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此人的一个举措救了整个民族,但是,到死都没人能够理解他

 轻风无意 2018-12-11

五胡十六国前期,中原分裂,北方游牧民族趁虚弱而入,正式登上了中华文明的舞台。游牧民族与汉族杀伐征战、掠夺资源,划地而居,短短百年间,出现二十多个政权。在这期间,中国陷入长久动乱,北方战乱基本没有平息过。

因“魏”字具有美好伟大之意并且是“神州上国”之名而定为国号,为别于此前的曹魏政权,某些史书因此别称为“后魏”,但是,由于史学界不称曹魏为“前魏”,故“后魏”之称很少使用。又以其皇室姓拓跋,后因其改姓元,故又被称为:拓跋魏、元魏等。

此人的一个举措救了整个民族,但是,到死都没人能够理解他

北魏统一北方之后,鲜卑政权正式建立。为了便于统治,促进鲜卑与汉族交流往来,北魏实行了一系列民族共和政策。初期政策是禁止官吏欺压百姓,奖励劳作,促进农业发展,之后的田地均分,这是安抚百姓的最有效的办法。

史学家认为,孝文帝之所以采用汉化制度,主要还是认为汉文化在当时社会,属于最为先进且高效的一种文化体系。而反观鲜卑文化,无论是姓氏还是语言,再到服装、部落,都显得要落后杂乱,缺少汉文化的统一、成熟等特点。

经过一系列政策实施与调整,北方民族与汉族逐渐消除隔阂,开始尝试相处交流。

此人的一个举措救了整个民族,但是,到死都没人能够理解他

之后,随着彼此了解的加深,生活习惯的接近,北方民族与汉族之间的差异正在逐步消除。在汉族文化的影响下,北方民族率先开始转变,开始正式去“胡”化,比如:将他们的复姓改为单姓,像汉族的姓氏靠拢。

由于北方民族与汉族的语言差别甚大,成为影响两族人民沟通的最大障碍,于是,在孝文帝时期,索性下令禁止使用鲜卑语,两族人民全部使用汉语沟通交流,此举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北魏的稳定发展。

在婚姻方面,鲜卑族也打破了阶级束缚,允许鲜卑的贵族,与汉族平民通婚。而且游牧民族也正式废除了原本的阶级划分,采用汉族官制,穿汉朝的官服。

此人的一个举措救了整个民族,但是,到死都没人能够理解他

两方由杀伐征战到和平共处,变化背后离不开孝文帝的功劳。他是最早的一位采用汉族文化的皇帝。公元496年,他率先领头,将名字改为单姓“元”,全名元宏。其他民族纷纷效仿,如:独孤氏改为姓刘,步六孤氏改为姓陆。

据不完全统计,当时北方民族改掉的姓氏多达一百多个。

不过,并不是所有同族都赞同孝文帝的做法,部分同族的上层贵族不愿被汉族同化,意图企图以鲜卑文化奴役汉族,只是因孝文帝态度强势,这些人未敢公开反对。但是,此刻北魏政权隐患已经埋下,之后的洛阳政变以及北魏的分裂都与这些原因有关。

众所周知,五胡十六国处于一个大分裂时期,岂是一个“乱”字能形容,孝明帝时期的北魏政权,恰好是五胡十六国的缩影。公元528年,皇权传到孝明帝手里,但是,因孝明帝尚处年幼,便由太后胡氏掌权。代孝明帝长大后想要重新夺回皇权,然而发现,却没有那么简单。

此人的一个举措救了整个民族,但是,到死都没人能够理解他

在多次与胡太后周旋无果后,双方关系矛盾加深,为了夺回皇位,孝明帝私下召集尔朱荣,意图杀入皇宫。胡太后知晓后,将明帝杀掉。然而,此刻为时已晚,尔朱荣率兵攻入洛阳,很快便打进皇宫,杀死胡太后,立傀儡皇帝孝庄帝。

公元530年,孝庄帝不愿为尔朱荣卖命,最后私下除掉。尔朱荣侄子尔朱兆发现后,借助为亲人复仇为名,杀入皇宫,孝庄帝毫无意外的一命呜呼。而尔朱兆则重新扶植了一个傀儡皇帝。两年后,高欢起兵征讨,于韩兆之地,会战尔朱兆军队。

双方大战半日后,尔朱兆不敌,遂逃跑,而后被高欢追上斩杀,洛阳城再次易主,而傀儡皇帝则被先废后杀,扶植孝武帝上台。

此人的一个举措救了整个民族,但是,到死都没人能够理解他

然而孝武帝如之前几个皇帝一样,不愿成为别人的傀儡。经过两年准备,孝武帝举兵征讨高欢,由于实力悬殊,孝武帝大败,溃逃到长安,被长安当时的大将军宇文泰所杀。高欢则回到洛阳,重新立了皇帝孝静帝,此刻北魏已经名存实亡。

两个人明争暗斗,都打出了自己的旗号,先是北魏更换都城,建立了东魏政权。宇文泰也不甘落后,紧随着在第二年,扶植新的傀儡方便自己控制,后来人称为西魏。两个国家都城相隔很近,经常摩擦不断,这一对峙就是十几年。

关于高欢的民族,历史书籍上众说纷纭,有人说他是带着汉人血脉的外族,也有人说他是带着外族血脉的汉人。而关于宇文泰的民族,就显得明朗了许多。有明显的证据可以证明他就是汉化的鲜卑人。

