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护理事业发展新方向

 ljm99的图书馆 2018-12-08


导读


医养结合运营的核心,不是治疗,而是护理.

现在全国有很多地区与医疗机构主动适应疾病谱变化和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丰富护理专业内涵,将护理服务逐渐延伸到社区和家庭,为群众提供老年护理、慢病管理、康复护理、长期照护、临终关怀等服务,进一步满足了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健康服务需求。




今年是我国《护士条例》施行十周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副局长焦雅辉表示,自《护士条例》实施以来,我国护理事业得到快速发展,已取得显著成效,截至2017年底,我国护士数已达380万,每千人口护士数提升至2.74人。



2018年5月12日是我国《护士条例》正式实施的第十个年头。

得益于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我国护理事业的质量、内涵和外延都有了很大发展,焦雅辉指出,“统计数据显示,全国护士数从2005年的135万发展到2008年的168万,2017年已达到380万。过去我国医护比倒置,到2017年却已达1:1.1。目前,据有大专以上学历的护士占护士总数的67%,专科护理水平不断提升。”


从2005年起,我国连续下发了“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今年正值第三个规划纲要的实施中期,护理事业下一步的发展方向在哪?


对此,焦雅辉表示,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接下来还要进一步做大做强护理服务业,包括发展护理事业、护理产业等


下一步将按照“政府主导、多元投入、市场运作、行业管理”的原则,推进护理服务业发展,一方面继续发挥护理工作在急性期诊疗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将护理服务逐渐向社区和家庭延伸,为群众提供老年护理、慢病管理、康复护理、长期照护、临终关怀等服务,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健康服务需求。


护理不只是治“病”,更是护“人”。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为例,该院自2010年就构建起“乳腺癌患者全程管理”模式,在该院护士护理服务和医疗、心理等多方面的支持下,8年来,该院乳腺中心收治的5400多名乳腺癌患者生存率已达93.2%。


在解决由谁照护的问题后,北京协和医院护理部主任、中华护理学会理事长,第43届南丁格尔奖获得者吴欣娟认为,下一步要做好老年护理和老年照护,重点还要解决几个方面问题。


照护谁——我国现有2.4亿60岁老年人,包括健康老人与慢性病老人,还有失能和半失能的老人。目前老年照护评估标准正在制定,通过评估决定这些老人是要由机构护理、还是社区护理或家庭护理。


谁出钱照护——通过评估后的不同照护方式,患者支付的渠道也不一样,在医疗机构,可能需要由医疗保险支付,在机构或者社区,可能将由长期护理保险支付。还有一些通过发展商业保险的模式,解决部分居家费用支付问题。


在哪里照护——从我国国情看,机构护理不是主要方向,将来我国老人照护的主体和主要模式应在社区和家庭,特别是在社区。还有一些老人需要经过规范培训的护理员队伍,在家庭提供一些居家照顾服务。



护理社会化进程


“除了医院以外的护理需求,包括社区卫生医疗机构,医养结合、养老的护理需求,目前还未被规范化、标准化、品质化,从整个市场来看,依然还是聚焦在护士在院内扮演的技术角色。”


而在院外市场,超过4000万失能、半失能的老人的护理需求给予了护理这个行业巨大的机会,早在民政部2011年发布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征求意见稿)》中就曾提到,2020年我国老年人护理服务和生活照料的潜在市场规模将超过5000亿元。但同时,老龄化人口与慢性病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院外市场虽大,但也面临着人才、商业模式、标准化等问题。



动脉网统计的部分陪护企业及其涉及业务(不完全统计)

数据来源:动脉网数据库、IT桔子、天眼查



在31家照护企业中,已经获得资本支持的为15家,其中,仅有2家位于B轮及以后,产业整体发展不太成熟,盈利模式也正在探索。


从资本的风向来看,与互联网交集的上门护理领域较受青睐,既得益于其轻资产的运营模式,也得益于目前仍以“9073”为主的居家养老需求,即以老年人的需求为突破口,结合互联网的平台创新服务模式,如小柏家护、青松康护,开展O2O上门等业务。


