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治好老胃病 关键在辨证(组图)

 李辟 2018-12-09
记者 喜月霞 实习生 韩潇
治好老胃病 关键在辨证
记者 喜月霞 实习生 韩潇

得胃病的人多,所以常有“十人九胃”之说。

河南省中医院肝胆脾胃科主任医师李鲜教授说,她每次坐门诊,至少要诊治70个病号,其中胃病患者占一半。

“很多患者之前做过不少检查,有的甚至做了胃镜。检查结果都正常,但患者仍感到胃里不舒服。怎么办?这时就该用中药调理。”

中医有个说法:辨证得当,药到病除;辨证不当,甘草人参皆毒药。因此,要想治好老胃病,用药前必须清楚病因。

饭后胃疼、嗳气

和消化不畅有关

一个41岁的男性患者,胃疼了很多年,尤其在吃饱饭、喝酒后疼得最厉害。时间一久,怕自己得胃癌,赶紧查了胃镜。令他困惑的是:检查结果正常,但胃疼的症状却日渐加重。四处打听,慕名找到李鲜教授就诊。

“我工作太忙,平时吃饭不按时,应酬又多,避免不了喝酒。”

通过望闻问切,李鲜教授发现他的舌苔厚腻、脉滑,胃疼时,还时不时嗳气(吃完饭后总打嗝,闻着有一股酸腐的味道,这就是中医常说的“嗳气”,多和消化不良有关)。

最终,李鲜确定他是因“酒食停滞”引发的胃病。

通俗理解,他的胃病是和消化不通畅有关。吃饭、喝酒后无法及时消化,这才导致胃疼、嗳气。因此,要用中药帮他消化。

“我以前吃过中药,但效果不好。”患者说。

仔细问才知道,他之前的煎药方法和服药时间都出错了。

李鲜教授说:“他为图省事,每次泡药10分钟就开始煮。正确的做法是:煎药前至少要把中药泡半个小时。他多在空腹状态下吃药,但助消化的药,饭后吃药的效果最好。”

胃寒、饥饿时胃疼

和脾胃虚寒有关

60岁的赵先生一进诊室就引起了李鲜的注意。

他穿得很厚,一直把热水袋放在胃部,掀开他的衣服做检查时看到:热水袋把皮肤烫出了一片红印儿。但他还嫌水凉,催着家属给他换热水。

“我胃疼得厉害,尤其是饿肚子时,疼得最厉害。这段时间总觉得没精神,浑身疲乏,腰膝酸软,四肢发凉,还总想吃点热的。”赵先生说,他刚做过胃镜,医生说没啥大问题,给他开了西药,但吃了效果并不好。

李鲜教授发现他的舌淡苔白,脉很虚弱。结合他的症状,判断他是因“脾胃虚寒”引发的胃病。

“治这种类型的胃病有个名方:附子理中汤。药很便宜,十几块钱一服,但很对症。因为患者还有'肾阳虚'的问题,就让他在吃中药的同时,每天晚上再吃8粒金匮肾气丸,这样就能把中药的作用发挥到极致。通俗理解,这相当于做饭时火候不太够,加一把柴火,火势一大,饭就熟了。”李鲜教授解释说。

连续吃药1个月后,赵先生不用热水袋也不觉得冷了。再吃1个月药,症状全部消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