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界油画经典:卡尔·巴甫洛维奇·布留洛夫 作品选

 胖子y4ae3p4e1u 2018-12-09



        俄国画家卡尔·巴甫洛维奇·布留洛夫(Карл Павловичи Брюллов, Karl Pavlovich Briullov)(1799—1852年)是一位能驾驭从多形体正式画到日常生活主题以及小型素描的广泛风格的巨匠。布留洛夫的正式画中保存着浪漫主义肖像画的激昂情绪,充满了明亮色调。

       

      女骑士   1832年

      帆布油画   291.5 x 206 cm

          画中人物是乔瓦尼娜与阿玛齐莉娅·帕齐妮姐妹,布留洛夫的好友尤·巴·萨莫依洛娃的养女。在《女骑士》中叙事没有动作显得重要。姐姐生硬地坐在烈马上,但是自己却完全保持镇静。蛮力屈服于脆弱的美——这是浪漫主义最爱的主题之一。女孩的脸蛋理想般地美丽。意大利式的外表在布留洛夫的时代被认为是完美的,画家因此也十分乐意地表现它。颜色精致的闪变与布匹的闪耀——每一个细节仿佛都庄严宣布这幅“全世界最好作品”的华丽光辉。

      作家涅·瓦·库科尔尼克像   1836年   帆布油画   117 x 81.7 cm

      伊·安·克雷洛夫像   1839年

      帆布油画   102.3 x 86.2 cm

      伊凡·安德烈耶维奇·克雷洛夫(1768或1769—1844年)——寓言家、作家、剧作家、新闻记者。曾在财政厅(1783—1787年)和山地考察队(1787—1788年)任职。之后多年担任公职并从事文学写作。出版讽刺杂志《精灵邮报》(1789年)、《观察家》(1792年),继承了尼·伊·诺维科夫的启蒙传统。1792年警察局开始监视克雷洛夫,在1793年底他离开彼得堡多年。1806年作家回到首都,常走访亚·尼·奥列文的文学艺术沙龙,与加·罗·杰尔查文、亚·谢·希什科夫交好,后来与普希金的文学圈子维持紧密关系。他的剧作《小时装店》(1806年)、《给女儿的课》(1807年)等被搬上了彼得堡的剧院。1809年第一本寓言集出版了。克雷洛夫是大量文学艺术社团的成员。1811年他进入俄罗斯科学院,1823年因为文学上的功勋获得金奖,1841年从俄罗斯科学院调到圣彼得堡皇家科学院俄罗斯语言和文学所,成为该所第一位院士。尽管肖像并未完成(手部是由布留洛夫的学生格列茨基对照当时已故的克雷洛夫的手的石膏模型绘制),它仍因布留洛夫杰出的绘画技巧而使观众大为赞叹。黑色常礼服与犹如熊熊燃烧的暗红色背景的对比尤其具有表现力——这种组合将来会非常频繁地在作者的后期作品中出现。

      亚·尼·斯特鲁科夫西科夫像   1840年(大图)

      帆布油画   80 x 66.4 cm

      亚历山大·尼古拉耶维奇·斯特鲁科夫西科夫(1808—1878年)——军事官员,诗人,翻译家。歌德作品的鉴赏家和崇拜者。同时代人认为他翻译了最佳版本的《浮士德》。他是布留洛夫的好友。肖像画表面看起来十分简单——一个人坐在伏尔泰椅上,手中是一本书。肖像是在斯特鲁科夫西科夫翻译《浮士德》中的一段时创作的。这位文学主人公重新开始吸引知识界的注意,不过已不是如同十八世纪那般以其“普罗米修斯式的”反抗神的特点,而是“梅菲斯特式的”冷漠的怀疑主义。斯特鲁科夫西科夫被如此描绘:苍白困顿带着沉思痕迹的脸,无神的眼睛,瘦削而抽搐的手,疲劳地躺在圈椅扶手上。在观众面前是个真实的“当代英雄”,“剩余人”那一代的代表,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的文学中熟悉的主题。

