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养老方式是提供老人长期照料服务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我国传统的养老机构缺乏专业的老人长期照料服务。而社会工作专业拥有套完整的助人方法,从国外与港台地区的实践来看,老年人服务一直是社会工作专业的服务领域,二者有一定的契合点,作为民政系统中所占比重非常大的养老机构,了解住养老人的需求及专业社会工作者如何介入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养老机构老人的需求分析 1、养老机构中住养老人需求的具体表现在生理上的最显著的变化就是衰老的出现,除了个体间衰老程度、衰老速度等方面的差异之外,老年期的衰老表现为总体性的现象,这种衰老的表现是普遍性的、不可抗的。因此日常生活照料和医疗护理是老人最基本的需求之一。不仅如此,老年期除了生理上的衰老之外,还要面对心理上的衰老。心理上的衰老到来之后,老人在心理上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感知觉和认知能力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注意力难以集中、容易产生消极情绪甚至感情失控,对新生事物缺乏兴趣、自我封闭、保守固执、猜忌多疑、总爱回想过去、男性出现女性化特征、女性出现男性化特征等。实践中我们发现,在养老机构中,很多老人是没办法很快适应其环境的,他们脱离家庭来到这里,不能和自己的家人经常见面,也得不到家庭成员的照顾与关爱,还有一些孤寡老人,则更是缺乏亲情而感到孤独。除此以外养老机构中还有许多长辈患有认知症 ,他们不能正常的与别人交 、也得不到专业的护理和治疗,甚至他出门还会遭到家人、机构工作人员或其他健康老人的排斥,因此他们的病情会逐渐恶化、更不能够安度晚年。同时,在养老机构中的所有老人都要面对死亡这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在各种养老机构中老人经常要面对自己熟识的老人去世的情况,他们叉寸于死亡都很忌讳,很多老人都不愿意过生日,因为不想提醒自己又老了一岁。而且,这里还有一些老人没有亲属,在临终时没有亲人在身边,他们如何走好自己人生的最后一段路,如何有尊严的离开这个世界,是老人所需要的,也是摆在很多养老机构面前的问题。面对这些养老机构中的老人,我们深刻的感受到他们有更多无法满足的心理需求,更加需要心理的慰藉,更加需要关心爱护,更加需要理解支持,更加需要有人去陪伴他以安度晚年。看到老人在孤独和寂寞中度过余生对很多人来说都是非常凄凉和痛苦的事情。 2、养老机构中住养老人需求状况分析作为老年人群体,特别是在养老机构中的老人,他们来到养老机构首先要满足的就是基本的生活照顾,包括日常的生活起居、基础的医疗护理等。从这个方面来看,当前绝大多数养老机构都能满足住养老人这一方面共同的需求。但是,从中我们也发现虽然老人的日生活照顾和基本医疗护理对老人而言十分重要,但它却不是老人唯一的需求。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来说,它属于低层次的需要,而对于老人来说除了这些低层次的需求外,他们也有理解、尊重、自我实现等高层次的需要,而在当前养老机构开展的服务和工作中,对老人这些方面需求的满足是相当匮乏的。 此外,当前养老机构提供的服务更多只是考虑整个住养老人群体的需要,如多数养老机构的饮食安排、卫生保洁、房屋布置等均按照统标准要求。而在实际生活之中我们却发现,养老机构中的任养老人除了具有老年人群体的共性之外,每位老人同时也作为一个个体存在,也有自己的个性,也有个体自身的需求。这些个人需求的满足对于老人来说非常重要,也是提高养老机构服务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当前许多养老机构都忽略了这一问题,比如有的养老机构要求所有住养老人的房间布置必须统一,老人不得私自调整房间设施和布置等。然而,从以人为本的角度来看,要真正的让老人在养老机构中安享晚年,考虑并尽量满足每位老人的个人需求对于养老机构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是不容忽视的。 