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阳经方医案_腹泻

 高山流水cjl 2018-12-08

宋某某,女,48岁,主诉:腹痛间断性出现两月余,加重伴腹泻一上午。

患者近两月间断性出现腹痛,今日上午突然加重,腹痛如绞,面色青灰,冷汗下如豆大,四肢厥冷,腹中肠鸣如鼓,一上午腹泻水样便十数次,舌淡苔白腻,脉像沉细,处附子粳米汤:

黑附片12g 生半夏15g 炙甘草9g  粳米30g 大枣6个,三副,水煎服,日一副。

后患者述上方服药一次,腹痛即大减,一副服完,腹痛腹泻均愈!

按语附子粳米汤为《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篇的方子,我们来看一下条文:

腹中寒气,雷鸣切痛,胸胁逆满,呕吐,附子粳米汤主之。

单从方证而言,本方症状表现和生姜泻心汤有很多相似之处,我们来看下生姜泻心汤的条文:

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

从字面意思来看,此两者均有呕吐、肠鸣腹泻、胸胁逆满、胃中不和(附子粳米汤的雷鸣切痛)等症状,那么此二者区别在哪儿呢?!

其根本区别在于阴阳不同!

一部《伤寒杂病论》,虽未直言阴阳,但阴阳观念却始终贯彻其中,比如同为误下之后所致的下利:

《伤寒论》34条曰:

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

而163条曰:

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

此两条同为论述太阳表证误下所导致的下利,但其用药却一寒一热,截然不同,究其原因,是源于病人的本体阴阳有不同!倘若患者素体虚寒,外邪入里,遇寒则从寒化,而成桂枝人参汤之证,倘若其人素体阳盛,遇热则从热化,而成葛根芩连汤之证,所以同为外邪入里,其病症表现相似,但因其本体阴阳不同,故用药寒热却有不同!本案中的用法,亦是这样的道理,其证虽和生姜泻心汤颇有相似之处,然其面色青灰,四肢厥冷,此为阴证无疑,故予附子粳米汤而收覆杯而愈之效,此实为明辨阴阳之功也!

经方中医宋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