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十七 急性 胰腺炎

 学中医书馆 2018-12-10

二十七 急性 胰腺炎 

 一、羚羊角饮  (方源)《奇效良方》收载。  (组成)羚羊角3克,栀子仁、冬葵子各10克,青葙子、红花、麦冬、大青叶、大黄各5克。  (用法)水煎2次作2次服,一日服2剂。  (功效)清肝泻热,利尿通淋。  (主治)下焦邪热蕴甚致血淋。证见小便血淋,结热涩痛,大便秘结,舌苔黄厚,脉弦数。  (按语) 本方证以小便血色涩痛,大便干硬,苔黄,脉数为辨证要点。 本方可用治急性膀胱炎、急性尿道炎、急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 

 二、通泻汤  (方源)王子坪等医疗验方《陕西中医》收载。  (组成)蒲公英30克,白芍12克,胡黄连15克,元胡15克,生大黄20克(后下),芒硝50克(冲),枳壳10克,柴胡10克,厚朴10克,木香10克。  (用法)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加减:大便次数多(每日3-4次),大便稀去芒硝,大黄减量;或热毒明显者加二花15克,连翘15克;有蛔虫形成胆囊证患者加川楝15克、乌梅15克;呕吐甚加姜半夏10克,竹茹6克;恢复期去大黄加白术12克、 茯苓12克、太子参12克。  (功效)泻热解毒,疏通腑气,排出毒邪。  (主治)急性胰腺炎  (按语) 本病多因暴食辛辣厚味或不节饮食、或胆囊疾患、或虫积、或情志过极、或脏腑功能低下所致。 本病属湿热或实热、蕴结于肝胆、中焦,使腑气不通,不通则痛。故治宜"泻热解毒,疏通腑气",以痛治痛。 本方中蒲公英、胡黄连、银花清热解毒,凉血利湿,有明显的广普抗菌与消毒作用;大黄、芒硝攻积导滞,荡涤腑实,有增强肠蠕动、扩大肠容积,改善胃肠功能和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作用,从而解除肠麻痹所致的瘀滞状态;柴胡、枳壳、厚朴疏肝利胆,有松驰胆总管括约肌作用,具有清除胰管阻塞和内冲洗的效果;木香、元胡、白芍行气消胀,缓急止痛,有显著减少胃液分泌和降低游离酸度,从而减少胰腺分泌,促进功能恢复。 本方可畅通腑气,排出毒邪,泻下热结,载断病势,使病邪从肠道排出。  

三、护肝祛瘀肠  (方源)《新中医》  (组成)柴胡15克,连翘15克,当归15克,苍术10克,茯苓15克,黄芪30克,香附15克,郁金15克,丹参30克,泽泻12克,秦艽12克,玄胡索12克,佛手10克,山楂10克,麦芽10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煎2次作2次服,每日服2剂。  (功效)疏肝解郁,活血祛瘀。  (主治)胁痛(急性水肿型胰腺炎)。证见胁痛,腹胀,食欲减退,乏力,舌质淡红,苔白,脉弦。  (按语)本方治证以胁痛, 腹胀,食欲减退,脉弦为辨证要点。 

 
四、大柴胡汤  见急性胆囊炎方  

五、柴胡加芒硝汤  见急性胆囊炎方  

六、胆胰汤  (方源)陈丽晶等医疗验方《湖南中医杂志》收载。  (组成)连翘15克,大黄15克,白芍15克,银花20克,蒲公英20克祛寒湿中药,茵陈20克,枳实10克,厚朴10克,黄芩10克,柴胡10克,香附10克,郁金10克,川连6克,甘草6克。  (用法)肝郁气滞者,每日1剂,水煎取汁200毫升分2次服;肝胆湿热及脾胃湿热者,每日2剂,水煎取汁400毫升,分4次服,连服3天后改为每日1剂。加减:肝郁气滞者去银花、连翘、茵陈、蒲公英、加木香、玄胡、川楝;发作甚者重用柴胡。  (功效)清热利湿,蔬肝理气,通 里攻下。  (主治)急性胰脉炎。证见为上腹疼痛、呕吐、便秘、发热;腹肌紧张有压痛;舌质红,苔腻,脉滑数。  (按语) 本病属肝郁气滞,肝胆湿热或脾胃湿热型,故治宜清热利湿,疏肝理气,通里攻下。 本方方中柴胡、郁金、香附疏肝解郁,通畅气机;白芍柔肝止痛;大黄清热泻浊,通里攻下;枳实、厚朴宽中行气;银花、连翘、黄连、黄芩清热泻火解毒;茵陈清利肝胆;蒲公英清热解毒;甘草缓急止痛。全方共奏清热利湿,疏肝理气,通里攻下之功。通畅腑气是本病的治疗关键,因而随着大便的通畅,呕吐腹痛,发热腹胀等症均可得到相应的缓解,其他症状即可随之消失。 