社会工作在养老机构中的具体介入方式 社会工作专业拥有一套完整的助人方法,从国外与港台地区的实践来看,老年人服务一直是社会工作专业的服务领域,社会工作专业服务与我国目前养老机构提供的传统服务不同,它与社会学、心理学、精神病学、政治学等学科关系密切,并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专业工作方法,有一套完整的价值体系,它以正义、平等、责任、自我寥现、自我决定、知会同意、诚信等作为自己的专业价值,强调对人的尊重,一切工作以服务对象为中心开展。可见,社会工作专业与前面提到的老人长期照料服务有一定的契合点。 1、个案工作的介入 个案工作是社会工作专业中出现较早的方法之一,它是将心理、社会、行为和系统概念转化成技巧,通过直接的、面对面的关系,帮助个人和家庭解决内心问题、人际关系问题、社会经济问题和环境问题。结合养老机构中工作对象的特点。在实践中我们可以通过开展个案工作与老人建立良好的关系,通过主动与老人聊天。听他们倾诉,缓解他们的孤独感,同时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老人的需求.为我们进一步开展工作打下基础。此外,在养老机构中我们还可以采用个案工作方法在老人入住时建立个人资料档案,运用个案工作技巧与原则,与老人沟通。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了解并满足老人心理层面的需求。 2、小组工作的介入 小组工作是以群体为工作对象,它通过小组成员的支持,改善他们的态度、人际关系和他们应对实际生存环境的能力。这种方法强调通过小组过程及小组动力去影响案主的态度和行为。小组成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潜力透过成员间的分享、相互分担和互相支持而发挥出来。这其中需要小组工作者按照最既定的目标进行和指导。在养老机构中很多老人都有共同的需求,会面对许多共同的问题,比如有的老人比较孤僻,有的不能很好的适应机构的生活。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可以开展一些沟通小组、情感支持小组、互助小组及兴趣小组,运用小组工作的专业工作方法来为老人创造彼此交流、丰富生活、展示自我的机会,能够在养老机构中更好的安度晚年。而且在大多养老机构中,有许多患有认知症的老人,这些老人大多都是一个人独处,这样的状况只会使他们病情恶化的速度加快。而治疗模式的小组,对于认知症的防治及康复是有一定帮助的。同时,利用互助小组、沟通小组等不同类型的小组还可以增进健康老人与患有认知症的老人间的认识与交流。从而减少患有认知痴的老人受到排斥和伤害,也利于认知症的防治。此外,小组工作方法可以改善住养老人与家属的关系,为他们创造沟通与相互理解的机会与平台。 3、社区工作的介入 社区工作是以社区及其成员整体为对象的社会工作介入手法。通过组织成员有计划地参与集体行动,解决社区问题、满足社区需要。在参与过程中,让成员建立对社区的归属感,培养自助、互助和自决的精神,加强其社区参与及影响决策的能力和意识,发挥成员的潜能。在养老机构中每逢过年过节,都会举办联欢会等文体活动。但这些活动大多数都是由机构的工作人员组织实施的,绝大多数老人对于机构的活动与各项事务都是被动地接受,这不利于老人对于机构归属感的建立,从而进一步影响老人的生活质量。通过社区工作方法的介入。可以提升老人的参与性与积极性。此外,一些养老机构正在尝试把养老服务扩展到社区,而且在老人长期生活的社区提供照料服务的社区养老模式更符合我国的养老传统,这也为我们指出了另外一个努力的方向。 总之,在我国正在进行的社会福利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将社会工作专业介入到养老机构之中对于转变传统养老机构的理念,提升其服务质量。改善住养老人的生活品质具有重要意义。将社会工作专业引入传统的养老机构之中,通过专业工作方法、理论知识以及价值观的影响,可以为传统的养老机构注入生机与活力,使其成为现代的、专业的养老服务机构,从而更好地满足住养老人多层次的需求。 关注韩老师,学习更多养老知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