      自画像高清大图   1848年

      帆布油画   64.1 x 54 cm(上部半椭圆形)

      人的个性以其多样性和内在生命的不可预知性一直使浪漫主义时期的画家感兴趣。自画像风格的发展就是这种兴趣的结果。《自画像》是布留洛夫在一次重病后一挥而就的,因此在其中如此自然地流露出浪漫主义的一个关键主题——无力的身体与强大精神的斗争。色彩极端地非物质化,红黑主色调突出了充满内在激情的苍白面容,头发则被比作火舌。无力下垂的手、疲惫的面容与画中的力量公然对抗。半圆形的画框、黑色工作服、连带山羊胡和小胡子的发型、手的姿势都让人想起老一辈的巨匠(同时代人将画家称作“俄罗斯的凡·代克”)。布留洛夫同时把自己画成失去幻想的“世纪儿”和“诸神的选民”。批评家对布留洛夫的《自画像》写道:“他的一切本质都在您面前;这幅画一下子表现了灵魂的各个不同面,而这是作者的理智通过无数次的观察才得到的;因此,越是多地谛视布留洛夫的肖像画,就越能多地在其中发现各方面的真理和深刻。”

      凝望水中的纳克索斯   1819年

      帆布油画   162 x 209.5 cm

        画的主题来自奥维德《变形记》,年轻的布留洛夫因这幅画得到了皇家美术学院的金奖。

      意大利早晨   1823年   帆布油画   80 x 60 cm  德国,基尔美术馆

      1823年卡尔?布留洛夫来到意大利后完成了这幅画。画中的光线十分重要,画家自己对此如此写道:我让模特在日光中被照亮,打算从后面照光,从而让脸和胸脯处在阴影中而又受被太阳照亮的喷泉的反光。从而让一切阴影相比纯粹从窗进来的照明显得可爱得多。

      在画中在喷泉的细流下洗脸的年轻女子被柔和的晨光照亮。这幅画为布留洛夫带来了名望,起初得到意大利评论界的好评,然后则是被皇家艺术家奖金协会看重。协会将《意大利早晨》赠给了亚历山德拉?费奥多洛夫娜,尼古拉一世的妻子。皇帝想要《早晨》的成对画,这成了布留洛夫后来画就《意大利晌午》的基础。

       意大利晌午  1827年(大图)

      帆布油画   64 x 55 cm

      圣彼得堡国立俄罗斯博物馆

      《意大利早晨》和《意大利晌午》组成了一套画(这种系列是浪漫主义时代的特色)——早晨,青春,生命的黎明;晌午,成熟,充沛的精力。在这幅画中首次出现了画家喜爱的略带平民色彩的年轻美女形象。难怪皇家艺术家奖金协会对这幅画十分冷淡,对此画家反驳道:“我下定决心在那些形式中寻找朴素的天性,我们常遇到这种她,比起严格的雕像式的美常常更喜爱她。”

      意大利晌午(摘葡萄的意大利人)   1831年(?)

      帆布油画   27 x 22 cm

      藏于特列恰科夫美术馆的版本更谨慎、守旧,画中的女孩更像古代的酒神女祭司,而不是现实中的农家女。

      拔士巴   1832年

      帆布油画   173 x 125.5 cm

      情节取自《旧约·列王纪下》(11:2-3)。拔士巴是大卫王的统帅乌利亚之妻。大卫在拔士巴沐浴时看见了他,下令派乌利亚上前线送死,然后将拔士巴占为己有。为此大卫得到了惩罚,他的头生子出生七天后死去。比起故事情节,布留洛夫对于古代东方文化馥郁芬芳的美更感兴趣。画作的主题是阳光下裸露的身体,这让画家能展露自己在装饰点缀上的天才。女主角的面容留在阴影中,但是她的侧身却从下方被照亮,从而创造了鲜活肉体的感觉;画布上四处散布着色彩的反光。黑仆的皮肤突出了大理石的洁白,并为画作带来些微色情意味。

