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諸葛村丞相祠堂

 二氧化硅2012 2018-12-11

蘭溪市諸葛村丞相祠堂是高隆諸葛氏的總祠,佔地將近一千九百平方米,而且規格高,形制特別。

丞相祠堂是為紀念諸葛亮而修建的,與大公堂相距百米,坐東朝西,有屋52間,由門廳、中庭、廡廊、鐘鼓樓和享堂組成,古樸渾厚,氣勢非凡。

丞相祠堂

丞相祠堂是高隆諸葛氏族的宗祠,始建於明萬曆年間,由門庭、廡廊、享堂和中亭組成。是諸葛家族供奉先祖和用於祭祀的場所。

丞相祠堂的正門開在圍牆以內,從圍牆左右出入。據說這裡有講究,原來丞相祠堂地形成伏虎型,興建祠堂時對面住著二戶王姓人家,風水上謂煞氣太重。為了對面兩戶王姓人家故而不開正門,從二邊門出入。體現諸葛家族為人的寬廣胸襟。

祠堂門庭、廊慶和供奉諸葛亮神主的享堂,組成一個「口」字形的闊大內院,在院子正中建造一幢高大而獨立的正方形敞廳,與四面建築不相連,因而成了一個「回」字形。此敞廳稱中庭,是在祠堂里舉行祭祀儀典的地方。而在祠堂內建中庭,則是蘭溪獨有且常見的祠堂形制。

古時庶民的宗祠,只許有三開間,而丞相祠堂的門庭、中庭和寢室都是五開間,甚至還有鐘樓和鼓樓。據《清朝文獻通考·群廟考》三品以上高級官員的宗祠大堂可用五開間,台階五級。其規格相當於三品以上高級官員的宗祠。據宗譜記載,早在明初洪武年間初建的時候,它就是五間,屬最高級,顯然是按諸葛亮漢相的身份來決定形制和規模的。

丞相祠堂門庭前有夾桿石一對。門庭正中三開間為正大門,檐柱間設簽子欄桿,金柱間開板門,每間四扇,門前設抱鼓石。左右梢間做磨磚八字牆。

月台前沿設青石欄桿,欄板上刻有麒麟、天馬和如意盒子等,構圖和刀法古拙而渾厚。鐘鼓樓的山牆,也就是朝向祠堂大門的一面,牆頭是半圓形的,輪廓豐滿而有彈性。

硯山西峙洛水東流人傑地靈丞相子孫多俊彥
歧黃術精瀕湖學博世醫代藥高隆聲譽滿寰宇

兩龐各七間,供奉始遷祖之後的十四個支派的祖先牌位。每房一間,也叫「寢室」。廊龐的檐柱是方形石柱。因為背靠桃源山,所以最後一進的寢室和它左右的鐘鼓樓都在高台基上,左右兩房的盡端有台階,上十二級為月台,再上十級是寢室,總升高五米余。


寢室中央明間供奉的還是先祖諸葛亮,左右供附祭的祖先,都是「功宗德祖」、「忠孝義烈」和「鄉賢先達」。寢室是五間,左右又各有兩間,在這兩間之前,向前各突出兩間,左為鐘樓,右為鼓樓,相向而立於月台的兩端。

中央供奉的是先祖諸葛亮的塑像,兩旁站著關興、張苞。

右側的塑像是捍衛綿竹而陣亡的兒子諸葛瞻,左側是與父同時遇難的武侯公長孫諸葛尚。

鐘樓和鼓樓在左右的高台基上

中庭兩邊14間廡廊上塑各有一位歷代有功名或對家族作出了傑出貢獻的後裔塑像。

丞相祠堂的興建歷史是有故事的。明永樂年間,大獅公的曾孫伯融公首建家廟五間,是為丞相祠堂的前身,在其中安放自夢嘈公以下祖先的神主牌位。「後以代遠丁繁,積不能容……於嘉靖年間酵合族之錢,建立寢室五間,側樓四間,奉舊寢室之神主,安之於上,而以舊室為享堂。迫萬曆年間,各房神主既多且雜,而祭於下者亦覺局促難舒……愛立樂輸之議,開喜慶捐資之條,經營圖度,凡十餘年,置田開塘以填前基,造門台三間,兩龐十六間,敞廳二間,其規模大局定矣。而享堂猶仍其舊。」後來,舊享堂「日就敝壞」,於是再由合族三分中有聲望的人主持,「斟酌豐約,定多寡之數,以輸其資」,買下外村的一座祠堂,拆遷為丞相祠堂的享堂,再,「輔以兩翼,益以後軒」,於是,形成了它最後的形制。兩房的十六間設神案,分別供各房派的神主。萬曆年間的《重建宗祠記》說當時的丞相祠堂:「氣象堂皇,規模遠大,屏山帶水,愈燦光輝。雖過客往還,尚元不俯仰流連而嘖嘖稱賞,宜乎發祥衍慶。」

