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语言对人认知的影响 词汇本身没有情绪,只有说词汇的人才有情绪。词汇所带的情绪是作为感性动物的人在阅读或表达思想时,在其大脑中产生的由一系列化学反应催生的情绪。 2 知识变为借口 知识对于有些人,不是常识,不是日常运用,而是借以实现自我欲望的借口,仅仅是作为一个幌子被用到罢了。很多国人认为学习知识是为了摆脱荒谬,但其结果是,他们学习知识是为了制造更大的荒谬,以便让自己看不到世界的荒谬,沉迷在自我欺骗中做春秋大梦。很多人学习知识不是为了认识自己,了解世界,而是为了更好地掩饰自己,实现自己的隐秘欲望。 3 人生为何苦? 人生是苦的,是矛盾和荒谬的,想要推脱这种困境,就得超越,远离存在的荒谬,或者用自己的强有力的意志和精神赋予荒谬以意义。 在众多问题中,其中一个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如何成为一个人,即如何做人的问题。很多人,只会批判,不懂人情世故,不食人间烟火,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把自己逼入思想偏见的死角。 但在学会如何做一个人的同时,我们还得解答一个问题,就是人生为何苦多乐少? 4 合群 中国人总喜欢合群,认为不合群是一种损失,是一种资源上的浪费。但为了合群,我们丧失了自我的独立精神和内在气节。因为精神和道德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在一个合群的环境里,道德是服从而来的,而精神是自我培育起来的。很显然,我们缺乏独立精神的培育之道。 想要扶正社会,就得给世界设立一个比世俗游戏更高更深的目标,这需要容纳世俗的游戏法则。这样生活于其中的我们才会承认目标的可贵和崇高,这样我们就不会觉得独处是一种损失。 企图通过社会的良好秩序达到个人内在的精神富足,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因为个人的主体是心灵,隶属宗教,而社会的主体是秩序,是法治,是隶属全体的强力意志。 5 贱民 专制制度的唯一原则就是轻视人类,不把人当人看,专制君主总是把人看的很低贱。所以我们的词汇用语中才会出现了一个词:贱民。但是哲学诗画认为贱民的根本在于,自己把自己看低贱了,并且只有这一种可能。 6 急功近利的时代 生活在当今,带有深远目光的人总感觉很痛苦,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没有哲学或哲学已丧失其大部分智慧普及的时代。当今时代,是一个商业的时代,是一个科技和物质飞速发展的时代,是一个每个人像动物一样跟着感觉走的时代,这个时代浮躁,急功近利,重利轻义。 在这样的时代,人们学东西,学知识,都只为一个目的,即能为自己带来什么用处,是否能实现自己的一己私利或小小愿望。而中国哲学和中国文化的特点从一开始就重视现实,学以致用,这虽然有优点,但它的缺点和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忽视精神的来世超越,缺乏理性思辨,往往不去追问事物背后的本质。 很多人觉得哲学没啥实际用处,但是哲学的众多益处在于,它可以帮助我们改变自己,更好地认识世界。因为世界是你自己的,你有什么样的视野眼光,就会有什么样的世界。如果你有哲学的视野,那你的世界肯定比常人要开阔很多。 在谈到哲学的用处时,一位哲学说的好,他说哲学的用处恰恰在于使我们的精神和心理直接感受到一种心旷神怡的快乐和幸福。而这些快乐和幸福,是无法用金钱或其他物质性东西换来的。哲学可以帮助你认识什么是善,什么是幸福,什么是正义和真理,在这个过程中,当你提高了人生境界,你的生活也就因此变得不同。 哲学是一场崇高的悲剧。 学习哲学不能给你带来某项具体技能,不能帮你赚钱,不能帮你找到一份好工作,但是它可以帮你拥有超脱的人生态度和深邃的智慧,帮你建立起接纳万物的宇宙世界观,还会为你带来一些重要的人生启示,生命启迪。在考量人生意义和了解生死方面,没有比哲学更能赋予人以超高认知的学问了。因为哲学把时间的尺度拉大了,当我们用上帝的视角看世界,哲学就是一场崇高的悲剧,人生同样如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