连主“肠澼腹痛下利',肠澼是痢疾的最早提法。鉴于痢疾的临床表现,以湿热痢疾最为常见。


黄连苦寒,能够清热燥湿止利,最为对证,被历代医家称为泻痢要药。痢疾可表现为过度腹泻,因过度腹泻丢失了大量的碱性肠液,所以容易引起代谢性酸中毒。


从药理的角度讲,一方面,黄连主含小檗碱等生物碱,进入机体后能够中和多余的酸,从而纠正代谢性酸中毒;另一方面,小檗碱等生物碱对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等细菌具有杀灭作用,对痢疾具有直接治疗作用,此外,小檗碱能够抑胃肠黏液分泌,减轻渗出,从而起到止泻作用。所以,黄连不仅对痢疾杆菌具有杀灭作用,而且对痢疾的治疗是多方面的。


需要强调的是,用于痢疾时,黄连的用量一定要足,《伤寒杂病论》用黄连治痞证一般为一两,而治疗痢疾的经方葛根黄芩黄连汤则用黄连三两,也只有量大,才能够对杆菌产生强大的杀灭作用,才能纠正代谢性酸中毒。


痢疾被现代医学确定为急性肠道传染病,一旦确诊,便听从于西医治疗,中医很少有介人入的机会。有些转变为慢性的痢疾可能会寻求中医诊治,那时,乌梅丸的应用概率较大。因为乌梅丸亦“主久利”,组成中也含有黄连。


本文选自《张仲景常用中药新悟》





内容介绍

本书作者在长期的经典教学与临床实践过程中,精心研读《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从中药药理学角度分析、研究中药,为弘扬经典而著书立说。本书从来源、传统表述、药理分析、案例分析、其他等五个方面论述了张仲景常用30味中药,其中,药理分析与案例分析是本书写作用重点。 药理分析,是作者查找了大量的实验数据,并由此为依据对药物的功效进行了合理分析。案例分析,是作者近几年来积累的比较成功的验案,每一医案都撰写了案语,对研究药物的应用具有一定的说服力。

扫码购书





END


版权声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