不過,據清乾隆年間的《重建中庭記》說,當年雖「建有中庭,未甚宏敞」,於是「立簿批捐」,閱時六載,重新建造了中庭。但是,「咸豐年間,粵匪蹂蹄,舉凡寢室、頭門、中庭、廊龐悉毀於火」。盤據於諸葛村兩年的太平軍李世賢部燒毀了祠堂,廢墟上瓦礫成堆。到了光緒年間,族人紛紛呼籲重建祠堂,光緒二十六年(1900)在廢墟上重建寢室七間,頭門五間,鐘鼓樓兩楹、東西龐十四間、門台及廂房七間,祠堂外繞以圍牆,內屏以繡闊,只是中庭未及恢復。 

中庭讓族人耿耿於懷。當時的十二位「祠任」當仁不讓,以恢復中庭為己任,負責主管復建工程。其中一位主持建築材料的採購,他「夙夜服膺,不容少懈,求大木,採巨石,石料木料半數過多」。工程初始,他便去世了。臨終之時,留下遺言:「生平以來,別無大事,中庭一項,大願未償,望諸“祠任”合意磋商,和衷共濟,公心勇敢,莫負初衷。」第二年,軍閥孫傳芳為禍浙江,眾工匠要求停工避難,為首的祠任不同意,眾祠任也安下心來,在合族一心的支持下,完成了工程。丞相祠堂的規模和形制到這時才完全確定,一直保存到如今。與萬曆年時的差別,主要是寢室由五間改為七間,兩龐由各八間改為各七間。

萬里春風吹來丞相祠堂重生光彩

萬世景仰

千年祖德激勵高隆兒女奮起騰飛

門庭、寢室和兩龐,尺度和規模都不大,裝飾也比較簡樸,只有檐柱頭上承托挑檐凜的雀替(俗稱「牛腿」)刻著宛轉盤曲的卷草,疏密得體,線條明快而精緻。相形之下,坐落乾院子正中的中庭卻是恢弘氣派,它的尺度、規模、形制、位置和裝飾,都與四周的廊慶、寢室和門庭形成強烈的對比,愈加顯得莊嚴高貴。

丞相祠堂的門屋、寢室、兩廡尺度規模疏密得體,裝飾簡樸,線條明快而精緻。這些建築物圍合成一個寬二十三米,深十八米的方形院子,院子正中是軒昂壯麗的中庭,中庭五開間(十六點六米),進深三開間(九點二米),是歇山頂敞廳。

檐柱和山柱都是青石方柱(共44根),脊檀高八點九米,中央四棵金柱直徑約五十釐米,分別用柏木、梓木、桐木和椿木,諧音「百子同春」。金柱上有副楹聯,是這樣寫的:

薄田十五頃,桑樹八百株,完其淡泊,永垂百代清廉典範。

雄文廿四篇,珠璣數萬字,教我子孫,宜享萬年俎豆馨香。


中庭的樑架宏壮而且华丽,雕饰十分丰富。大樑上浅刻浮雕图案,蜀衔柱左右有猫樑,柱头上有牛腿,樑端之下有樑托,都是精雕细刻。

貓樑上的浮雕九獅圖,一撮撮的鬣毛根根清晰,捲曲有致,構圖飽滿。正脊上原裝飾著雕磚的行雲遊龍、白鶴淨瓶,文革期間被拆。這座中庭無論在尺度上、規模上、形制上、裝飾上都與周圍樸素的廊廡、寢室和門屋形成很強烈的對比,愈加顯的莊嚴高貴。

每年冬至節,丞相祠堂舉行祭祖儀式稱為祭冬,這是諸葛村最隆重、最高層次的儀式。主祭人須是六十歲以上的長輩,祭冬這天祠堂還要大擺宴席,凡六十歲以上的老人才能赴宴,八十歲以上高壽的一人一桌,七十歲以上的四人一桌,其餘是八人一桌,吃不完還可以帶走。這天,凡族中老少各發饅頭兩個。丞相祠堂的祭祀和大公堂四月十四、八月二十八的祭祖同樣隆重。

資料來源:蘭溪諸葛村丞相祠堂,互聯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