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懂得无用之物的道理 【原文】越人得髯蛇1,以为上肴,中国得而弃之无用。故知其无所用,贪者能辞之;不知其无所用,廉者不能让也。夫人主之所以残亡其国家,损弃其社稷,身死于人手,为天下笑,未尝非为非欲也。夫仇由贪大钟之赂而亡其国,虞君利垂棘之壁而擒其身,献公艳骊姬之美而乱四世,桓公甘易牙之和而不以时葬,胡王淫女乐之娱而亡上地。使此五君者,适情辞余,以己为度,不随物而动,岂有此大患哉?故射者非矢不中也,学射者不治矢也,御者非辔不行,学御者不为辔也。知冬日之箑2、夏日之裘,无用于己,则万物之变为尘埃矣。故以汤止沸,沸乃不止,诚知其本,则去火而已矣。 【译文】越人得到一条大蛇,会当成一顿上等的佳肴,而中原人得到一条大蛇,会因无吃蛇的习惯而将其扔弃掉。所以,如果知道一种东西没有用处的话,即使是一位相当贪婪的人也会推辞不要的;如果不知道一种东西没有用处的话,即使是一位相当廉洁的人也不能辞让给他人。有些国君之所以弄到国破家亡、毁掉社稷、身死于他人之手、被人耻笑的地步,没有不是因为过分追求非分的欲望而造成的。仇由贪得大钟的贿赂而亡了自己的国家;虞国国君贪得垂棘之璧而被晋军俘虏;晋献公贪恋骊姬的美貌而导致晋国四世动乱;齐桓公贪食易牙奉献的美味佳肴而死后尸体腐烂不能按时下葬;胡王沉溺于女乐之娱而丢失了大批上好的土地。假如这五位君主都能安适自己的本性,辞弃那些非分的欲望,以自己正常的本性需求为限度,不随外界物质的诱惑而动贪心,哪会造成这样大的祸害?所以说,射击没有箭就射不中目标,但学射箭者的根本不在于制箭;驾御没有缰绳就驾不了马车,但学驾马车者的根本不在于制造缰绳。懂得扇子在冬天、皮衣在夏天对自己没有用处的道理,那么没有用的万物在你看来也变得像尘埃一样渺小,微不足道。所以舀汤来制止水沸,水是仍然会沸腾不止的;而只有懂得“根本”这词的含意,才能使水停止沸腾,那就是只需撤去炉膛里的火,即抽去火源,这水沸就停止了。 【说明】本节描述的是懂得无用之物的道理,世界上有很多很多万物,什么都想要,结果是什么都得不到。所以,只要是不贪求,不贪得,生活就能简单、愉悦。 本篇《精神训》,主要描述的是人生中,精神起主要作用的问题。作者首先讲述的是精神归属于上天、形骸归属于大地的问题,然后作者分别讲述了内心精神世界的保养持守、人体与天地的参验伍配、人的精神旺盛精气不散泄的问题以及精神是不能外泄散逸的问题,然后又讲述了天地造化生出我的意义,及本质问题,然后又讲述了精神乃心之宝的问题、精神持守着它的根本、精神持守着它的根本,真正看透世界的问题真正看透世界的问题、精神长存的问题,生死平等的问题,不为生存而烦恼的问题,不观大义者,不知生之不足贪的问题,大怒破阴,大喜坠阳的问题,生死有无的转化没有穷尽、通达道路而纵体肆意的问题,最后作者则讲述了懂得无用之物的道理,世界上有很多很多万物,什么都想要,结果是什么都得不到。所以,只要是不贪求,不贪得,生活就能简单、愉悦。 —————————————————— 【注释】1.髯:(rán然)古通“蚺”。蟒蛇。《淮南子·精神训》:“越人得髯蛇以为上肴。” 2.箑:(sha杀)扇子。《关尹子·柱》:“气之所自生者,如摇箑得风。”《吕氏春秋·似顺论·有度》:“冬不用箑,非爱箑也,清有余也。”扬雄《方言》:“扇,自关而东谓之箑,自关而西谓之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