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谦卑退让、舍财不贪,才符合自然天道!

 昵称7469542 2018-12-11

天道它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那就是过分的要受到制裁,而不足的要受到补益,这就是老子所说的天道“损有余而补不足”的规律。

谦卑退让、舍财不贪,才符合自然天道!

『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天道的法则,它是向下周济万物。譬如说阳光普照、春雨普润,都是从上到下地来周济万物。地道的法则是“卑而上行”,因为这个地处在下位,但是地气却向上运行。这样天地沟通,阴阳和合,然后化育万物,所以亨通。

『天道亏盈而益谦』。在《易经》上讲到古代的圣贤人都是观察了天文地理,最后得出了关于世间一切事物产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易经》上就有这样一句话:“一阴一阳之谓道。”什么意思?这个阴阳听起来比较玄虚,其实都可以从自然界的现象得以观察。譬如说,有日就有夜,有寒就有暑,有春夏就有秋冬,有潮涨就有潮落,从这些自然界的现象来观察,都是一盈一虚、一消一长。

谦卑退让、舍财不贪,才符合自然天道!

所以古人常用一个太极图来表示天道变化的规律。这个太极图半边是阴的,半边是阳的,在中间还有一个界线。如果过了这个界线,就意味着阴阳失去了平均。阴阳失去了平均会怎么样?那就是会引起变化。这就叫“阴极则阳生,阳极则阴生”,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物极必反、盛极必衰、消极必长。所以你看这个天道,我们也可以从自然界的现象来观察,“亏盈而益谦”,到十五的时候是满月,满月完了之后,它就开始亏损,一天一天地减少。正是古人他明白了这一个道理,所以他教导人怎么样?要谦卑退让、要舍财不贪。

这“一阴一阳之谓道”的规律,运用到我们的社会、我们的人世,也可以观察得到。譬如说,我们说富不过三代,为什么富不过三代?第一代创业的人都是白手起家、兢兢业业、艰苦奋斗,用自己的双手创下了事业;到了第二代,条件好了,但是还能够耳闻目睹父辈创业的艰难,他知道克勤克俭、励精图治,使事业发展壮大;但是到了第三代,一出生就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不知道什么是克勤克俭、励精图治,还学会了骄奢淫逸、铺张浪费,久而久之,就把祖辈、父辈辛辛苦苦所打下的基业给败坏光了。所以,这是“一阴一阳之谓道”的规律。

在现代社会,这个富不过三代都变了,变成了什么?变成了富不过当代。为什么有这种变化?因为很多人在赚钱的时候,用的手段就不是靠勤劳致富的,他可能是贪污受贿、以权谋私赚得的钱财。结果赚到了钱财,他不知道赚钱的不容易,结果就开始过上了骄奢淫逸的生活,这一代还没有过完,到老年的时候可能就衰败了。虽然从富不过三代变成了富不过当代,但是“一阴一阳之谓道”的规律并没有改变。

谦卑退让、舍财不贪,才符合自然天道!

所以从这里我们观察到,这个天道它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那就是过分的要受到制裁,而不足的要受到补益,这就是老子所说的天道“损有余而补不足”的规律。正是圣人他们观察到了这样的一种规律,所以孔老夫子一生奉行的是温、良、恭、俭、让的德行,他的一生做到了温和、善良、恭敬、俭朴、礼让。而孔老夫子的后人,又都秉持了他所提出的这些道德教育、道德修养的理念,所以孔老夫子的后人一直传承到今天,保持了八十多代,两千多年而不衰。

老子他更是把这一个规律运用得淋漓尽致。他说“我有三宝”,什么是三宝?“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他把“处柔守慈”作为自己的处世原则,这都是从观察天道的规律提出的为人处世的道理。所以在历史上我们看到,凡是家道能传承三代以上的家族,他们都有严格的家规、家教和家训。所以古人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正是有这样的家规、家教、家训,才能够使家道绵延不衰,避免了富不过三代的悲剧。

谦卑退让、舍财不贪,才符合自然天道!

在《群书治要.文子》上也说:“天道极即反,盈则损,物盛则衰,日中而移,月满则亏,乐终而悲。”天道的规律,就是它运行到极至,物极必反,盈则亏,所以天道总是减损盈满的,而增益谦虚的。“物盛则衰,日中而移,月满则亏”,正是观察了这样的道理,所以在《礼记.曲礼》的开篇,就教导人说:“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所以,古人教导我们怎么样地去为人处世、待人接物,修养怎么样的德行,不是拍脑袋随便拍出来的,而是在观察了天地之道的规律上,给人一种正确的引导。所以你按着这个道去做,就会昌盛,违背了这个道,就会衰落,甚至是灭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