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荒谬的实用主义哲学

 晋诺工作室 2020-09-18

期中考试作文材料如下:翟院深,营丘伶人,师李成山水,颇得其体。一日,府宴张乐,院深击鼓为节,忽停挝仰望,鼓声不续。左右惊愕。太守召问之,对曰:“适乐作次,有孤云横飞,淡伫可爱。意欲图写,凝思久之,不知鼓声之失节也。”太守笑而释之。


精神文化永不以实用为标准,大文化从不匍匐在实用的泥土之上。

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写道,受到招待的渔人在离开桃源后“便扶向路,处处志之”,等到太守遣人按标记寻返时,桃花源却彻底消失了。即使是刘子骥这般高尚志士,终得“寻病终”的结局。

在精神层面上,桃花源永存于每一颗安定的心灵中,而在实用层面上,桃源不可逆,不可寻。

“实干兴邦,空谈误国。”人们向来认为实用即真理,只有看得见摸得着的,才是真的,而忽略了精神的价值,清谈的意义。德国哲学家布莱希特曾说,对世俗的过分关注,是深思的阻碍,是哲学的坟墓。事实上,荒谬的实用主义也往往难以自圆其说。

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曾提出,美学从社会中诞生,并必须服务于社会。在《斐德若》篇中,他还特地把人划分为九个等级,定义了“理世社会”,将其从一般精神中抽离出来而绝对化、独立化,并表示一切其他事物必须以理世世界的美好为最终目的。

有趣的是,在被划分的九等人中,最高一等的是“爱美者”,而美术家、诗人等却被列在了第六等,位于医卜星象之下。根据实用主义的理论来说,艺术家对社会的贡献并不大,还不及医卜星象实在。那所谓“爱美者”追求的“美”又是什么呢?

柏拉图阐释,这种“美”是一种比较抽象的“最高境界”,是每个人人生的最高理想。那么,我们到底应以“实用”还是“最高境界的美”为标准呢?   

   明显,柏拉图的思想里存在着深刻的矛盾,他不仅忽视了精神文化,更忘记了希腊之所以有哲学上的辉煌成就,是建立在良好的艺术基础上的。

可见,实用并不是所谓的最终目的,而相对的,精神思想与文化人格反能历年传祀,与天壤而同久,与三光而同光。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心系田园的陶渊明,手采篱菊,眼望孤云。忘却府宴的伶人停鼓望云,无忧无惧。大文化,盖所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