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楚国先祖为五帝之一的颛顼高阳,为什么楚国君王却说“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

 思明居士 2018-12-09

屈原在《离骚》开篇就说自己是“帝高阳之苗裔”,没错,楚国的先祖确实是五帝之一的颛顼,就是黄帝的孙子。

高阳的孙子重黎是帝喾的火正(一个官名),能让光普照天下,所以帝喾赐他祝融这一称号。共工氏作乱的时候,重黎去讨伐,但是并没有把所有的逆贼全部诛杀,帝喾便将重黎赐死,并任命重黎的弟弟吴回接任,仍然称为祝融。

吴回生陆中,陆中有六个儿子,全是剖腹产(真的是剖腹产),其中第六个儿子叫季连,芈姓,但是他们家道中衰,有的在中华,有的则迁徙到蛮夷之地。

其中有一名叫鬻(音玉)熊的,他曾经向对待亲生儿子一样对待周文王。沾了他的光,他的重孙子熊绎被周成王封爵。

周王室很快就衰落下来,猴子称霸王的时候到了。熊渠本身比较有个人魅力,深得江汉民心,野心随着地盘急剧扩张。他认为,自己居住在蛮夷之地,那么自己就是蛮夷,称谓与谥号不必与中华一样,便让他的三个儿子称王,与中国对立。但是这并没有持续太久,因为周王室出现了一位异常狂暴的周厉王,熊渠面对这个比自己要猛得多的硬汉,认怂了,去掉了“王”的称号。

再向后过了百十年,楚武王熊通杀了自己的哥哥自立为国君。武王三十五年(公元前706年),楚国伐随国,随国国君莫名其妙“我没什么错啊,你们打我干什么?”武王很霸气地回应:“我是蛮夷。你们诸侯们现在都背叛王室互相攻伐,我也有军队啊,难道就不能参与一下,你们随国也参与一下呗。其实除了想打你们,我还想参与一下中国的国政,让周王室认我为大哥。”

随国吓尿了,您不姓熊,不姓芈,是姓嚣张的张吧……赶紧去向周王室汇报情况。周王室一听,你丫给我滚!我是天子,你是天子他哥?一会天父都冒出来了怎么办。

熊通想不通,为什么他不肯认我这个哥哥呢?当年我祖先鬻熊可是拿周文王当儿子一样看待,我把你当弟弟,我还吃着亏呢。不认就算了,不就是当个王吗,兵强马壮者为之。于是,熊通自立为武王,并先认随国为小弟,然后开始新一轮的开疆拓土。

可见,楚国以蛮夷自居,完全就是为了“另起炉灶”,摆脱周王室的制约,独立发展。

自问自答,抛砖引玉。

春秋战国时期国家之间存在着鄙视链,这条鄙视链的最底层就是楚国了。回想下关于楚国和楚人的成语可见一斑,例如刻舟求剑、狐假虎威、画蛇添足、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等等无不是表现楚人愚蠢的。这从一个侧面证明中原诸侯看不起楚国。

为什么呢?

一、在周初分封制中地位不高。

武王伐纣定鼎天下,分封诸侯时周宗室姬姓诸侯分封最多、爵位也较高、封得的土地也比较好,其次也分封了开国功臣和商朝后裔等等。楚国先祖鬻熊是文王姬昌的火师,曾经“子事文王”多负辛劳,为此在周成王时期封了他的曾孙熊绎为子爵,封地五十里,居丹阳(据考古学家刘玉堂、王红星、高崇文研究,古“丹阳”位于丹水和淅水交汇之处,今河南省丹江口水库淹没区,因处丹水之北,故称为丹阳。)。

这次分封的档次不高,爵位只有子爵,封地不过五十里并且在楚蛮之地。主要作用是成为周王室的南方藩篱,对南方蛮夷部落作战还有就是进贡“包茅”。这在中原诸侯眼里就是不折不扣的乡下诸侯了,不被高看也属正常。

二、楚国表现的领土野心。

战国七雄有种说法,秦最强、齐最富、楚最大。当时七雄并立,楚国的地盘是最大的。从起初的封国五十里到后来的辽阔领土,楚国表现出了极强的扩张愿望。

这里既有“荜露褴褛、以启山林”的拓荒精神,也有问鼎中原的霸道。楚国强盛时期对外扩张,特别是对中原方面的扩张让中原诸侯十分敌视,历来中原霸主诸如齐桓公、晋文公都联合诸侯进行对楚战争,以遏制楚国。中原诸国对楚国是又畏惧,又仇视。

三、独特的楚文化

而长期对蛮族的战争及交流中,楚国的文化风格慢慢与变的与中原王国有些不同。中原诸侯以龙为尊,楚国却崇拜神鸟凤凰。中原流行现实主义的《诗经》,楚国人写的却是浪漫逸丽的诗篇《楚辞》。中原有高雅音乐《阳春白雪》,我楚国偏偏喜欢流行音乐《下里巴人》。诸如此类迥异,不一而足,更为重要的是在长期的对蛮夷战争中,楚国尚武的精神一直存续到了血脉之中,比较注重实力主义,这更让中原那些维护分封制传统的诸侯觉得野蛮。

在这种中原诸侯歧视自己的背景下,楚国人是什么反应?

