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街乡吹哨,部门报到”

 旷达致远 2018-12-09

 ——党建引领街乡管理体制机制改革

 

今年2月,北京市印发《关于党建引领街乡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实现“街乡吹哨、部门报到”的实施方案》,赋予了街道乡镇更多自主权,用来破解城市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难题。

最先探索这一工作机制的是平谷区金海湖镇。2017年1月,平谷区在金海湖镇启动安全生产、安全稳定、打击破坏生态行为、打击违法犯罪的“双安双打”专项行动。与之前不一样,执法“主导权”下放到乡镇,乡镇一“吹哨”,各相关执法部门必须在30分钟内响应,集体会商。在随后的工作中,平谷区又对“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模式进行了延伸,形成三种协同模式,不仅乡镇可以“吹哨”,责任部门也可以“吹哨”,让其他部门和乡镇予以配合,从而实现执法部门之间的协同治理和乡镇基层与执法部门协同治理。

北京市自2017年探索“街乡吹哨、部门报到”的城市治理新模式以来,此项工作已经进入正轨,形成了相关政府部门与属地乡镇街道共同研究、共同参与城市管理的良好态势。广大基层街乡、政府职能部门不仅联动紧密,行动迅捷,效率提高,而且很多过去解决起来责任不明、迟缓拖沓的问题,现在责任主体明,解决有方案,不再扯皮了。

党建引领街乡管理体制机制创新,“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是构建超大城市治理体系的一次大胆尝试,是用改革思维破解基层治理难题的一项创新之举,是首都城市精细化治理的一次重大改革,直接关系街乡治理和首都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推进过程中,要理清思路,弹好钢琴,抓住主要矛盾,抓住关键点,确保取得实效。这是探索城市基层治理、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增进民生福祉的生动新实践。

今年的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实现“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所谓“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是指在全面开展问题摸排,明确执法责任的基础上,使乡镇成为基层行政执法的调动者和协调者,拥有执法“召集权”,一旦发现违法问题立即“吹哨”,各部门需在规定时限内“报到”,从各自监管领域入手,组成联合执法链,对违法行为进行全链条查处,“事不完,人不走”。

通过“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增强街乡在城市治理中的主体作用,从而理顺“条”与“块”的矛盾,变“九龙治水”为“一龙治水”,有效解决以往“叫腰腿不来,叫腿腰不来”的问题,使城市治理呈现1+1远远大于2的效果。

“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来自基层的创造,目的就是要解决基层治理的难题、抓落实的“最后一公里”、服务群众的响应机制,办好群众家门口的事。“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是一种抓落实的机制,要立足构建简约高效的基层管理体制,推动治理重心下移,尽可能把资源、管理、服务放到基层,保证基层事情基层办、基层权力给基层、基层事情有人办。

推进和夯实“街乡吹哨、部门报到”这一基层管理创新模式,既不是某一个街乡的事,也不是某一个政府部门的事,而是多部门协同,共同“作战”的问题。建立并完善“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机制,使其成为助力地区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服务百姓的长效机制,同心协力办实事、做好事、真干事,让广大人民群众拥护赞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