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渡舟先生治上热下寒证

 高山流水cjl 2018-12-08

学习《伤寒论》,不能不看刘渡舟先生的医案。


韩某,男,28岁,未婚,背热如焚,上身多汗,齿衄,烦躁不安。但自小腹以下发凉,如浴水中,阴缩囊抽,大便溏薄,尿急尿频,每周梦遗二到三次。在当地易数医治疗无效,专程来京请刘老诊治。视其舌质偏红,舌苔根部白腻,切其脉滑而缓。刘老曰:此上热下寒之证,治当清上温下。然观病人所服之方,皆是补肾固涩之品,故难取效。刘老处

附子泻心汤(大黄二两,黄连一两,黄芩一两,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别煮取汁。换算下,一次量大概为:大黄15克,黄连7-8克,黄芩7-8克,附子6-7克)。


但刘老开的剂量为:黄芩6克、黄连6克、大黄3克(三药用沸水浸泡十分钟去渣),炮附子12克(文火煎四十分钟,然后兑“三黄”药汤,加温后合服)。


药服三剂,大便即已成形,背热减轻,汗出止,小腹转暖,阴囊上抽消失。又续服三剂而病愈。


人体的水火阴阳籍赖脏腑气机运动的升降出入,周济于表里上下,维持着一个相对的平衡。一般而言,火在上而下行以温水寒,水在下而上升以济火热;阳卫外以守阴,阴守内以助阳。


从本案的脉证分析,显为上热下寒,水火不能上下交济所致。病变的焦点则在于上焦热盛,盛则亢,亢则不下行,则下寒无火以温,故呈现上热下寒的病理局面。用补肾固涩之法,则隔靴搔痒,定难取效。治当清上热而温下寒,而用附子泻心汤。


黄芩、黄连、大黄用沸水浸渍,在于薄其味而取其轻清之气,治上达下,以泄在上之热;附子熟用,文火久煎,取其醇厚之味,则力大气雄,以温下焦之寒。诸药合之,则热得三黄而清,寒得附子而温,阴阳调和,水火既济,其寒热错综复杂之证自愈。


我以前有几年也被这个上热下寒证烦恼得不行,真的是“背热如焚”,而四肢却冰凉,尤其脚趾。背上焦,确切地说是大椎穴那巴掌大一块,一到晚上就烫,尤其是半夜,烫得我晚上失眠,白天可能也有点,只是忙碌得没察觉。学习中医后,自己用引火汤加减调理好了。最近有一次,下午晒久了太阳,使得晚上阳入不了阴,失眠了,“背热如焚”卷土重来,我用吴茱萸打成粉,调醋敷于脚底涌泉穴两天两夜,就好了。


以前下午晒多久的太阳都不会失眠,所以, 人体也是不断在变化的,总是处于失衡的状态,于是证候百出,病症怪异,所以我们也得不断

提高辨证能力,“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以前特害怕这个“背热如焚”,现在能轻松应对了,或者说这几年都在跟身体交流、和解,知道怎么顺着毛捊了,开始用中医理念思考与生活,有异常证候时,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幸亏学了中医,否则,身体一个小小的警告,都能把人折腾得够呛。



大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