此人的一个举措救了整个民族,但是,到死都没人能够理解他

高欢死后没多久,其子高洋便夺取了东魏的政权,国号曰齐,史称北齐。十年之后宇文泰三子宇文觉夺权,国号曰周,史称北周。

游牧民族入主中原之后,留在草原上的力量空虚。敕勒趁机入侵,占领了大片地域,但是,并没有引起鲜卑方的注意。而柔然则把触手伸到了阴山附近,已经到达鲜卑族边缘,威胁甚大。这下孝文帝自然不能放过,在建立北魏之后,终于得以抽身,率领大军前往征讨。

很快,柔然不敌北魏军队,仓皇逃走。至此,阴山重新回到鲜卑族手里。然而柔然对于此次败走记恨在心,数年来一直在潜心等待机会,进行报复。终于,机会来了,待北魏陷入北方战争时,柔然卷土重来,与后秦姚兴结成军事联盟,意图吞并鲜卑。

此人的一个举措救了整个民族,但是,到死都没人能够理解他

随后,北魏太武帝再次出兵征讨,而柔然再次没有意外的惨败收场。北魏军队还乘胜追击,彻底降服敕勒族,并将其赶至漠南贫瘠之地。公元552年,盘踞在阿尔泰山的突厥族突然崛起,开始变得日益强大。突厥先后打败柔然,征服漠南漠北,成为草原一霸。

突厥族在北方草原气势如虹,北周北齐都看在眼中,但他们碍于突厥族强大的实力,再加上不愿消耗自身兵力,采取了示弱态度,以纳贡和亲换取双方和平,直到北周灭北齐后,被隋朝取代,至此,古代重新迎来统一。

关于孝文帝汉化,从鲜卑人的角度来说,必然带有不利影响。

当时,汉化政策实施后,鲜卑内部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鲜卑贵族和部落跟随孝文帝来到中原定居,与汉族通婚交流,接触到很多先进汉族文化;而另一部分鲜卑族仍然留在北方,由于长期远离政权中心,再加上没有汉文化的促进交流,北方鲜卑人发展越来越滞后,一定程度上被南迁的鲜卑甩在身后。

此人的一个举措救了整个民族,但是,到死都没人能够理解他

这就造成了南北两方的矛盾加剧,从而导致了之后的北部内乱。

六镇起义造成严重的民族内斗,导致鲜卑族实力大幅下降,人口锐减,最后只能通过与汉族人口通婚来缓解困境,然而终究只够解燃眉之急,在当时,鲜卑族人口减少已不可逆转,与汉人不断通婚,导致鲜卑族最终消失,对于孝文帝改革,是错是对,一直以来争论不断。

有人说,孝文帝是鲜卑族的千古罪人,认为他的汉化政策,导致的鲜卑族的灭亡。有人说,孝文帝只是提前让鲜卑族走上了正确的道路。鲜卑族并非灭亡,而是融入汉文化,成为其中一部分。

笔者觉得,第二条颇为中肯。

如果,鲜卑族当时不接受先进的文化熏陶,早晚还是要被取代。其实以鲜卑族的实力,是无法在中原站稳脚跟,更别说在此立国。因为五胡16国时期,中原处于大分裂,汉人经历几场大仗,还未缓过气来。一旦汉人休养生息完毕,北魏政权还是保不住,更别提鲜卑人了。

此人的一个举措救了整个民族,但是,到死都没人能够理解他

孝文帝当初所想,应该是想利用政策,让鲜卑族向汉人学习先进文化,以便促进鲜卑文化的发展。无奈,之后北方叛乱出现,鲜卑族人口锐减,除了被汉族同化,别无二选。

通过历史证明,孝文帝的汉化政策还是相当有效的,其他民族没有积极吸取先进的汉族文化,后果都是从此没落。比如:五胡灭亡后,所有五胡的人,全都不复存在。蒙古人在中原统治了几十年,待朱元璋重新夺回政权后,蒙古却再也没有出现过大人物。满清统治中国数百年,现在满人也彻底没落... ...

反观鲜卑族,纵然北魏灭亡数百年,也就是在隋唐时期,鲜卑族仍然是当时朝代中的中坚力量,许多人在朝代中身居要职,出将入相,人才辈出。甚至,到了400年之后,元氏仍然是贵族门第,这便是汉文化带给鲜卑的好处。

笔者非常佩服孝文帝的魄力,当他面对一个先进的文明时,究竟要承担怎样的压力,去低下姿态做出这种改革。要知道,当时中原动乱,鲜卑族是以胜利者的姿态入主中原,却要去学习战败者的文化,这也不怪乎部分鲜卑人会反对。

此人的一个举措救了整个民族,但是,到死都没人能够理解他

或许孝文帝也想过吞并汉文化,但是,显然以鲜卑的力量是做不到的,本身鲜卑族人数就少,加上连年征战,人口达到历史低值,如果不汉化,早晚会走向死路,所以,孝文帝索性彻底放开,使鲜卑族融入汉人文明。

综述来说,北魏的灭亡,直接原因是因为未能好好安抚伐北六镇的居民,导致之后的祸端。这一点孝文帝虽有责任,但算不上主要责任,主要责任在北魏后期君臣与旧的门阀势力身上,在统治后期,官僚集团矛盾已经超越了族群矛盾,这才是最致命的。

参考资料:

『《中国古代王朝和政权名号探源》、《北魏分裂》、《资治通鉴·晋纪第三十二》、《拓跋史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