由于老年照护的付费者不是老人本身,而是其子女,因此,拥抱互联网的形式成为拓宽服务面的重要路径。


观察上述企业,根据其提供的服务和模式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四类:


上门照护


家庭场景下的失能老人数量庞大,但恰恰这个群体离专业医养护理最远。此模式的养老照护服务最“轻”,动脉网曾发表的护士上门产业报告也提出:医护人员上门为老年人提供医疗服务,未来可能演变为居家养老的重点环节。


比如,青松康护、医护到家、小柏家护等平台均针对居家场景的护理服务,以O2O的模式,提供护理员、护士上门的服务。而在护理的标准化制定方面,小柏家护建立起独有的上门护理流程标准,最大程度的控制人对人的服务中的风险。


在上门养老照护型企业中,有自营服务团队的包括青松康护(员工制和签约制两种都有)、小柏家护(所有家护师均为公司员工)、二毛照护等。此类企业的特点是服务更偏向定制化、标准化,定位也向中高端倾斜。



基层社区照护


社区托养的模式,即日间照料中心、长者照护之家等“家门口”的养老,可以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复理疗、精神慰藉和紧急救助等基础服务,以及娱乐、教育、交友等附加服务。随着老年托养逐渐向市场化发展,出现了多种形式的模式探索,如通过PPP的形式进行公私合营、政府投资出租、私人建设社区运营等。


其中政府的运营补贴支持,或低价甚至免费提供场地,让运营方资产更“轻”。在对老年人需求的持续探索下,结合上门服务、老年互助、多种服务平台化运营等资源盘活的方式,社区托养逐渐告别从前“不赚钱”的定式思维。


如优护万家与北京市海淀区政府合作,在海淀区二里庄社区5号楼打造了首个社区嵌入式医养结合小型养老机构——海淀区学院路优护万家养老照料中心,运营了“社区卫生服务站”与“养老照料中心”两类机构,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公立民营,养老照料中心为自主运营,实现社区小微机构的养老和护理。


除了企业在社区开展的养老照护服务,还包括从国家层面的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依托的试点实践。


2017年7月份,安徽省开展高年资护士下基层培养实践,将医院中的高年资护士遴选出来,经过培训和资质认证之后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去,到乡镇医院去,盘活护士资源,创新城市医联体,该项目首先在合肥庐阳区、芜湖市、蚌埠市进行试点。


国家卫健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人力研究室主任张光鹏表示,高年资护士到社区中心主要发挥几个作用:


第一,作为医联体的连接纽带,促进上下级机构与机构之间的联系


第二,为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做业务的指导,“如基层机构的感染管理、护理管理等,很多的社区中心,优先需要的不是大医院的专科大夫,而想需要感染管理、护理等等这方面的指导和支持。”


第三是开设护理的专科门诊,提供专科护理服务,重点是围绕老高糖、婴幼儿、孕产妇,三类人群四类疾病提供综合性、连续性的服务。


高年资的护士下基层,是盘活护理资源的重要实践之一,在社区护理人才缺乏的情况下,“不需要培训”就可以上岗的高年资护士为基层护理提供了专业的技术支持。


机构照护/医院护工


从医院护理的市场规模来看,护工行业有着非常庞大的市场,一方面,国内护理需求的快速增长和护理投入的长期不足,不少医院“床护比”不达标,护士配备严重不足;另一方面,生活节奏的加快,城市居民抽不出时间在医院陪护病人。多重因素叠加,直接催生了中间产业链——陪护公司,促进了护工行业的产生和发展。


而在机构照护中,诸如医护家、优爱医护、泰心康护、阿福护理等机构主要针对院内的床旁陪护提供服务,以招投标、劳务派遣或O2O的方式提供院内服务,这类护理服务是相对与患者与医院之外的第三方,因此,人才的储备和标准化的制定对于这类企业来说同样是重中之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