 七、大陷胸汤  (方源)《伤寒论》  (组成)大黄15克,芒硝15克(熔化),甘遂末2克。  (用法)水煎2次作二次,送服甘遂末1克,以便行为度。  (功效)泻热逐水,破 结通便。  (主治)结胸证。证见不大便五、六日,舌上燥而渴,日晡小有潮热,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或短气烦躁,脉沉而紧有力。  (按语) 本方证以发热,大便秘结,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脉沉紧为辨证要点。 本方由硝、黄与甘遂配伍,为峻攻之剂。 本方可用治急性出血性胰腺炎并发麻痹性肠梗阻。  

八、大陷胸丸  (方源)《伤寒论》  (组成)大黄10克,葶苈子10克,芒硝10克,杏仁10克,甘遂4克。  (用法)捣、筛前二药,将杏仁、芒硝,合研如脂,和散作小丸,另用甘遂末1克,白蜜2~3匙,水二碗,煮取一碗,乘温送服上丸10克,一日服药二次,以便行为度。  (功效)泻热逐水,破结通便。  (主治)结胸。证见颈项强直,胸脘痞满,或短气汗出,大便秘结,脉沉实。  (按语) 本方证以胸满短气,胸脘痞塞不通祛寒湿中药,大便秘结,脉沉实为辩证要点。 本方证与大陷胸汤证类,但证情较之和缓轻浅。 本方可用治急慢性腺腺炎。

九、泻腑汤  (方源)吴洛嘉医疗验方《广西中医药》收载。  (组成)枳实30克,厚朴30克,大黄30克(后下),绵茵陈30克,槟榔片30克,玄胡30克,藿香10克,瓜蒌仁8克,砂仁5克(后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加水300毫升浸泡15分钟,先武火煎沸后文火浓煎至60毫升温服,每日煎2次作2次服,连续服3天为1个疗程。  (功效)行气消滞,泻腑通塞。  (主治)急性胰腺炎。  (按语)本方中枳实、厚朴、玄胡、槟榔性皆苦泻功理气行气,破积消滞;大黄清热通便泻实;茵陈利胆泻 热。上药均用较大剂量,功专而力宏;配瓜篓利气滑肠通便;藿香、砂仁辛温理气,和胃止呕,使呕吐缓解,药液得以存留生效。经药理研究表明,枳实,厚朴、槟榔、大黄、瓜萎仁有兴奋胃肠功能、增强推进肠蠕动和节律性,从而解除瘀滞状态;茵陈与大黄均能促进胆汁分泌,显著增加胆汁流量,具有清除胰管阻塞、减压和内冲洗的作用;玄胡能显著提高痛阈,使痉挛之组织松弛,镇痛、解痉效果确切;藿香、砂仁可显著减少胃液分泌、降低游离酸度,使胰腺分泌减少,促进功能恢复。此外,通便泻下还可造成胃肠道的暂时性负压,促进胰腺水肿的吸收和恢复。  

十 、通瘀清胰汤  (方源)聂志伟等医疗验方《四川中医》收载。  (组成)柴胡15克,枳实15克,生大黄15克(后下),当归15克,桃仁15克,元胡15克,生蒲黄15克,金银花20克,连翘25克,龙胆草10克,赤芍10克,芒硝10克(冲服),甘草5克。  (用法)水煎服,煎取浓汁250毫升,分3次服,每日1剂。连续服药治疗4周。加减:若腹胀腹痛剧烈者加白芍、川楝子;若热甚者加羚羊角、生石膏;若呕吐严重者加生姜、竹茹;若腹痛剧烈,食物即吐者,可以保温灌肠,每日2次。  (功效)清热解毒,通瘀攻下。  (主治)急性 胰腺炎。证见高热,剧烈腹痛,恶心呕吐;舌质红,苔黄,脉弦数等。  (按语) 本病为肝失疏泻,脾失健运,传导失职,腑气不通型。故拟清热解毒,通瘀攻下为原则。 本方大黄,芒硝通里攻下,通便解热;柴胡、枳实疏肝理气,以助硝、黄通利泻下之功;当归、桃仁、生蒲黄、赤芍、元胡活血化瘀,通络止痛;金银花、连翘、龙胆草清热解毒,以助柴黄泻热之力。 本方可使脏腑气机得以疏利,瘀血得通,实热之邪经肠而外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