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子的思想来自《易经》吗?

 见素抱朴780 2018-12-11

是的,《道德经》能从周易里面找到许多对应的哲理,下面我随便挑几个段落说明一下个人理解,供参考。

1,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这句话里,很明白的窥视了老子的思维逻辑,我不清楚连山易归藏易,也就不述了,这里说说周易的坤卦,坤为地,为民,为阴柔、为厚德载物,老子提倡效法大地的品质,不计个人得失的境界,遵循天道规律而为,也就是“无为”,那大地是怎么无为的呢?为便以理解,这里就对比说明

《道德经》的“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其中“不敢为天下先”,与在坤卦的“先迷后得主”能找到对应,因为坤卦是“利牝马之贞”,这里用母马追从公马来寓意大地贞正地顺应天道(乾卦),因为大地失去了天道的正确引导,就会迷失方向,所以不敢为天下先。

注意,很多人认为乾卦是帝皇的象征,就理解成民众要无条件的顺从君王,这是只知其一,片面的理解,民众是要顺从君王的引导,但君王也是被限制的,因为要保持“乾健”,比如乾用九说“群龙无首、吉”,说的就是君王不能玩弄权谋以首领自居,而是要像天道规律一样,懂得自己的责任,把大地(民众)引向正确的道路上。(天法道)。

坤卦的“西南得朋,东北丧朋”,说的就是老子极力推崇的“德”,因为西南是坤卦的方位,也就是坤卦的品质“厚德载物”,东北是艮卦的方位,艮是山,这里用隐喻的手法,说明了人不要像东北方位的高山(艮)一样锋芒毕露,让人望而止步,因为这样,会丧失朋友,而要像西南方位的大地一样厚德载物,才会得到人们的拥护。

坤初六,履霜,坚冰至。说的就是人要懂得自然规律,才有智慧的有所行动。

再如,坤六四。括囊,无咎,无誉。括囊,以扎紧袋口为象,意示人要收起自己的私欲、锋芒,不考虑个人得失,不会因害怕自己的过失而不为(无咎),也不会因自己的名利私欲而肆意而为(无誉),也就是老子的“无为而无不为”思想。

2,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这句话可以从蒙卦“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找到对应,德就跟学习一样,一个人首先要有强烈求知的欲望,若无心向学,是无法成才的,强求不来的,强迫别人接受“德”,也是一种无德,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站在道德制高点的“德”是一种无德,就好像素质高的人,不会说自己有素质。

3,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



这句话可以从河图洛书看到一丝蛛丝马迹,河图有10数,而洛书只有9数。这是因为,河图的十,分解蕴含在洛书的9个数当中,1到9每个数都包含一。

…………

很多很多……很晚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从里面感悟一些哲理,如觉得能帮到你,顺便点点赞或者下面留言互动,感谢阅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