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怀亮教授临床应用三调汤、四调汤经验

 伊悠帆123 2018-12-09

张怀亮教授是国家级名中医,临床擅治内科杂病。三调汤、四调汤是张怀亮教授的常用方,常用于治疗不寐、头晕、头痛、焦虑、抑郁等疾病,效果较佳,此二方应用以女性居多,特别是更年期女性最为多见。


三调汤组成:柴胡10g,黄芩片9g,当归15g,生白芍15g,炒白术15g,茯苓15g,枸杞子15g,炒酸枣仁15g,龙眼肉15g,炙甘草6g。从心、肝、脾论治,具有疏肝清热、养心健脾的作用。

四调汤组成三调汤加熟地黄15g,黄柏10g。即加入滋肾阴、清相火之品,以兼顾肾,故名四调汤。

郁证案


患者,女,48岁,2009年7月23日初诊,以“胸闷2年余”为主诉。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长呼吸,平时心烦急躁,情绪不稳定,有时莫名悲伤、哭泣,健忘明显,入睡困难,阵发性潮热、汗出,食欲一般,胃胀,胃怕凉,口苦口黏,二便可,舌淡红,苔白腻,脉弦细数。诊断:郁证;辨证:肝郁脾虚,肾阴不足,心神失养。予四调汤加减:川楝子9g,黄芩片9g,炒白术15g,茯苓15g,生白芍15g,枸杞子15g,炒酸枣仁15g,黄柏10g,淫羊藿10g,清半夏9g,陈皮10g,生龙骨30g(先煎),生牡蛎30g(先煎),党参片30g,浮小麦30g,炙甘草15g,大枣10枚,7剂。复诊患者诉情绪明显好转,胸闷减轻,睡眠改善,潮热汗出发作次数减少。以上方稍作加减治疗月余而愈。


不寐案


患者,女,43岁,2009年9月3日初诊,以“间断入睡困难20余年”为主诉。患者入睡困难,晚上卧床2~3h后始能入睡,睡眠浅,易醒,醒后不能很快入睡,多梦(一般梦),平时心烦急躁,头胀,头脑不清,身有力,口不干不苦不黏,纳可,二便可,舌淡红,苔微腻,脉沉细。诊断为不寐,辨证:肝郁脾虚,心神失养。予三调汤原方,7剂。二诊患者睡眠较前改善,但仍入睡困难,1~2h始能入睡,睡眠浅,易醒,但醒后能很快入睡,情绪较前稳定,舌脉同前。上方加生龙骨30g(先煎),生牡蛎30g(先煎),继服7剂。后以本方加减前后共服用70余剂,患者睡眠明显好转,偶尔入睡困难,醒后亦能很快入睡,嘱其继续服用逍遥丸、归脾丸一段时间以巩固治疗。


入睡困难伴头痛案


患者,女,58岁,2009年11月25日初诊,以“入睡困难伴头痛3年”为主诉。患者入睡困难,头前额部疼痛,身乏力,平时心烦急躁,夜间口干明显,口苦,口不黏,纳可,二便可,阵发性潮热汗出,舌淡红,苔稍黄腻,脉沉滑。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余年,平时血压控制可。诊断:不寐,头痛;辨证:肝肾阴虚,心神失养。予四调汤加减:川楝子9g,黄芩片9g,生白芍15g,枸杞子15g,麦冬15g,五味子10g,炒白术15g,茯苓15g,黄柏10g,山萸肉15g,生龙骨30g(先煎),生牡蛎30g(先煎),炙甘草6g,7剂。二诊患者头痛消失,睡眠改善,心烦急躁减轻,夜间口干减轻,潮热汗出发作次数减少,仍乏力,舌淡红,苔薄白,脉沉弦。守上方加生黄芪30g继服月余而愈。


