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思维 商战 商业报 不是每个实力强的人都能当上老板,也并不是当上老板的都能当好管理者。 关于管理的七大误区,你了解多少? 01 过度强调经营 在管理上,最忌讳的是过分强调经营机制,而缺乏对管理本身的重视。市场上,有一部分人认为“经营大于管理”,甚至觉得可以要经营而不要管理,类似这样的想法都是不科学的。 企业是以经营为前提的,不经营也就没办法盈利。所以,企业把经营放在管理之前是必要的选择,但是并不意味着经营可以代替管理。 企业想做大做强,前期靠的是经营,后期靠的是管理,因为管理的好坏直接决定了一个企业是否能够坚持长久。 所有企业的兴办与发展,其普遍规律是“经营先于管理”。只有当经营做好之后,才能给管理预留足够的空间,很多品牌在开创之时低成本售卖就是这个道理,只有当客户量足够支撑企业的运营了,企业才有精力投入到管理之中! 02 机制大于管理 规章制度是每个公司为了管理而设计且设定的,绝大多数时候,企业的运营需要靠已定的机制去维持。 即使机制很重要,但是它终归只是调动资源的手段。 说白了,机制是维护管理的基础,但是真正影响管理的是人的主观活动。机制在根本上没办法调动人的积极性,但是灵活的管理却可以把人动员起来。 和经营一样的道理,企业发展前期,多半靠的是机制;等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靠的就是管理。只有机制,没有管理,企业走不远! 03 管理需求看企业大小 现在很多人误以为企业是否需要管理,完全取决于这个企业的大小。而实质上是,不管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都需要管理。 小企业的发展本来就不容易,单纯依靠企业内部的机制是行不通的。 小企业想要获得发展,上下级拧成一股绳很重要。如果只是机械地依赖于机制,领导与员工之前就很难获得有效的沟通。 管理比机制更具备人性化,良性的管理可以做到特殊问题特殊处理,也更容易凝聚人心。 04 管理等于领导 “管理”是什么?很多专家有不同的研究与定论,有的说管理的核心是人,有的说管理就是决策,还有的认为管理是领导……如果只是简单地给“管理”下定义,这种想法绝对是不合理的。 决策、领导只能算是管理的某种职能。而实际上,管理是一个循环的过程,包括了领导、决策、组织、计划、实施、评估和反馈。领导是管理的首要职能而已。 片面强调管理的某一种职能,只会导致管理的失衡。 05 所有的管理都是科学的 “管理”这个词,看上去比较高级,就好比“科学”这个词一样,但别忘了,现实中也有“伪科学”,所以管理并不都是合理的、科学的。 判断管理是否科学,主要看其研究方法是否合乎客观、逻辑、有系统三个条件。换句话说就是,想要确定一个学问是否是科学的,其所依据的标准不是它的内容,而是它的研究方法。 好的管理可以看成是一种“经营哲学”,或者说是一门艺术。其中包含了很多科学的东西,也包括了一些科学的方法,但其本质上是一种实践活动! 06 管理方法决定了管理 掌握了科学的管理方法,就能实施有效的管理。但是,管理除了方法,还有管理目的。忽视了管理目的,再好的管理方法都将一无是处。 管理是为了更好的经营企业,企业的发展势必是有自己的目的和归属的。机械地为了方法而方法的现象,最后害得企业脱离“轨道”。 目的是方向指南,方法只是通向目的地的手段,忘了方向地盲目向前,只会落得南辕北辙的下场! 07 能盈利的管理就是好管理 管理好坏和盈利与否没有本质联系。 市场上经营性质的企业很多,赚钱盈利对它们而言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但不是唯一的指标。就好比评价一个员工的好坏习惯用业绩做衡量标准,但实际上好员工的标准还包括了职业素养、道德品行等多方面。 定位一个企业,除了基本的盈利状况,还应包括市场地位、无形资产、组织效用等多个前瞻性指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