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中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里的一、二、三究竟代表什么?

 成中行 2018-12-08

老子所说的“道”,是“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这里的“物”,《说文解字》是这样释意的“牛为大物,天地之首,起于牵牛,故从牛,勿声。”。“勿”者,月也。这里的“天地之首,起于牵牛”,概源于连山易以艮卦为首,归藏易以坤卦为首,周易以乾为首。坤卦何以与牛联系起来呢?《易.说卦》中有“乾:健、马;坤:顺、牛”。混成即无象无形、无色无臭的混沌状态;寂兮寥兮乃静极无声、虚而空灵之意;独即“一”也;不改就是不曾变过。

上面说“道”是“独”是“一”,为什么老子又说道生一呢?这两个“一”岂不是矛盾吗?非也,此一非彼一也。“道”可视为“静极不动的混元无极”的一个整体、一个混沌状态。静极不存在生“物”,生“物”就意味着动了。物极必反,静极而动,此时一阳来复,气功上说阳生活子时,此是道之“一”团混沌状态生出的“一”;一阳来复,阴阳即剖,太极立基,轻清之气上升为天,气功上称为元炁,重浊之气下凝为地,气功上称为元精,此一生二也。那么问题来了,轻清之气和重浊之气怎么能交感呢?也就是《易》之“火水未济”怎么变成“水火即济”呢?(即济就意味着交感、就意味着耦合,就意味着阴阳结合生出第三种物,即二生三),这就要靠真意,我这里就不深谈了。

下面看看修道大家如吕洞宾、张伯端、陆西星、黄元吉是怎么解释“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的?

吕祖曰“静极乃道也,静虚极乃玄也,道入于玄,谓之道。道生一:静极机动,恍若有物,谓道生一。一生二:天地即判,此乃二也。精、气、神此三者,内言也。”

张伯端曰“道自虚无生一炁,又从一炁立阴阳。阴阳再合成三体,三体重生万物昌。”

陆西星曰“道,无名无相,根于太极之先,始生一炁,是谓元始祖炁。道,至虚至极,静极而动,遂分阴阳。阴阳二炁,氤氲交通,复合为一,故二而生三。”

黄元吉曰“无极之先,混混沌沌,只是一虚。及动化为阳,静化为阴,即易有太极,是生两仪”,此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也。其在人身中,即微茫之中,一觉而动,乾坤开合,气机往来,静而凝聚者,为阴为精;动而流行,为阳为气,若无真意主之,则阴阳散乱,无由生人而成道,可见阴阳二气之间,其赖元神真意主持其际,是谓二生三也。”

欢迎探讨,欢迎质疑,恳请斧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