      庞贝末日  1830—33年(大图)

      帆布油画   465.5 x 651 cm

      圣彼得堡,国立俄罗斯博物馆

        布留洛夫在1828年到访了那不勒斯附近的庞贝,在那里画了大量草稿,为将来著名的关于公元前79年维苏威火山喷发与庞贝城毁灭的画作做准备。油画在罗马展出时获得了欣喜若狂的欢迎,然后被送往巴黎卢浮宫。这幅作品成为画家第一幅在国外受到如此大兴趣的画作。瓦尔特·司各特男爵将这幅画称作“不凡的史诗”。

     作品的主题是古典素材,由于画家的艺术幻象与大量光影游戏,作品已经从新古典主义风格向前迈了几步。《庞贝末日》出色地描绘出了俄罗斯浪漫主义美术的特点,这种浪漫主义混合了理想主义、对于外光画的很大的兴趣以及那个时代特有的对于这一类历史题材的狂热爱好。

      盖萨利克洗劫罗马   1835—36年

      帆布油画   88 x 117.9 cm

        盖萨利克——日耳曼汪达尔人部落首领(428—477年),在455年侵略罗马并洗劫城市长达十四天,从而巩固了自己在西地中海的统治。对故事的诠释——盖萨利克命令自己的非洲喽啰抓住寡后欧多西娅和她的女儿——表明作者很熟悉果戈理的《短篇文集》(1835年)中的《五世纪末的人民运动》。在画幅深处是一组汪达尔人从犹太会堂中搬走一个七连灯台作为战利品,这个灯台在公元70年洗劫城市时罗马人将它运走了。右边是一个牧师着装者,也许是圣利奥一世。布留洛夫在意大利期间就在构思这幅画,然而草稿是根据阿·阿·佩罗夫斯基(作家安东尼·波格列里斯基的真名)的订货在莫斯科才绘制的,在那儿普希金看见了画家。诗人在写给妻子的信中说:《……佩罗夫斯基给我看盖萨利克攻取罗马(那时正在展出庞贝末日),评论说:“……这头猪,他怎么就能够,表达出自己那骗子般的、天才的思想,他是个无赖,恶棍……”好笑极了!》

       雕塑家伊·彼·维塔利像  1836—37年

      帆布油画   94.2 x 76.3 cm

          伊凡·彼得洛维奇·维塔利(1794—1855年)——意大利族雕刻家、肖像画家和教育家。1818年到1841年他生活在莫斯科,创立了私人工作室。他协助了1832年莫斯科人像写生班的开张。他的作品有莫斯科凯旋门上胜利女神战车与《莫斯科的解放》浮雕(1829—34年)、卢比扬卡(1835年)以及剧院广场(1835—36年)的喷泉等。自1841年起维塔利开始创作彼得堡圣以撒大教堂的雕塑装饰。他创作了一系列塑像,其中有布留洛夫像(1836年)和普希金像(1837年)。诗人在写给妻子的信中说:“我已赶上拜访布留洛夫。我在某个他正在等待的雕塑家那儿找到了他。他闷闷不乐,畏惧俄罗斯的寒冷和其他种种,一心渴望着意大利,对莫斯科很不满。”布留洛夫将维塔利画成一个充满灵感的创造者,额头上有非凡的光辉,这和他和善苍白的脸以及莫斯科居民的典型外貌不太一致。画中维塔利正在为布留洛夫塑像。

      土耳其女子   1837—39年(大图)

      帆布油画   66.2 x 79.8 cm

      1835年布留洛夫参加了奥尔洛夫—达维多夫伯爵组织的开赴爱奥尼亚群岛和小亚细亚的“艺术和文学探险”,然而在雅典患病,不得不被送往君士坦丁堡,并从那儿被送返俄罗斯。画家在土耳其待了超过三个月。这一时期的作品的特色是偶然事件的生命力、典型特征的精确、些微的幽默已经对民族情调的精确把握。在返俄前的(其中就有《土耳其女子》)以及回国后根据旧灵感创作的作品中,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东方风情。年轻女子懒洋洋地、有气无力地躺在矮床上,珍贵的绣得五彩缤纷的服饰突出了她馥郁芬芳的“非欧洲的”美。燃烧的背景则加重了那充满画面的淫逸感觉。

