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季美食地图——我爱广州味

 心中也快乐 2018-12-11

作者简介

朱大敏,兼职地理爱好者,职业是吃货,业余在教书。大敏的宗旨是:不惜一切代价让美食融入情怀价值,既要品味美食的美味,更要领悟美食的味外之旨。

时值腊月,花城市内烈日炎炎,让人不禁长呼:“广州!你再不入秋,春天就要来了!”

好不容易,终于等来了降温好消息,一周感受四季幻变之余,不如顺便一周尝尽四季之味!让我们一起踏着大猪蹄子,“啪嗒啪嗒”去找吃的吧!

春之味

荔湾区的马蹄糕

在广州,人们来到泮塘,总不免要带走一份晶莹剔透的马蹄糕,可见由泮塘五秀之一“马蹄”制成的泮塘马蹄糕并非浪得虚名!

荸荠,被广州人赋予萌萌的名字——“马蹄”,采收期通常至春分前后,正是最佳赏味时期,鲜食清香甘甜。据说它作为“马蹄糕”的原料可谓歪打正着,相传唐代某年马蹄收成大好,马蹄久置开始腐烂,人们便将其去皮捣浆,置于釜,慢火焙干成粉,这便是马蹄粉,后来渐渐演变成了马蹄糕,蒸熟以后,其色澄黄晶莹,可折而不裂,撅而不断。

这随处可见的街头小食之诞生,其实也给人一些生活启示。在生活遇到困境的时候,换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也许就可以变废为宝呢!

夏之旨

越秀区的芝麻糊

走至文明路,来到路边一家小店,店内专卖传统广式甜品。坐下,点上一碗芝麻糊,入口绵滑醇厚,余香不尽,竟然跟别处的芝麻糊不尽相同。

和老板畅聊开来,才知道,原来这家糖水铺已经经营多年,对于甜品,有自己的制作心得——这里的芝麻糊,在研磨之前,得先以热镬炒香,再经石磨再三细磨,再加入适量猪油,才有这绵厚细滑而又香浓的口感。

一碗平平无奇的芝麻糊,里面却有如此之多的考究,一如广州人,朴实无华的外表,包裹着一颗踏实专注的心。

秋之韵

海珠区的煲仔饭

秋分刚过,某日傍晚,同福路上,人们行色匆匆,天色不早,便走进“森记小食店”,叫上一煲腊味煲仔饭。店内环境简陋,却已经坐满食客。

“老细,整煲冬菇滑鸡!”一位客人刚一落座便朝老板喊道,看来是老顾客了。伴着“滋滋”的油溅砂煲声与喧嚷的人声,一煲一煲的煲仔饭被送至食客面前。期间或是听见邻居间偶遇互打招呼那热情的声音,或是听见妈妈嘱咐孩子别吃太急那温柔的声音,或是听见老板和客人道别那豪爽的声音……

这狭小的店面,洋溢着满满的温情。也许这就是店面简陋,却满座食客的原因——是人与人之间的关怀与温暖让人心生挂牵。

冬之趣

天河区的鸡煲

寒风凛凛,最宜围着火炉谈着心,又或是和三五知己打打火锅。甚至,将二者合二为一——围着火炉打火锅!

位于广州CBD的“叹佬鸡煲”,每日接待如织的白领就餐。极少有人知道的是,这家“网红店”发迹于芳村,最早只是一家简陋的街边露天小店,却用独特的纯炭火炭炉方式使鸡煲弥漫特有的炭炉香气,配以秘制精粹酱汁,让广式情怀味道得以保留,并流传开去。最后取“炭炉”粤语谐音“叹佬”作为店名,以粤式幽默陪伴广州人度过每一天。

其实,在奉行“民以食为天”的广州,人们对美食的推崇,除了源于对饱暖的追求,更是对美食背后包含的为人之道、人文情怀的认同。

大敏有话说

一直以来,大敏在教书育人、诲人不倦的路上,常常听到童鞋们在作文课上大喊“没有素材可写”,郁闷之情溢于言表。其实,生活处处是素材,例如“衣食住行”。作为一名吃货,大敏今天为大家整理好关于广州美食背后的哲思与情怀。若能为大家写作路上铺一块青砖,大敏就于愿足矣。

— End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