头晕案


患者,女,60岁,2010年11月22日初诊,以“头晕8个月余”为主诉。患者8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发作时心烦急躁,步态不稳,无天旋地转,无恶心,平素胸闷,善太息,口干,口黏,入睡困难,易醒多梦,身乏力,纳可,喜热食,小便调,大便干,每日1次,平素易上火,舌暗淡,苔白腻,脉弦细。诊断:头晕;辨证:肝郁脾虚,相火偏旺,心阳不足,心神失养。予四调汤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减:川楝子9g,黄芩片12g,白芍10g,当归15g,枳壳10g,半夏15g,陈皮10g,炒酸枣仁15g,黄柏10g,淫羊藿10g,生龙骨30g(先煎),生牡蛎30g(先煎),桂枝10g,炙甘草10g,7剂。服上方后,头晕明显缓解,睡眠质量提高,甚为欣喜,继服7剂巩固治疗。


讨论


三调汤是由逍遥散、小柴胡汤、归脾汤加减而成。逍遥散是治疗肝郁脾虚的经典方,归脾汤是治疗心脾两虚的代表方,两方合用疏肝解郁、健脾养心、气血双补,心、肝、脾兼顾。小柴胡汤为《伤寒论》和解少阳之主方,有疏利三焦、调达气机之功效。张怀亮教授认为小柴胡汤关键在于柴胡、黄芩,柴胡苦辛微寒,入少阳经,具升发之力,可透达内外,《本草经解》曰:“柴胡轻清,升达胆气,胆气条达,则十一脏从之宣化。”张锡纯谓柴胡“禀少阳生发之气,为足少阳主药,而兼治足厥阴。肝气不舒畅者,此能舒之;胆火甚炽盛者,此能散之”,又言黄芩“又善入肝胆清热,治少阳寒热往来,兼能调气。无论何脏腑,其气郁而作热者,皆能宣通之”。二药相伍,既可清胆腑之热,又能疏泄肝胆气郁,从而收到宣通三焦、畅达少阳之效。总之,加用小柴胡汤之后,虽然立足于心、肝、脾,但明显扩大了三调汤的应用范围,同时又兼顾了肝郁化热。


三调汤用于治疗肝郁脾虚、心血不足等病证。一方面从心、肝、脾的生理病理关系而言,一脏受病,可能会累及其他两脏。最常见的如脾虚会导致土壅木郁,脾虚气血生化不足,心肝失养,不但会加重肝郁,还会引起心血不足,肝郁会克伐脾土进一步加重脾虚,肝郁化火又可上扰心神,加重心血不足,如此三者相互影响,使疾病复杂化。另一方面,每个时代都有其发病特点,现代人常暴饮暴食,饮食自倍,每多伤及脾胃;工作、生活压力大,情绪不稳定,多肝气郁结,肝郁化火,一则可克伐脾土,再则可上扰心神;平素思虑太过,再加长期熬夜,每多伤及阴血,导致心血不足。如此则心、肝、脾同时受病,故治疗必须3者兼顾,疏肝清热,养心健脾,缺一不可。更有阴伤太过而及肾者,或“年四十而阴气自半”者,必然引动相火。张怀亮教授临证非常重视相火,认为“寄于肾中之相火,为水中之火,又名龙雷之火,宜潜藏不宜僭越,潜则化无形之元气,越则伤有形之脏腑”,故可在三调汤的基础上加熟地黄、黄柏以滋肾阴、清相火,使相火得以潜藏,即四调汤。


三调汤、四调汤常用辨证加减:如患者乏力明显,可加黄芪30g;阴伤明显者,可加生地黄15g,麦冬15g;口黏者,加清半夏9g,陈皮10g,茯苓12g,即二陈汤;情绪不稳定、喜悲伤欲哭者,加浮小麦30g,大枣10枚,炙甘草改为15g,即甘麦大枣汤;心烦急躁明显者,可加茵陈30 g;失眠较重者,可加生龙骨30g,生牡蛎30g;多梦为一般梦者为心不藏神,可加朱砂1.5g或琥珀3g,分次冲服,如是噩梦为肝不藏魂,加珍珠母30g;潮热汗出者,将柴胡换为川楝子9g,再加淫羊藿10g,巴戟天10g。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