      希什马廖娃姐妹像   1839年     帆布油画   281 x 213 cm  

 圣彼得堡,国立俄罗斯博物馆

      波兰国王斯托凡·巴托里围攻普斯科夫城   1839—43年

      帆布油画   482 x 675 cm

         故事情节取自俄罗斯历史,表现了立窝尼亚战争(1558—1583年)中的一个片段。浪漫主义画家布留洛夫很独特地将战争看做全人类的悲剧而非鼓励的英雄之间的斗争。画家选取了普斯科夫围城最紧张的关头,即将支撑不住的市民看到了从城中走出的宗教行列受到鼓舞。在画的右边画家选取了伊凡·舒依斯基的部队长官,在他的身下战马刚被杀死。他指着圣母像和圣弗谢沃洛德的圣骨。布留洛夫力求充实表现各种历史细节,他专程前往普斯科夫“采风”,研究了奥尔洛夫斯基画有波兰士兵形象的素描。然而他未能达成宗教行列场景与战斗本身的一致。发现这一点后,画家对自己的构思也就变得冷淡了。

      玛·阿·贝克和女儿像   1840年

      帆布油画   246.5 x 193.5 cm

      布留洛夫被认为是正式画,尤其是女性正式画的大师。“宇宙只能以女性圆满告终,”画家曾经说过。对美的欣赏在这幅画中也很明显。但在这里,描绘一个在宫廷得到承认的美女时,布留洛夫虽有一身功夫,却也未能避免那种上流社会的官方情调和古典主义的虚礼。女主角看起来十分拘束,她显得不够自然,纯粹是在奢侈的室内装饰中拗造型。就连母爱的主题也没有为画面增加温暖——年轻女子的脸是冷漠的,而她的女儿看上去则完全像是个木偶。

      弹簧马车闲游之旅   1845—46年

      帆布油画   42.5 x 52.6 cm

      在我们面前的是俄罗斯群组肖像画最杰出的模范之一。这幅画作得相当晚,已经是1840年代,它保存了那个时代的乐天开朗。在画上画着大公爵小姐叶卡捷琳娜·米哈伊洛芙娜、女侍从官男爵夫人玛利亚·罗金诺芙娜·泽德勒、女侍从官莉迪亚·哈尔拉姆皮耶夫娜·热烈不做娃、宫中侍女娜塔莉娅·康斯坦丁诺夫娜·希贝尔。写生画并非布留洛夫熟悉的领域,但是即使在这小幅作品中他仍然忠实于自己的技艺——自由的写生,轻盈的、近乎如同水彩画的笔法,小巧玲珑的色彩游戏以及最重要的——自己那充满生机的青春灵魂。

      马德拉岛上皮果要塞景致   1849—50年

      帆布油画   65 x 77 cm

      如同布留洛夫其他的水彩画一样,这是没有人的景致。他记录下了史诗般的壮丽,尽管画幅相对较小。风景画用浅红淡黄色调画成,这是画家晚期作品的一大特色。风景画家的激情通过具有表现力的动感的笔画得到表达。布留洛夫运用了浪漫主义者最爱的双重照明效果,将绯红色的晚霞与雷雨云作对比。

      米开朗基罗·朗其像   1851年

      帆布油画   61.8 x 49.5 cm

     米开朗基罗·朗其(1779—1867年)是意大利考古学家、东方语言教授和画家的熟人。在画这位年长的学者的肖像时,画家没有回避他的年龄特征。朗其抬眼看着观众,仿佛倾听着问题并且等待答复,就像观众成了他的对谈人一般。画家在偶然之举中观察到的他的手的姿势更是加强了这种感觉。红色和银灰色的色调组合具有重要作用。浅绿色的背景成功地突出了这两种主色调的和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