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潮祖教授的为医之道】

 昊晟堂 2018-12-11

古人常云:“不为良相,便为良医。”良相治国安邦,民心所系;良医济世,人命关天,所治虽然不同,理则一也。

医术精湛,则济世活人;医术不精,则杀人无血,由此观之,责任大矣!

为医必须勤求古训,精研医理,博采众方,辨证论治,才能起人沉疴,解民倒悬。

为医要有医德,心存恻隐。无论贫贱富贵,一视同仁,细心诊治,一丝不苟。如果挟技敛财,医德坏矣!

病人求医,惟求愈疾,稍有闪失,则报恨终天。故要详问病情,四诊合参,收集证象,然后据证析理,据理立法,依法制方,随证选药,辨证论治。

我在临证之时,常以三因辨证,确定病因;脏腑辨证,确定病位;八纲辨证,确定寒热;气血津精辨证,确定虚实;经络辨证,确定经脉弛张。

不辨三因则不知病因从何而来,中医的病因学说与西医有所不同。西医认为一切外感疾病均为大气中的生物侵入人体所致。中医认为六淫皆可为害,绝非一端。

人居天地之间,气交之中。大地包括阴阳二气,太阳所发光热,照射大气,大气因此而热,谓之阳气;阳气蒸发地面之水成为水气上升,与其阳气交合,称为阴气。阴阳和谐,天地交泰,气象变更,始成春温、夏热、秋凉、冬寒状态。

人能适应自然变化,谓之常气。如果气候当至不至,当去不去,太过不及,不能适应,即成致病之因。

除大气变动成为风暑湿燥寒外,加上气中疫毒,中医称为外感六淫,西医所谓感染细菌病毒,即中医所谓火邪是也。

六淫中的寒、火二因为害最烈。寒邪侵体,表卫首当其冲。毛窍因寒而闭,筋脉因寒而挛,津气升降出入失常最为常见。

仲景所著《伤寒论》专门论述伤寒以后的气血水津病变,其中津气病变最多者,因其血行脉中,表病仅是血郁、血瘀,而津气行于少阳三焦,漫无所归,则津气逆乱者有之,阻滞者有之,亏损者亦有之。

火毒为患,叶氏称为温邪,常从口鼻而入,然从皮肤、尿路侵入,亦较常见。

近年许多中医盲从西说不据六淫辨证唯以清热解毒是务收效甚微诚可叹也。

不用脏腑经络辨证定位,则不知道属于那脏功能盛衰,经隧弛张,定位不确,成为无的放矢,殆矣!

不用八纲辨证中的寒热两纲定性,则用凉药、热药,全然无据。

审察虚实不用气血津精辨证察其津气升降出入逆乱,气血津精盈虚通滞。确定病性。则用升、降、散、敛、补、泻之药不知所从,胡乱杂投,则枪法乱矣!

其中经脉弛张辨证,尤其值得一提。观其《灵枢·经筋》一篇所述十二经筋为病全是经隧、筋膜痉挛证象;《素问·举痛论》所举十四种痛证之中就有十二种是由经脉挛急所致。临证不察经筋弛张,用药无据,焉能如丝入扣。

所以我在撰写《中医治法与方剂》时说:病机,是指病变过程中不同阶段的致病机理,是四诊所获证象进行理性分析,综合病因、病位、病性得出的结论。

任何疾病,必然要出现一系列证象,这些证象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具有有机的内在联系,共同反映着疾病在一定阶段上的阴阳失调,脏气盛衰,气血津液的升降逆乱,盈虚通滞,筋脉经隧的弛张变化等病变本质,这种内在联系的机括,就是病机,古人则称之为证。

依此辨证,虽不中亦不远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