楚国人并不十分在意,楚国人对待中原王国看不起自己认为自己是蛮夷这类事情居然是一种实用主义的观点,他们偏向于承认并且利用蛮夷的身份摆脱了礼制的制约。

周夷王时楚国国君熊渠甚得江汉闲民和,乃兴兵伐庸、杨虿,至于鄂。熊渠曰:"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乃立其长子康为句亶王,中子红为鄂王,少子执疵为越章王,皆在江上楚蛮之地。

虽说“春秋无义战”,不过中国人自古讲究“师出有名”,而这种道义限制了强国对弱国的兼并,可以说是就是当时“国际舆论压力”,而楚国没有尊重这种虚礼的打算,他们用一种实用主义的观点回答说:“我本蛮夷。”对啊,你不是说我是蛮夷,是乡下诸侯么?我就蛮夷给你看,说兼并你就兼并你,你不是天子是王爵么?我就把我三个儿子都封王(楚国爵位只是子爵),你都说我是蛮夷了,我凭什么跟你讲道理。

这样的例子还有不少,基本都遵循着“不可取虚名而取实祸也”的实用主义。这跟“春秋大义”自然格格不入。楚国血勇明诚,勇于开拓,破坏了周朝的分封制体系,给予旧世界第一击,自此进入到了大争之世。

展开全部

还记得那个楚庄王吗?平王东迁以后,周氏益衰,诸侯日强。位居南方的楚地,经过数十代人筚路蓝缕的积累,渐渐成了楚地之霸主。可是在中原王朝眼里,楚国终究是不毛之地,即便他们再强大,也都不值一提。

在这种情况下,楚国君臣不得不为自己的荣誉而战、为自己的尊严而战!他们不断地上书周王,欲求提高爵位,以便能够在诸多诸侯王里有几分面子。

每一次到周王城,不仅无功而返,甚至还遭受羞辱。无奈之下,他们只能以自嘲解脱:我蛮夷也,要他们的封号干嘛?

到了楚庄王时期,时局发生了变化。楚国守着铜矿,青铜制造业非常发达;在彼时,青铜就是战略物资,谁掌握了青铜,便掌握了话语权。

腰杆儿挺直的楚庄王再一次来到周王城,这一次可不是来祈求爵位的,而是来讨要的。

子无阻九鼎,楚国折钩之喙,足以为九鼎。

楚庄王不可谓不霸气,直接把话给挑明了:你们不要欺人太甚,老子把楚国兵器尖尖给化成铜水,也能造出九鼎来。你们再不给我爵位,老子可就要发兵啦!

别看楚庄王已经如此霸气了,周王并没有给他面子,而是找个人把他打发走了。楚王虽然已经雄霸天下,仍旧像个二百五一样,被中原王朝把他的尊严按在地上摩擦。

既然中原王朝一直不承认楚国的地位,为什么他们还是死乞白赖的要求周王呢?周王为什么坚持不给他爵位呢?

楚国的出身不好,额,岂止是不好,简直就是太低下。虽然楚国的贵族自称是帝高阳之苗裔兮,却是帝高阳最差的苗裔,甚至根本就是个下人。

史记记载:鬻熊子事文王。

什么意思呢?楚国的祖先鬻熊侍奉周文王,就像儿子侍奉亲爹一样。鬻熊原本的身份,乃是文王的火师,说白了就是烧火的。有没有想起《西游记》小钻风烧火啊?烧火烧的好,是真的可以封王的。

鬻熊的烧火本事是从哪里学来的呢?他们的祖先乃是祝融,祝融是火神嘛!说白了,他们家历代都是烧火的,周天子能瞧得起他们?没一脚踢开就不错了。

周文王能瞧得起烧火的,是因为文王乃是圣人,圣人能容天下所不容。后代的周天子瞧不起他们,乃是周礼所致:和蛮夷之地的人交朋友,跌份儿。

楚国的历代国王对于周天子,打是不敢打,骂又不能骂,最后只能自嘲化解尴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