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咨询师眼里的心理咨询

 健康慢走 2018-12-11



12月3号学完张乃文教授的自闭症儿童的音乐疗法回来后,到今天,一直都比较忙。


除了周末的注意力训练营外,最多时一天接待了四个(其中两位面询、两位网络咨询)来访者。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冬天天冷的原因,抑郁的易感人群好像多了起来。


一天下来,除了咨询还有其它杂事要做,整个人累的不想再多说一句话,也不想多再思考一下,更不想去厨房做饭,甚至懒得动一动。


如果脑袋里不是要给孩子、胃和大脑补充能量的意念,估计不吃饭不洗漱就直接上床睡觉了。


是谁说心理咨询就是简单轻松“话疗”来着?过来过来,我保证不打死你。你知道真实的咨询师有多不容易嘛!我不清楚其他咨询师工作时的状态,只知道我每次咨询结束后,总觉得会累死成千上万个脑细胞,有点担心老了以后,累傻了,没人管咋办。说到这儿,不禁开始焦虑起来。


哈哈,还早呢!先不杞人忧天了。继续往下说。


科普一下:在心理咨询中,需要用到大量的心理学知识做基础,还要有很多种专业技术做支撑,如艺术治疗中的绘画心理分析、叙事疗法、合理情绪疗法、音乐放松疗法等;更需要全身心的去投入,如真诚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和倾听,足够的耐心和同理心陪伴来访者的点滴变化和成长,敏锐的洞察力去觉察来访者的每一个小动作、表情等非语言行为想要表达的真实意思等等。。。



而且,在咨询结束后,要重新整理会谈资料、筛选真正有用的信息,为下一次咨询、继续收集所需资料做准备,如此这般轮番下来,你还觉得轻松简单吗?


试想一下,如果随便找个人聊聊天谈谈心就万事大吉,谁还愿意花钱花时间去找咨询师,世界上心理工作者的职业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 了。


可是,现实好像不是这么回事,政府正在出台一系列政策大力支持心理学行业帮助国人过上身心和谐的幸福生活呢。


客观上讲,咨询师们虽然不是万能的,也不一定能帮来访者摆脱所有困扰,但仍为大多数求助的人或身边的亲朋好友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提供了专业的心理抚慰和心理支持。


我喜欢用心理学知识助人自助,为自己能帮助到别人而开心,也为咨询效果不理想而着急,事后总结思考到底为什么会这样?如果那样是不是会更好些?当然,如果是来访者与我匹配度的原因,那就祝ta 好运了。


工作结束后最多的感觉就是烧脑烧脑忒烧脑,能量消耗嗖嗖的,好不容易贴了几斤秋膘,冬天才来,就又减肥成功了,此处省略十个捂脸哭的表情。除了这些,别的没啥。


没办法,谁让自己喜欢这行呢。自找的,活该。


从督导老师口里得知,目前,我们国内的一些公司高管也有找心理咨询师签约定期减压的习惯,还有,同在中国的台湾人看心理医生就像头痛发热一样正常。


相信用不了几年,随着大陆居民对心理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随着国家层面越来越多的政策支持,心理咨询将变得越来越普及。



顺便提一下,这几天预约咨询的朋友,有的觉得有事就是想不起来有啥重要事,最终错过了预约时间,需要再重新预约;有的迟到近30分钟;还有的非常准时。


这些现象,好像说明了些什么哦。


我没有要责备谁的意思,只是希望时间观念强一点,答应别人的时间能准时到达。倘若有事失约,请至少提前半天打电话说明一下。这样,即是礼貌,也好给我缓冲的余地,安排其它个案或做其它事。如此,既不耽误自己时间,也不耽误他人时间,岂不两全其美矣。


看来,以后再预约咨询,可能需要来访者先预付定金100了。那样,有付出,也许才会更重视。


假设排除其它原因,我认为或许是那个来访者对做心理咨询还没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此刻,你可以问自己的内心,我真的准备好向咨询师敞开自己了吗?我需要帮助,可是我为什么不敢去?我在纠结什么?或者是我到底在担心些什么?


为了打消来访者的部分疑惑,有必要再重申一下工作原则之为来访者的所有资料保密。咨询档案只允许咨询师和来访者本人查看。如有其他人想知道(司法机关除外),需要经过来访者本人同意才行。否则,抱歉,问什么我都不会说的。


最后,祝你我ta、大人小孩都心身健康、快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